从心理咨询师视角浅析“躁郁症”
2021-07-13申燕海
申燕海
2022年3月30日是世界第八个双相情感障碍日,这个日子是画家梵高的生日。历史上画家梵高、英国首相丘吉尔、电影《飘》的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费雯丽等多位名人都曾深受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苦楚。那么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疾病呢?笔者想从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历中谈谈几点见解。
1.躁郁症的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1]。它是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大约全球4%的世界人口,成为导致青少年和青年人致残的第四大疾病[1]。
1.1 躁郁不是当事人的错,当事人也不能控制。
躁郁症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与当时所处的情境不相符,当事人自己不能控制这种起落。他们可能往往在人群中正在进行某一项本来非常有趣的活动,譬如和朋友一起走进植物园踏青,盯着树叶的时候,突然之间心情就掉了下去,没有任何原因。我在咨询中经常会邀请来访者给这个伴随的躁郁症命名,他们会叫它“跳跳球”、“迈克”、“黑狗”、“海豚”等等,通过从叙事治疗的角度引导来访者讲述自己和“躁郁症”的故事,当他们与疾病分离以后,他们的无力感往往有所减轻,此后他们要对付的就是疾病而不是自身。躁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资料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对其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因此,单一地从某一个视角去寻找来访者患躁郁症的原因都是不科学的。
1.2 躁郁常常让人痛苦。
情绪的高涨和低落交替进行,患者常常十分苦恼,甚至深受折磨。当他们情绪平稳或者情绪轻度高涨的时候(轻躁狂)的时候,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甚至还很享受思维敏捷、头脑清晰、精力充沛、做事高效、记忆力攀升的快感。当躁狂发作的时候,他们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语速加快说话停不下来、大肆挥霍金钱、出现伤人毁物的冲动等难以自控的局面。当抑郁相来临的时候,他们会像一个突然被放气的轮胎,莫名其妙瘪了,不想理睬周围的人,常常会离开人群一个人躲起来。在咨询室里常常听到来访者形容自己就像一只海豚,情绪轻度高涨(欣快)的时候感觉自己从水面跃起飞到了阳光下,甚至看见了彩虹。可是这样的时间持续不会很长,一周左右,随后情绪就落到水面上归于平静状态、随后他就开始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抑郁的水草拖入海底,无法翻身。
1.3躁郁症严重时会出现自伤自杀等极端后果。
躁郁症的抑郁发作来临时并不会比单相抑郁症(重度抑郁障碍)的抑郁发作轻,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杀等极端后果。作为亲人和朋友,往往更容易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表现,而对躁郁症的患者突然从情绪高涨状态或平静状态转为抑郁状态难以理解和包容。这种高功能的抑郁也被称作“微笑抑郁”,看起来一切都好的某个人,可能背后有着深不见底的抑郁时态,并且这个时态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当躁郁症青少年遭遇一些重大生活事件譬如失恋、考试失利、亲子冲突时相较其他同龄人更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等严重行为后果。因此,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对待这一部分青少年时需要动态评估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
1.4 躁郁症并不是什么“天才病”。
躁郁症的轻躁狂的确能激发创造性,让当事人思维思维敏捷、工作效率、创作灵感倍增,著名政客丘吉尔、艺术家梵高都曾患此疾病并且表现非凡。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并无过人天分。发病时还会引起酗酒、药物滥用、自杀等社会问题,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和高共病的精神疾病[2]。
2.躁郁症的应对
在咨询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躁郁症来访者,会看到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有一些相似的坎坷之处,看到他们在和躁郁做争斗过程中的各种曲折和跌宕起伏。失控这个话题经常会围绕着他们,他们和家人有时候也会对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感到无力甚至抗拒。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理念坚决不能动摇。不遵医嘱乱服药或者过早停药,会使疾病复发风险上升。躁郁症的复发会让疾病的治愈概率大打折扣。患者首次发作建议维持治疗1-2年,2次发作建议维持治疗5年,3次以上发作建议长期服药[3]。
2.1失控的是情绪,并不是人生。
躁郁不会是人生的全部。药物治疗依然是躁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我常常跟来访者打比方说,当一个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失控以后,他可能会被诊断为糖尿病,需要用到胰岛素或者其他降糖药,很少会有患者会抗拒不去服药。同样,当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受损(这个病因往往是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心理原因等多因素作用形成的)后,我们也可以大大方方服用调控情绪的药物(这些药物多作用于人体内的多巴胺受体),哪怕这个治疗时间可能是1到2年、3到5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需要足够坚定、足够耐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譬如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来访者能够学会成为自己的健康管理师,学会与症状共存,并且谋求人生发展。此外,对于情绪障碍的来访者,建议每天能够坚持两个小时的运动总量,这样,运动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的供应量才会源源不断跟上来。
2.2世界需要爱,“躁郁”也许是对爱的一种失控的呼唤方式。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最开始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家长往往只是认为孩子是青春期激素变化引起的情绪变化,往往到了中学高年级或者大学阶段才发现孩子 诊断为抑郁状态或者躁郁症。当一个孩子被贴上“躁郁症”的标签后,无论孩子还是家長,最开始往往是沮丧的,家长往往会反思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哪里出了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点进行调整。首先,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尤其是孩子面临重大挑战或者打击譬如升学压力、同伴欺凌等情况时,多关心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方式释放情绪。有质量的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参与一些任务譬如爬山、打球等等。夫妻之间如果闹矛盾,不要拉孩子来做裁判员,减少孩子因家庭原因而产生各种内心冲突。避免将孩子物化,不要只盯着考试成绩和奖杯,学会客观评价孩子,包容孩子,卸下功利心去爱孩子,助力孩子综合素质和幸福能力的提升。
参考资料:
陆林 .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45-376
戴维 . J米克维茲 . 双相情感障碍 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知道的(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马宁,陆林 .精神健康科普知识 双相情感障碍,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