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具“纱”在傣族舞蹈作品《生存》中的运用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存傣族舞蹈

(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天津 300000)

道具的运用,在舞蹈创作中起到丰富编创手段、帮助作品表现主题思想,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拓展作品创作空间等重要的功能。舞蹈作品《生存》,是笔者将傣族舞蹈素材与道具“纱”,结合在一起进行运用,创作的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通过对傣族舞蹈素材的梳理,结合现实题材进行研究,思考创作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力求把作品主题思想表达清楚。《生存》中所用的道具“纱”,在作品中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它是作品情感的一个载体,是舞蹈作品编创的重要手段,成为舞蹈作品的组成部分。由此,本文试图结合道具“纱”元素的运用,对傣族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进行总结分析。

一、道具“纱”激发创作灵感

作为编导,创编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受到灵感和冲动的支配,创作灵感是舞蹈编导在创作艺术作品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具有突发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缕飘在空中的轻纱,突然地联想到了温柔的水波,小鱼吐出的泡泡……这种鲜明的视觉印象,与头脑中的朦胧的主题意象结合在一起,于是笔者努力地将这种灵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于笔者在大脑中突然出现的这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创作欲望,使得艺术构思快速展开。

选择傣族动作作为基本动机的原因是有其理性思考的层面。一方面傣族人们喜欢水,他们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之中,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重视环境保护,傣族舞蹈以宁静、祥和、恬静为其风格特征,这与傣族的“水”文化息息相关:在傣族人民的观念里,认为水是维系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不能够存在,他们对水持有一份特别真挚的爱与敬,这恰好贴合傣族舞蹈作品《生存》的主题内涵。另一方面舞蹈作品《生存》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表现“鱼儿”需要洁净的水源才能自由自在地生存,来更深层次地体现人类的生活也需要好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阳光、空气、水、食物等也是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的基本要素,而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缩小、废气排放造成的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快速灭绝、环境污染导致洁净的水资源缺乏、难以治愈的疾病等,都是我们人类生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要尝试隐喻地赞颂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使人民生活得幸福,努力地净化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态这一健康深邃的思想。

二、道具“纱”在傣族舞蹈作品《生存》中的运用

作品《生存》中所运用的道具“纱”,试图通过用身体与“纱”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配合,产生了的多种表达,作品中主要运用了“铺纱”“抛纱”和“咬纱”的手段,探索“纱”变化丰富的奇特魅力,道具的运用贯穿了整作品《生存》的始终,达到营造和谐美好的意境、烘托健康深邃的主题,以及表现团结拼搏精神的目的。让观众在欣赏此作品时,对道具的运用产生想象和联想道具的全新运用方式,最终为作品增加创意点。

(一)“铺纱”营造和谐美好的意境

“意境”一词,最早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独创的概念。意指文艺作品中,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所产生的艺术境界,它有情景相生、虚实相成的特点,还能激发人的想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愉悦审美体验。作品《生存》中运用的“铺纱”,是指用一根十五米长、一米五宽的道具“长纱”,从舞台上场口横拉到下场口边,让它呈现“立面”,铺放在离观众较近的台口,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呈现出剪影的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出流动、色彩、和构图三个方面的和谐美。

1.舞蹈移动线路的流动美

在作品《生存》“铺纱”呈现的剪影画面中,群舞的流动线路变化丰富且流畅,主要有水平直线(横线)、垂直线(竖线)、对角线(斜线)、弧线、波状线、蛇行线等。这些线条的流畅运用,能够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观众视野开阔,显出舞台空间容量的深远和多样。展现小鱼活泼的性格,以及自然生态的和谐美。

2.舞蹈服装与道具映衬的色彩美

舞蹈作品创作中,色彩的设计也是营造一种和谐美好意境的手段,故笔者从服装和道具下手,力求通过服装与道具相互映衬,呈现出的色彩美设计,既能表现主题思想、突出作品情感表达,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创意。

舞蹈《生存》的道具“纱”有两种:一种是天蓝色渐变到白色,另一种是黑色渐变到白色,这两种颜色的都运用了渐变色,并且两种颜色在作品中的呈现,特意强调的是视觉的对比冲击,天蓝色渐变白色呈现的是幽静的和谐美,给人温馨感,黑色渐变白色呈现的是污浊的、让人窒息的压迫感。前者与后者在作品中的呈现,完全为了表现主题所设定的水源污染前与污染后的对比。这两种天蓝色过渡到白色和黑色过渡到白色的道具“纱”,在舞台上呈现出较暗的色调,用以帮助观众想象到一个立体的、神奇美妙的水底世界画面,甚至联想到人类和自然界一样的生存环境。而作品《生存》的演员,身穿金黄成过渡到橙色,再有橙色过渡到玫红色,服装选择这种明亮的暖色系色彩为主,是为了刻意的表现,水源污染前的那种健康活泼、生动积极的小鱼形象。服装与道具的明暗对比、色调对比,刻意地突出主体形象,增强作品更为生动的视觉效果,能够使舞台画面体现出张弛感的色彩美。

