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2021-07-11贾慧蓉
贾慧蓉
〔摘要〕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高中学生亲子关系的共性特点出发,对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理解误区进行解读,为家长构建良好亲子关系提出建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教育要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亮点;和孩子进行良好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亲子沟通;亲子关系;青春期;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68-03
近年来网络上常常有不良亲子关系相关的新闻刷屏。比如2019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一高架桥上,年仅17岁的职高二年级男生和车内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跳桥,母亲眼睁睁地看着他跳下去,跪地痛哭。2020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14岁男生被母亲在校内打了两记耳光后跳楼坠亡。这样的事件让我们心痛不已。青春期是成长中一个动荡的时期,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需要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养育的智慧。
一、高中阶段的亲子关系特点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如果说初中孩子的叛逆特点是,什么都和家长对着干,那么到了高中,他们已经成熟了很多,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应该愿意理解家长,和家长搞好关系了。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这个阶段他们独立自主的需求比之前更加强烈。影响高中生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有认知因素、性格特点、家教环境以及心理成熟水平等,这些因素对每个人影响不同,所以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自治需求程度不同。进入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高中生仍希望父母将他们看作独立的个体,反对父母对他们过多干涉,但与初中阶段相比,他们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对抗减少了,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在做某些重要决定时,他们也不拒绝接受父母的指点和援手,但对于父母的强行铺排则持反对态度。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想要关上自己的房间门,哪怕只是在安静地写作业;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哪怕手机里没什么秘密,也不想让父母翻看;不再黏着父母,旅行时也更想和朋友们一起。这些变化并不是表示他们和父母疏离了,而是他们的成长到了新的阶段。发展心理学家马勒在对婴儿的研究中提出了“分离与个体化理论”,认为婴儿最初与母亲是共生关系,在成长最初的三年里,孩子逐渐将重要的养育者母亲内化于心,形成足够的安全感,因而可以离开母亲去自我独立发展,这三年的心理发展会影响其一生。后来其他研究者发现,在人生的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在不断重复着分离与个体化过程。这几个关键期包括中学的青春前期、大学的青春中期、走入婚姻的青春后期、空巢家庭的中年期和退休之后的老年期。
青春期被称为“第二次断乳期”,指的是心理上的断乳,同时表明进入了新一轮的分离与个体化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分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空间,不喜欢和父母出行,叛逆,以此表明自己有独立的见解,与父母不同。第二是实践。他们更热衷于交同龄朋友,遇到事情自己嘗试解决,或者找同伴解决,不断地挣脱父母的管教。第三是期待和解。当在学业上、交友上、情感上不断遇到挫折时,他们又不得不需要父母的帮忙。但是这个阶段有人回头找父母商量,而有的人会一直独自面对。第四是自己选择升学志愿,做好准备离家读书或工作。在这四个阶段中,和解是非常难的。许多孩子无法与父母达成共识,就只能义无反顾地去独自实践。但由于缺乏父母相应的指导,更容易遭受挫折,不能顺利解决难题并成长。而那些与父母在和解阶段过渡得好,常和父母有效交流,和父母商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的孩子,大多内心会成长得更加独立、强大,更能独立地面对外界,也知道始终有父母做坚强后盾,有支持。
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孩子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即使这个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即使孩子的家庭条件差,甚至家庭当中有犯罪行为,这个孩子也不容易变坏。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被称为“保护性因素”,有这些因素保护,孩子各方面能成长得比较好。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而乐观的性格和平稳的情绪,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那些和父母关系很差的学生,他们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因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导致的情绪问题,因此对学习就没那么专注和投入了。
也有在和父母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的孩子,彻底投降,从心理上、行为上又退行到与父母的共生阶段,所有事情都交给父母全权处理,一切安排都听父母的。这种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乖乖的,实际上,就像生长中的小苗受到了遏制一样,心理上的生长被压抑了,将来无论是读到了大学还是更高的学历,他们也会理所当然地退行到共生状态,不出家门,不工作,在家啃老。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与孩子之间过度的紧密连接,为孩子承担他本该承担的责任,会使得孩子难以独立成长。
青春期对于亲子关系是个危机期,也恰恰是一个修复亲子关系的机遇。孩子叛逆,寻求外部世界的发展,建立同伴友谊,情窦初开,这些都是与父母分离并独自长大的实践,父母应该支持鼓励他们,即使做不到往外推他们一把,也应该采取站在身后微笑着注视的心态。当他们遇到困难,不是拉着他们回头,甚至取笑、讥讽他们,而是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并提供建设性意见,这就是健康的和解过程。孩子可以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汲取营养,建立自信,更有能力独立处理外部世界的问题和人际关系,同时又能和父母有恰当的连接。这需要家长不断地历练定力,得有看着孩子去撞南墙的舍得,有等他撞疼了,张开双臂允许他回来疗伤的胸怀。
二、亲子关系的理解误区
(一)重教育,轻关系
很多父母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面对孩子。比如把学习和亲密关系当作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二)重教育内容,轻教育方式
判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多么正确,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在亲子沟通中,你有多“对”,就有多错。因为赢得孩子远比赢了孩子更重要。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我主张不要用非黑即白的道理去教育他们。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会带给孩子什么影响呢?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很多孩子特别痛恨父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自己。教育追求的是“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
