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路径探究
2021-07-13李虎
李虎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促进“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自觉健身习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体育课堂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多样化教学的原因与内涵,并系统阐述开展多样化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多样化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6-0107-02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ports Diversity” Teaching Path to Explore
LI Hu (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in 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divers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conscious fitness habits,enhancing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connotations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based on core qua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 the path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ports;Core literacy;Diversified teaching;Path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体育教育,为了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体育多样化教学思路被提出。体育多样化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体育运动的喜好、学校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等进行的体育教学。对于初中阶段而言,体育教学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形成良好的體育锻炼行为,拥有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原因
(1)顺应国家建设、学校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多方需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路径,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国民身体素质高低息息相关,体育教育工作的展开,与体育精神密不可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体育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后备人才,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另外,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可以丰富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理念,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发现体育锻炼的魅力,爱上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实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多样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体育锻炼中放松身心,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2)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需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提上日程,随着不同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传统教学理念负面影响依然存在:没有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学校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将主要的教育资源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中,以升学率的提升为主,体育教学时间的设置、教学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等投入的资源很少,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体育资源匮乏。部分学校并未根据体育教学需求建设体育场馆、配置足够的运动器材,即使有体育场馆和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但是并不重视器材维护,很多设施功能受损、遗失,无法为体育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支持;师资力量匮乏。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师资源的引入和培训,一方面没有面向高等院校和人才市场等引入经验丰富、教学技术先进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在对现有的体育教师管理中未展开针对性的培训,教师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中依然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体育课堂设置缺乏多元化。大部分学校在体育课堂设置中,只设置了篮球、足球、田径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并未引入多元的体育项目,具体的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这些不足的存在,都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些不足,改善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解析
(1)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中,必须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将“以人为本、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理念贯彻于行动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给予学生关怀和信任。根据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身体素质的提升,让学生拥有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在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模式下,实现“体育全面育人”这一目的。
(2)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初中体育多样化要求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设置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建设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课程,打造多样化的体育教师队伍,购置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等。从不同层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发挥体育锻炼在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健全人格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包括:体育多样化必须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要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展开,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初中体育多样化要涵盖多方面,比如体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内容、体育项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多元要涵盖不同维度,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初中体育多样化指的是初中阶段。
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有效路径
(1)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体育体验,树立正确运动认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实践,体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中,要围绕“学生长远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展开,形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拥有良好的体验和获得感,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完善校本课程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学校开发具备当地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学校要对校园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调查要涵盖不同年级,七到九年级中每个年级被调查的学生在人数上要大致相同,样本要有代表性,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当地与学校的体育资源、教师能力和特长等,开发与学生身体特征、兴趣习惯、运动特长相适应的体育课程;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学校要主动响应国家体育事业建设的号召,顺应地方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学校现状出发,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所侧重的选择、整合、完善,开发出具备时代特色的、顺应国家号召的、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体育课程。
(2)课外延伸活动,开拓学生体育视野,培养正确运动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元化”,不能只在课堂中展开,还需要课外延伸活动。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设置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赢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课外延伸活动的方式要多元,内涵要丰富,内容要具备趣味性。学校可以在大课间、放学后、双休日等课余时间,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课外延伸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比如花样跳绳、咏春拳、跆拳道、空手道、射击、体育舞蹈、素质拓展、体育游戏等。在学生锻炼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配置专业的教师指导,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掌握正确的锻炼技能。在学生掌握活动的正确开展方式后,学校可以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为其提供安全的锻炼场地。为确保锻炼时间的充足性,在周末、放学后时间段的体育锻炼中,学校要和家长进行协商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对学生的锻炼行为进行监督、指导,保证每个学生在一周的时间里,课外体育活动频次和力度的合理性。另外大部分初中生的自控力较低,对此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理念的引导,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鼓励、有趣的体育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形成長期的、稳定的体育锻炼行为。
(3)组织体育竞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发展良好身心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升中,还需要开展形式多元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科学而有趣的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校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促使学生形成更熟练的体育锻炼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够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在竞赛中,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竞争精神的形成。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定期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本校特色的体育竞赛机制。初中体育竞赛机制有三大类,分别是国家级以及以上的体育竞赛机制、省市级的体育竞赛机制与校内和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机制。在具体的行动中,学校需要做到根据目前初中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体育运动兴趣习惯等,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校内体育竞赛,比如定期组织校运动,开展班级之间的武术比赛、篮球赛等,这类的比赛比较日常化,可以与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与合作精神的养成,还可以为体育学校输送有体育潜能的人才;学校可以与当地其他学校之间组织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体育技能切磋平台;对于能力较强或者具备较高资质的学校,可以发展体育专业,招收体育特长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更多体育资源倾斜于体育特长生,包括体育场地、锻炼器材、专业的体育教师等,不断提升学生在某些体育项目中的能力,安排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体育竞赛,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跨越性提升。
(4)建设体育品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新时期初中体育改革中,还需要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学校教学理念。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中,学校还应该在改革、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具备本校特色的体育办学模式,打造特色体育品牌,发展独特的学校体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领导要高度关注,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足够的场地和体育器材、开发被学生认可的体育项目、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家长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等。
4.结语
我国在深化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对初级教育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体育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开展多元化体育教学时,学校要提供完善教学设施跟环境;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整、根据学生的心态与兴趣爱好设置体育锻炼项目,组织趣味性体育活动,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形成强健的体质以及积极性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9).
[2]万维康.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14).
[3]戚明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04).
[4]郭宇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