3.舞蹈队形的空间构图美

舞蹈队形的空间构图美,体现在构图的多样性上。在表现小鱼自信的状态时,运用了三角形的构图,以表现小鱼具有稳定、高扬之感的状态。在表现小鱼们的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的精神时,综合运用了多种圆形构图:从三个圈呈现品字形的圆,流动转变为大圆套上三个小圆,并且同时运动,再继续流动,变为双圆圈,圆圈里外的人相互交替变换,继续从三条流动线进行老虎甩尾式的漩涡卷圆,就像卷白菜心一样,变成一个大的多层的圆圈。舞蹈作品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这个流动的、圆的基础上进行舞动,力求突出舞蹈作品团结合作的主题。这种多种圆圈的构图方式,通过“铺纱”的呈现,营造一种朦胧的,多层次的构图美。

这种“铺纱”的运用呈现在作品《生存》的开始和结尾处,以期呈现出“平静水面”的画面,营造出浪漫和谐美好的意境美,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抛纱”烘托健康深邃的主题

主题的深邃能够揭示一个让观众思考的主题。从表面上看,作品《生存》表现的是“小鱼”需靠洁净的水源才能得以生存,但是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探讨的是生命的存在都是需要各种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中国的文化中,认为人和自然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周易·系辞传》中记载:“山川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气之所生,都是充满了生命的,在宇宙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无限的鲜活生命,这便展示着盎然的生机与无尽的活力。人的生命和宇宙自然万物的生命,在本质上和结构上是相同的,人作为宇宙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就应该是一种气息相同的,生命和谐相融的关系,作品《生存》想要表现的主题正是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抛纱”的运用与“铺纱”在作品《生存》中同时呈现,也是在开始和结尾处。利用两人一组,共四组,每组人拿四米一根的“长纱”,随着音乐的节奏,同一时间快速用力地向上抛起之后,尽力让“纱”慢慢地飘落下来,让“纱”在空中形成一个个“大泡泡”,好像是顽皮的鱼儿们口吐出来的,泡泡的呈现又像是一层层的波浪,在水中荡漾。“抛纱”的运用方式是为了服务于作品生存的主题表现,《生存》的开始,展现了水源最初的洁净、宁静,“鱼儿们”在畅游,感受美好生活的一种情感,而作品结尾处表现的是“鱼儿”经过团结拼搏,终于找到了洁净的空间,在美好的环境中,重新自由地生活的主题。

(三)“咬纱”表现团结拼搏的精神

团结拼搏的精神是逆境之中绽放的耀眼光芒,是一种直面命运和现实人生,引吭高歌的境界。作品中运用“咬纱”,表现出“鱼儿们”坚贞不屈地守护那片本属于自己的家园。

“咬纱”,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将“纱”咬在口中进行舞动,这种舞蹈动作的设计,主要是以模仿小鱼的游动为主,这种纯粹的模仿并不是对客观现象的复制,在这种模仿的行为本身中,存在一定的艺术价值,此处表现的是一种悲愤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进行表现,即从作品的姿态、动作和形式等方面给观众体验到生动逼真的意象:色彩鲜亮的小玉,随着污染的水源,自己的身体也被染成了污浊的黑色,他们咬着自己的被污水浸泡,快要烂掉的“鱼鳞”,坚强地游动……,这是为了表现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团结奋进的精神而采用的呈现方式。“咬纱”的运用,呈现在作品《生存》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根据作品立意和主题的需要,设计出此方式,此时每人咬的“纱”是一平方米大小的黑纱,选择有别于“铺纱”和“抛纱”时候运用的蓝色纱,原因在于想要跟观众更清晰地表明创作意图:黑色“纱”的运用可以象征着受污染后的脏水,这侵蚀着“鱼儿们”原本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舞者肢体动作的流畅连接,“黑纱”随口、随身体在各种空间和调度中进行着丰富的变化,成功地表现出“鱼儿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努力摆脱困境的精神。

三、结语

舞蹈道具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编创的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感染力,帮助编导表达舞蹈作品主题的功能,让欣赏舞蹈作品的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成了舞蹈作品重要的情感载体。选择道具“纱”,运用在傣族舞蹈作品《生存》之中,灵感的获得是偶然的产生,文章围绕着道具“纱”的为何用和如何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了营造作品和谐美好的意境美、烘托健康深邃的主题思想,以及表现奋进拼搏的团结精神,将“纱”运用了三种方式在舞蹈结构中进行呈现,即“铺纱”和“抛纱”,用在作品的开始和结尾处,“咬纱”用在发展和高潮处。在整个作品编创过程中,道具纱的运用,成了笔者抒发情感的途径与手段,将笔者在创作这个作品时的情感与道具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以道具寓意,借道具抒情,进而推动舞蹈作品情感的发展。因此,道具的运用才更加有意义。

猜你喜欢

生存傣族舞蹈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傣族:亲水的民族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困境中的生存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