(三)重当前错误,轻未来发展
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就一定要采取严厉措施,把错误斩草除根。其实允许孩子犯在他的年龄可以犯的错误,往往结果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只有当父母认为是障碍时,它才会成为障碍。恰恰是父母的沟通方式和言语,把它真正演变为一个障碍。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错误、挫折是重要的,他们如同孩子成长的养分。做了某件错事就承担后果,孩子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件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
(四)严于律子,宽于待己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大道理讲得很好,但轮到自己的时候,总有很多理由,甚至摆出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我能这样你就不能这样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比如,我回家可以一直看手机,轮到你就不行,你就必须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必定对你不服。有研究数据表明,孩子更希望家长远离手机或者网络,我们更需要成为孩子的正向榜样。
三、营造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议
(一)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但他内在已经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不想听到对他不利的评价,所以,他装得满不在乎。家长其实具有对孩子非常强大的影响潜力,就看怎么发挥了。并且,家长本身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要远远胜于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要想教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说教,家长自身的榜样就会带动孩子。想让孩子读书,家长自己每天也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不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看电视,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们最讨厌家长嘴上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家长要想让孩子怎么发展,自己就要先做到。
(二)教育要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
有些父母习惯用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思过程,使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如果威胁—奖励模式是孩子学到的唯一的沟通模式,那么他们将无法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因为受到惩罚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无法形成正常的自尊。虽然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暂时妥协了,却是以牺牲孩子一生的自我价值作为代价的。想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尊重他,不以他的弱小欺压他,允许他自由地表达自己。教育要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相信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一样,自己有旺盛的生命力,要给他犯错、尝试的机会,给他自我成长、自我修正的机会。
(三)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亮点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重视他人评价,非常在意自己的努力有没有被注意到。多看孩子的优点,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突破口。教育最大的秘诀也许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家长很容易根据自己的期望和需要,自动地过滤掉那些他们不想看到的信息。当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此时的学习时,因为只看到他现在的成绩不好就否定了他,而孩子的其他优点,例如诚实、幽默、乐于助人、音乐才华等,就被过滤掉了,甚至是视而不见。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如果父母总是尊重孩子,能站在孩子角度感受他,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孩子还会那么叛逆吗?说孩子不听话的父母,如果站到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自己是不是也是孩子眼中那个不听话的家长呢?
(四)和孩子进行良好而有效的沟通
对于好的亲子关系,沟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边吃饭一边和孩子谈论点儿校园琐事,是不少家庭亲子沟通的主要方式。一顿谈笑风生的晚餐当然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但是,天马行空式的聊天并不能代替有意识的沟通,仅仅依靠餐桌交流,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实很多孩子觉得,和父母有专门时间谈心,能使自己与父母间的沟通更为深入。在共同的游戏或活动中交流,更能促进两代间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其次,真诚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情绪冲动时,与他们讲道理往往行不通。那是因为他们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和合理决策的前额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情绪冲动时启动的是“情绪脑”——边缘系统和脑干,它们反倒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要想让孩子理性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首先要认真倾听,接纳他的情绪,体会他的感受,这样,情绪脑才会放行,交给前额理性脑部分处理。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认真倾听和体会,给予简单的回应,这样做效果往往好于我们对孩子情绪的否定或者评判。
再次,真诚地表达欣赏。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不断反思问题行為,不仅无助于取消问题行为的神经连接,相反会加深神经连接,使改变更加困难。着手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更有助于问题解决。如果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做好,那么只要有进步,就真诚地赞美他。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不要和他一直强调。只需要多鼓励他去做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慢慢就消失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
最后,教育孩子就事论事,情感真实。青春期孩子特别注意他人的评价,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事论事,孩子也会就事论事。如果家长只顾宣泄情绪,孩子就会忙于应对家长的情绪,这是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大战,真正的问题却被抛在了一边。
家庭是个场,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情,还有夫妻之间的融洽。只有家人间相互尊重,才能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北京,100053)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