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2021-07-11冯海珊邱伟维陈梓松
冯海珊 邱伟维 陈梓松
摘 要:本文对港口城市内涵进行了解读,总结了鹿特丹、杜伊斯堡、新加坡、宁波等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从港口城市建设、集疏运体系和临港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港口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港口城市;发展经验;集疏运体系;临港产业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3-0025-02
1 港口城市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港口城市是指位于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综合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1],兼具港口和城市的特点与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从狭义上讲,港口城市是指拥有腹地资源,以港口经济为主导、以港口功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依托与核心载体的城市[2]。
在港口城市的发展中港口的作用十分重要,港口是连接着相邻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纽带,是城市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3],赋予了所在城市的一种海洋特质,也连接着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港口和城市并不是简单1+1=2的相加关系,若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则不能称为港口城市。只有两者之间形成有机地关联才能实现1+1〉2,达到港城互促发展的效果。经过长期发展,当前港口城市更多强调城市系统和港口系统的互动和有机结合,港口和城市两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成为重要海事活动的经济实体。
2 典型港口城市案例分析
2.1鹿特丹
鹿特丹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地处荷兰南部,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年产值约占荷兰国民收入的13%。鹿特丹的经济几乎完全以航运为基础,它聚集了国际航运业的各种要素,拥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发达的转运网络、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生机勃勃的临港产业,是国际上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鹿特丹充分利用自身海运优势,逐步发展壮大石化工业,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依托鹿特丹港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条以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的临海沿河工业带,成为世界上三大炼油基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综合体和港口城市。鹿特丹建立了发达的集疏运系统,包括铁路运输、内陆水运、管道运输和公路运输[4],凭借着港口和强大的集疏运网络,利用自身的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其港口增加值占里奇蒙德地区GDP的40.5%,占荷兰的8.2%。目前,鹿特丹不仅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西欧商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2.2杜伊斯堡
杜伊斯堡是欧洲典型的内河港口城市,位于鲁尔区西部的莱茵河畔,同时也是德国西部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是一个典型的“以港立市”的城市,港口的繁荣发展带动了临港产业,并与港口形成了良性互动[5]。港口的发展带动了杜伊斯堡市发达的冶金和化工產业,大多数德国的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和主要的装备采购基地都在杜伊斯堡设立建造。港口成为了鲁尔工业区主要的工业品运输枢纽,矿石、煤炭、钢材、谷物等大宗散货是港口的主要货种。此外,杜伊斯堡拥有广阔的物流需求和市场潜力,港口积极融入现代物流和国际供应链,通过水路、铁路和高速公路与中、东欧大部分地区联系在一起,成为鹿特丹、安特卫普等北海沿岸港口的内陆中心[6],年总吞吐量可达到7000万吨。
2.3 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兴市、以港兴国”的理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加坡坐拥马六甲海峡这条全世界最繁忙的海运线,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港运用自由港的政策,充分发挥其中转功能,处理了大约世界五分之一的集装箱转运吞吐量,带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成为国际航运网络的重要一环,由此也提升了新加坡在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的竞争力。新加坡通过建立工业区发展工业体系,在电子电器、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各类要素在港区地集聚,从而推动了金融、第三方物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发展路径符合新加坡通过港口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理念。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城市整体规划的注重,新加坡致力于向知识经济转型,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并积极发展与港口相关的服务产业,例如国际旅游业和会展业。新加坡港产业集群的分布已经沿着港区不断向外延伸,产业链多集中在航运产业上游,形成了以发展国际高端航运业为主的知识驱动型的航运发展模式。
2.4宁波
宁波是浙江省经济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大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宁波一直奉行“港口兴,则城市兴、经济兴”的城市发展战略,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为贯穿宁波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宁波港已经发展为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成为临港产业集聚带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造纸工业等临港工业在宁波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同时,宁波港不断加强海铁联运能力建设,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服务品质,努力为海铁联运创造优势。宁波依托完备的货物运输服务功能,良好的港口和产业互动关系,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具潜力的港口城市之一。
3港口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3.1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引入先进的建设主体
港口城市建设需要有长期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推进主体作为保障。从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他们都制定了长期战略规划,这不仅有助于理清未来发展方向,更能帮助其专注于某一领域精准发力。如新加坡制定了“以港兴市、以港兴国”的发展理念、宁波更是多年奉行“港口兴,则城市兴、经济兴”的城市发展战略。同时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港城一体化开发主体也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关键,有利于达到港城互促发展的效果。如新加坡引入了在集装箱码头经营、投资和管理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的PSA International Singapore,不仅帮助新加坡奠定了全球港口城市发展的典范基础,自身更是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码头运营商。
3.2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港城互动的纽带,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是依托临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且均具有主导产业鲜明的特征。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围绕港口优势建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与港口直接产业、关联产业、依存产业的生活性服务产业,提升城市功能。例如,鹿特丹依托自身工业基础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三大炼油基地之一;新加坡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成为了世界石油炼制中心、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及世界最大的修船基地。
3.3打造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高港口辐射影响力
港口城市需要通过高效集疏运扩大腹地辐射范围,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如鹿特丹拥有多模式的集疏运系统,通过铁路大通道,将港口腹地延伸到上千公里以外的欧洲内陆腹地,形成“水-公-铁-管”的运输模式,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占到20%以上,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以及日本向西欧出口的货物近34%都经由鹿特丹中转。杜伊斯堡依托内河优势,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占比超过36%。完善、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有效促进了港口与城市在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發展。
参考文献:
[1] 陈际丰. 我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研究——基于大连港城的分析[D]. 2012.
[2] 惠凯. 论港口城市的发展[J]. 中国港口, 2004, 000(011):11-13.
[3] Xiao Z , Lam J S L . A systems framework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Port City: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policies[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7, 22(Mar.):255-262.
[4] 彭德艳,秦小川. 横沙深水新港“全水运”的集疏运模式探索[J]. 中国工程科学, 15(6):1-112.
[5] 徐萍. 从杜伊斯堡港的发展历程看港口的升级和转型[J]. 中国港口, 2008(09):60-62.
[6] 杨芸芸. 内河港口与城市互动的实证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