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山秧歌调分类研究

2021-07-11牛幻诗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

牛幻诗

摘 要: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文化社事活动。这种古老的文化社事活动是集歌、乐、舞为一体,且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武山秧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是北方汉族歌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优秀文化的代表。文章对武山秧歌调的分类和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从而为武山秧歌调的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关键词:武山秧歌;秧歌调分类;音乐特征

武山古称“宁远”,地处陇右,是渭水流域上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处于中原汉文化向西的传播线上,也处在伊斯兰文化圈、藏文化圈和黄河流域汉文化圈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武山独特的艺术文化,武山秧歌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一、武山秧歌调的分类

武山秧歌中所演唱的曲子非常丰富,按曲调类型可将其分为民间歌舞曲、民间小调、眉户曲、道情曲和牌子曲这五大类。

其一,民间歌舞曲。当地人们所演唱的武山秧歌调和其他地方的秧歌调大致相仿,与秧歌表演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武山秧歌调中的《转娘家》《相面》《把粉团》等,都是边歌边舞,外加道白,采用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使得场面红火热闹,更具节庆氛围。其中,说和唱的部分有时也是临场发挥,即兴性较强。

其二,民间小调。武山秧歌调中的民间小调也称“小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200多种曲调。其表现内容除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外,还涉及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民间小调的名称不固定,常按唱词内容命名,如算九调、绣荷包调、转花园调、四季花调、莲花落调、四大景调、四小景调等,多为一调一曲。其唱词多为多段体结构,并以“四季”、“五更”、数字“十”或“十二”来连接多段歌词,如“四大景”“五更立志”“十炷香”“十二花”等。

其三,眉户曲。武山秧歌的眉户曲多以小戏形式呈现,常用曲牌有象月调、西京调、剪靛花调、银纽丝调、岗调等,这些曲调的旋律和现代眉户曲也极为相似。眉户曲有开头、结尾之分,往往数句为一段,曲调平缓,流畅悠扬。秧歌中流传的眉户小戏有《张连卖布》《梅降雪》《牧牛》等,带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和戏剧性,且篇幅较长。

其四,道情曲。道情最初是道士在庙宇宣讲道教道义而产生的,后来随着道教衰落,道情走向民间,成为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元代燕南芝庵在《唱论》中曰:“道家所唱者……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武山秧歌中的道情曲,有《五更盘道》《十劝人心》等。道情曲调有花音和苦音两种唱法,花音多表现欢乐、喜庆和庆贺的内容,苦音多表现悲伤、怨恨、凄苦的内容。

其五,牌子曲。牌子曲即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曲牌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形式连缀而成的秧歌曲。这种牌子曲以套曲形式为主,善于描述故事情节,通常按照唱词的要求,在同一腔调内选择合适故事情节的曲牌,并将其串联起来,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

此外,在武山秧歌的中长篇唱词中,有一二十个曲牌串联起来的情况,即所谓的“九腔十八调”。牌子曲的说法来源于宋金时期盛行的诸宫调,至南宋时,便集合若干曲调为一套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例如《审苏三》,采用越调、背宫调、跌落金线调和纽丝调等多种曲调,唱法多转腔换调,委婉起伏。由此可知,牌子曲不仅有固定的曲牌名称,还有固定的调式,用于表达不同人物形象和音乐情绪。

二、武山秧歌调的特征

武山秧歌音域宽广,以高腔高调多见,唱腔刚劲有力,节奏分明,粗犷豪迈,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有小部分受南方说唱音乐的影响,比较婉转秀丽。武山秧歌的唱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范围广泛,其曲调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其一,调式特征。武山秧歌中的部分曲调,因受南方说唱音乐的影响,在音阶形式的使用上也与南方曲调保持一致,皆用1、2、3、5、6五声音阶。例如武山秧歌中的《四大景》为五声羽调式,旋律平缓优美,节奏型丰富,唱词以四季为基调,富有诗意。

