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的思考
2021-07-13蒋光春
蒋光春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现,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去接受并按照政策行事,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中实施减负增批的理念,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减少了校外培训和校内作业的压力,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课堂数学知识时,灵活多变的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学 双减政策 教学效率 互动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是为学生减负的政策,意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减掉繁重的课业负担。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互动性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一层面上,促进学生自我参与度,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与学习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向的,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这一课堂教学实效,也是基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整合用于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进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铺就一切的开始,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挑战,互动性的课堂更是数学课堂的基础。小学生在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独立设定并完成自我规划的阶段,行为动机一般依靠兴趣来支配。小学生与小学数学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就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圆的认识”中,可以通过显示车轮的形状让学生分析观察相同之处。得到都是圆形的结论后,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车轮一定是圆的,其他的行吗?就此,引发讨论。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效提率。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营造的积极乐观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互动会发挥更好的效果。互动性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学生真正的进行数学思维的碰撞的时候才是学生掌握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探究是其中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的模式源于美国,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中,着重提出人际交往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认识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合作探究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整合了古今的优点,在教学课堂中更好地展现教学的意义,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数学教学实践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对于学生小组讨论问题设置不当,则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而数学知识也不会不被学生掌握,影响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课堂的效率降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实践课堂中,小组合作已然成为重要环节,并且能够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安排来进行适宜的组织,相较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则可以减少这样的活动,有难度的部分问题可以留作独立思考,给学生发展逻辑的思维空间,然后再充分思考下,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充分准备下,学生可以充分的对此类问题加深印象,并且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活动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中的一个主体力量,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差异,不同的性格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一个自我发展水平,更好的让其高效的学习。
三、以生为本,分层次教学
小学数学的时间课堂上,由于学生个性差异明显,各方面的发展不一,存在独特性。所以要分层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能力不一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数学的实际课堂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充实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先了解小学生,充分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分层。有备无患的分层适配。首先,数学知识进行分层处理。小学数学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倘若进行传统的教学,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照搬下来进行讲授,一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会产生接受疲劳,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高层次的知识,学习的竞争才会促进学生发展,让优秀生产生挑战的兴趣。譬如,最近一段时间,国家为了刺激居民进行消费,因此,增加了利息税。利息税增加了百分之十五。面对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国家不直接降低或者下调百分之十五的利率呢?大家可以尝试计算一下这两种情况,得到的利息。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百分率,并且透过题目了解背景,掌握除了税收和利息的知识之外而有所得,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其次,教学问题设计要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当的难度进行测试,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做出此题,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对题目进行自我的探究和认知。好比,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堂中讲解“比”这一概念的過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问题设置:简单的情况是,分数、除法与比有什么关系?需要归纳进阶的问题为三者的区别,这一问题建立在了解三者关系之上,进行的拓展。最后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对应不同样的一个评价标准。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云霞.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思维[J].文渊(中学版),2019(1):482.
[2]李丽丽.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3):94
[3]迟燕侠,“减负”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善天下,2019(20):247-248
[4]方永恒.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动感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简析[J].中外交流,2019(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