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没骨人物画创作实践策略

2021-07-11邱化宾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中国画

邱化宾

摘 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没骨写意画创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形式。传统上,相较于花鸟及山水来说,没骨人物画创作发展缓慢且形式单一,但是随着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以及西方绘画艺术特色的吸收和借鉴,没骨写意人物画已经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介绍了传统没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及笔墨语言,并对中国画没骨人物画创作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中国画;没骨人物画;创作实践

一、传统没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及笔墨语言

(一)艺术特点

没骨画的特点与风格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既具有工笔画细致、稳重、流畅、典雅的特点,也具有写意画肆意挥洒、酣畅淋漓的特点,并逐渐自成一家,可作山水画,可作花鸟画,亦可作人物画,且人物画的出现时间更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采用的绘画方法不同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而对欣赏者的感官产生不同的刺激,并带来各不相同的欣赏体验。纵观既往数代有关于没骨画的理论以及流传的作品,没骨画具有的最显著特点,即为“直以色彩图”,其技法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仅采用双钩墨线以及色彩加染;第二,稍带写意,直接采用色彩进行点染;第三,先工整色,在局部未干时加用其他色彩,以形成略带斑驳或是半融合的效果。

(二)笔墨语言特点

从笔墨语言特点方面来看,没骨画延续了写意画法的笔法特点,同时着重借鉴工笔画的着色特点,使画作中的笔、墨、色三者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融合,并形成了专属于没骨画的笔法特点。因为墨与色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渗透,所以色并非单纯地被渲染,而是可以由点、线、面之间相互的交融形成。并且线并非既往单纯地勾线,面也并非单纯地染面,而是均可相互进行交融,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画面。另外,因为没骨画创作主要应用矾宣以及熟绢等材料,所以画面上时常能够呈现出虚幻、朦胧的肌理,使画面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也就更能够为没骨画的魅力加分。与此同时,在水墨色方面实现互渗、互融和流动,有利于提升没骨画画面的韵律及动感,从而增添意境之中的情趣。

采用没骨画的形式进行人物画创作,需要注重其中的结构及板块设计,尽可能将线的勾勒弱化,避免“以线造型”,并增加对水粉和水彩的应用,甚至可以借鉴西方画作中的光色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和传承至今,中国画家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均因墨骨写意人物画的出现被逐渐化解。在对没骨法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清晰了解到,其中包含书法中线的轨迹,且具有“似线非线”“似面非面”的特点,可使用晕化等形式对画面的节奏和氛围进行调整。

从整体上来看,没骨画法以块面为主要表现形式,使线在其中的表现力得到显著弱化。块面语言属于画面经典表现形式之一,可视性较强,视觉冲击力较强,并更加富有时代性特点。当代诸多没骨画人物画作品虽然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其中仍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块面语言表达,以及对光影的充分应用,使画面整体的可视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对线进行充分应用,但是中国画属于需要“赏心”且“悦目”的艺术,所以并不刻意追求对欣赏者的视觉感官进行刺激,而是更加注重修身养性,保持艺术风格的温和。因此,传统的中国画绘画意蕴较强,但是视觉性稍显欠缺;而现代的没骨画人物画不仅能够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还能够因为对块面的应用而呈现出相对较为温和的视觉效果,使传统的中国画风格得到了改进。

二、中国画没骨人物画创作实践策略

(一)笔墨语言的运用及特点

1.绘画材料

绘画材料的不同能够使画面语言的效果产生差异,所以可以将绘画材料作为绘画媒介。国画工具的多样性使得中国画自身的构成语言较为丰富,通过对笔、墨、水的合理应用,画面能够呈现出不同大小、深浅的点、线和面,并能够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叠加和渗透等,形成浓淡、曲直、干涩、方圆等不同效果。

在纸张的选择方面,一般包括皮纸、熟宣纸以及生宣纸等,以熟宣纸为例,墨和色能够在这一类型的纸张上呈现出特别的效果,并且因为其具有大量漏矾的特色,所以宿色和宿墨之中的颗粒沉淀物可以在纸张上留下特殊的肌理,并呈现出朦胧、朴实的效果;在颜料的选择方面,不仅可以应用传统的国画颜料,还可以综合应用丙烯、水彩颜料等,并且可以尝试应用胶和矾,以进一步丰富绘画语言,并对人物的形象、思想、内涵进行充分表达。