其二,旋律特征。从曲调来看,武山秧歌多以高腔高调演唱,风格高亢激越,粗中有细,所体现的情绪纷繁各异;从旋律走向来看,曲调旋律起伏较小,旋律音的排列比较密集,但音域跨度大,雄秀婉转;从节奏型来看,武山秧歌曲富有节奏感,曲调中所包含的节奏型十分丰富,大多曲调为前八后十六,附点十六分音符、切分音多见,且含有很多装饰音。

其三,唱词特征。武山秧歌的唱词丰富,在演唱中采用衬词、衬句和虚词等手法,使秧歌演唱语气连贯,过渡自然,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从句式来看,武山秧歌由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组成,具有民歌体、诗歌体、词体和说唱体的特征。如具有民歌体特征的《鲜花飘雪》:

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

流来流去留到了我家;

奴有心不出门,陪着鲜花人坐……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的花草香啊香不过它;

奴有心折一朵戴,就怕看花人骂。

具有诗歌体特征的秧歌曲较少见。由于农民群众渴求知识,崇尚文化,便将一些诗句稍做口语化套用在秧歌曲中演唱,如《踏雪寻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路上行人欲断魂,到哪里有酒把寒气打……

如此看来,所谓的诗歌体的秧歌词,其实是一种俗文学,它依旧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对称和平仄,只求大致对称,通顺上口,具有意境美。

具有词体特征的秧歌曲如《四大景》:“春风花草香,游赏过池塘,踏花归去马蹄香;邀嘉宾,醉壶觞,一曲《满庭芳》。”

具有说唱体特征的秧歌曲如《相面》。在《相面》的表演中,先生和丑生两人一说一唱,一来一往,一笔一画,极具戏剧色彩。

武山秧歌唱词中的虚词和衬词大多无实际意义,只有与正格唱词一起,才能起到表达音乐情感的作用。从虚词来看,武山秧歌在演唱时多使用“咹”“咳”“呦”“呀”等虚词,如秧歌曲《十绣》中,基本唱词为:“一绣青天十万丈,二绣地狱十八层……”,演唱時根据旋律节奏的变化调整为:“一绣(漫)青天(俺着)十(呀)万(叨)丈(呀)”。

从衬词来看,其多为短小的词组或词句,如秧歌曲子《太平年》中,多唱“太平年,年太平”的衬词,再如《杨柳叶儿青》中,多唱“杨柳叶儿青呀”的衬词等。

另外,武山方言中除个别字词的声母、韵母的发音有变化外,基本与普通话相同。但武山方言在字词的发音习惯、语音调值等方面较为特殊,而这些语言因素也影响到了当地的秧歌曲调,如在诸多唱调中所加的衬词“哎”“咳”“呦”的发音,皆唱作“an”“han”“yue”,均为典型的南方唱曲的发音特征。

武山秧歌调纷繁各异,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寓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民俗价值。其中,部分秧歌调带有南曲的音阶排列方式以及宋、元、清时盛行于南方的曲牌,有些秧歌调甚至以这些曲牌为名,至今仍然沿用南方的发音特点。正是因为武山秧歌调所具备的这些独有特征,使得一些资料报道,将其称为“元杂剧的活标本”。

综上所述,武山秧歌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古老的传统歌舞形式和文化社事活动,不仅是武山人民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武山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它凝聚着武山人民的智慧,体现着武山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本文通过对武山秧歌调的分类进行探究,明确了武山秧歌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征,凸显了武山秧歌的学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希望本文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保护,使得根植于地方沃土、承载了地方文化特色的武山秧歌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幸生.武山秧歌探析[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

[2]王新学.武山秧歌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7.

[3]张怀文.甘肃武山秧歌曲情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王新学.武山秧歌调查报告[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1):67-76.

[5]王新学.武山秧歌的音乐及演唱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41-45.

[6]王新学. 武山秧歌《转娘家》探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1):75-82.

[7]董玫.甘肃民间秧歌研究及探索[J].音乐创作,2016(12):131-132.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领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