2.笔墨语言

中国画作品必须使用物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且以线条、色彩以及笔墨等艺术语言为主要载体。在中国画中,笔墨是最重要的表现语言。其中,狭义的笔墨即为用笔和用墨的技法,例如笔的轻重、疾徐、中侧等以及墨的干、枯、润、清等;广义的笔墨则为画面整体的气象、韵致、肌理、色彩以及构成等。

笔墨由人创造,每一位作者均具有不同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且其中蕴含生命和情绪,自古至今中国画作者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作画笔法犹如春蚕吐丝,神气飘然且六法兼备;唐代吳道子的作画笔法则犹如兰叶之状,似具有可飘动之势。可见作画的工具、材料以及画家风格均能够对笔墨语言体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在进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以块面为主应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尽量减少线条的应用,同时借助纸张漏矾的特点,对胶、矾在用墨、色、水之前和之后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探索,或是通过水、色的结合应用,形成撞色、撞墨、斑驳的效果,使画面整体呈现出朦胧的美感。

3.绘画性与书写性的结合

从中国画的发展过程方面来看,人物画的诞生早于其他形式的绘画,并且在魏晋时期以及隋唐时期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形式为“以线造型”,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画家对线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凡是对愉悦情感进行表示的线条均无顿挫,即使转折也不露折角;而表示不愉悦情感的线条,则存在显著的停顿特点,能够显现出艰涩的状态。可见线条能够对画家的精神境界进行充分反映,其不仅是工具和语言,更是画家个性的体现,所以线条和笔墨均能够被赋予情感色彩,并成为画家对情绪及美感进行传递的重要载体。

因为书画二者所应用的工具材料基本相同,所以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根据唐代张彦远的理论,绘画应保持整体的形、神处于一致状态,以对形、意、气进行充分体现,并且传统中国画家十分注重以书入画,强调并追求书法用笔在作画时的体现。在传统的人物画作之中,线条和笔墨均具有特殊的质感,能够对书法中的笔法特征进行充分体现,并且在中国画中采用笔墨色渲染,更有利于实现中国画绘画性与书写性的结合[4]。

(二)题材内容的选择

绘画作品的创作以题材内容为核心,在进行创作实践的过程中,选择与生活具有密切关联性的题材,能够更加有效地凸显作品中的时代感以及现实意义,例如对都市青年的形象进行描绘,或是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形象进行描绘。

(三)情感抒发

在艺术创作之中,情感始终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在创作及欣赏的全程得到贯穿,因为将情感注入其中,所以作者的审美倾向及创造欲望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体现。以此为基础,中国画长期以来,其自身不仅承载着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精神内涵,还持续体现作者情感以及思想境界,所以中国画十分强调意境表达,并追求“天人合一”,也就是需要尽可能实现画家情感与画面形式相统一。一直以来,内容、情感和内涵三者为中国画的三项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画没骨人物画来说,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重要影响,只有保持内容的真实和生動,以及笔墨语言的统一和丰富,才能够对深刻和多元的思想进行体现,并在画作中对画家的情感进行有效抒发。

三、结语

就当代中国画没骨人物画的发展进程来看,其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和吸收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及西方的绘画艺术,在构图、技法、工具、审美等多方面均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使人物画之中蕴含了越来越丰富的表现力,同时题材内容与日常生活更具关联性,体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强化了当代写意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郝孝飞.风规自远:略谈没骨花鸟画创作经验[J].美术观察,2020(3):142-143.

[2]李静.中国画线条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探索[J].艺术大观,2019(18):1-2.

[3]张廷波.试析杨之光没骨人物画探索的历史成因[J].中国美术,2019(6):50-55.

[4]莫世峰.无尽的调适:1949年后李斛的素描及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J].美术学报,2019(5):89-95.

作者单位: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中国画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探析
自卑情结与文学创作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四驾马车”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