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符号意蕴
2021-07-11陆方孙钰
陆方 孙钰
摘 要:在宋代美术史中,宋徽宗是一个不得不谈的人物。章惇曾说:“端王(赵佶)轻佻,不可君天下。”但是或许正是这份轻佻,为他的艺术追求提供了触发的初始条件。宋代大量的绘画作品都被后世奉为经典之作,其对中国画的产生、发展以及体系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徽宗作为北宋后期画院绘画审美标准的设立者,其传世作品代表着当时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而其作品中禽鸟画法的多样性也为后世禽鸟画法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文章从宋徽宗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其地位出发,对其传世名作《写生翎毛图》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蕴含的审美理想與艺术追求。
关键词:宋徽宗;《写生翎毛图》;花鸟画
注:本文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蒙学经典的动画改编与传播研究”(XLYC1907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宋徽宗作品的符号性特征
宋徽宗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天才。他不仅创立“瘦金体”,有很高的书画和诗文造诣,在位期间他还广纳天下书画、各类文物,扩充内府藏品,亲自掌管画院,设立画学,大量选拔、培养各种风格的绘画人才,组织编撰《宣和画谱》,从而创造了宋代绘画在中国画整段历史中的辉煌。
关于宋徽宗师承于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仔细观察宋徽宗的作品,似乎有点崔白绘画风格的感觉,所以后世推断宋徽宗或许受到崔白的影响。崔白画风雄健奔放,注重写生,常画霜枝寒雀、芦荡飞雁、秋塘家鹅,作品给人一种野逸生机勃勃之感。而在宋徽宗的传世作品中,有几件作品无论是题材、创作手法,还是意境都与崔白作品风格极为相似,如《柳鸦芦雁图》《池塘秋晚图》等,从这些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野逸的感觉。现在看宋徽宗的作品以及同时期的传世画作,大多色彩艳丽,庄正华贵,这是皇家气派的表现,也体现出宋徽宗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追求。如《瑞鹤图》中的宫殿本就象征着皇家威严,盘旋于宫殿的祥云和仙鹤更是增添了整幅画作的祥和丰瑞意蕴。仙鹤围绕宫殿盘旋是祥和之兆,因为仙鹤自古就是长寿祥瑞的象征。《瑞鹤图》下方所绘是宫殿屋脊,也是皇宫的制高点,借此表现雄视全城、俯瞰一切的气势,这正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又如《芙蓉锦鸡图》《五色鹦鹉图》,从中可以看出富丽堂皇的色彩符号、用笔细腻的形态符号、艳丽朱砂的象征符号等。这一系列的作品也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了宋徽宗画风的富贵气象。最重要的一点是,宋徽宗的社会地位为他的绘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身处皇宫必定有大量的典藏供其研究学习,皇宫的丰富收藏为他的画风技法博众家之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富丽庄严与淡雅野逸共存。
二、《写生翎毛图》的符号分析
宋徽宗的传世作品大约有二十几件,本文就《写生翎毛图》进行分析。此画以绢本设色,纵约25.5cm,横约267cm。画上的禽鸟有五种,分别为叉尾太阳鸟、蓝歌鸲、绶带、领雀嘴鹎(青冠雀)、暗绿绣眼,而其中青冠雀的形态与《写生珍禽图》第一段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写生珍禽图》的画稿性质,或许就是作为范本而使用的。其中,蝴蝶的细节跟《金英秋禽图》也十分接近。宋徽宗作画不仅观察入微,细节刻画到位,同时也注重生机,写生中常要体现出谢赫的“六法”,六法中又以气韵生动为上,绘画界常说“宋画中有空气”,画中植物与禽鸟常有互动呼应。如《写生翎毛图》中的两只叉尾太阳鸟,其中一只盯着荔枝或小虫,另一只在旁环伺。绶带鸟回首兴趣盎然地盯着蝴蝶看,郁郁葱葱的树叶中还躲着蓝歌鸲;青冠雀在旁鸣叫,暗绿绣眼一警觉一假意沉寐。整幅作品走势流畅,前呼后应,使观赏者看到画面便能十分真实地感受到画面的神采。鸟眼使用了生漆点睛。生漆点睛这一技法是在画面完成十之八九之后给画中各种鸟的眼睛点上生漆,利用生漆固化后能产生光泽性这一特点,呈现出十分梦幻又写实的眼神效果,那种神采奕奕的感觉尤为动人且使人叹服。画中还有栀子花,花期3-7月,根据当地气候变暖时节而有先后,变暖较晚的地区最晚可以到8月,根据图中的花朵当处于盛时的画面,结合汴京当地气候可以推断出大概是北方阳历7月的样子。整幅画卷不仅对禽鸟的刻画细致入微,花卉的画法也十分精细,整幅画面都充斥着宋徽宗画作的神采,信息量巨大。
宋徽宗为了将汴京营造成一个鸟语花香的浪漫符号世界,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巨额金钱成本,从全国各地收集各种奇花异木,以此为画院和自己的写生创作提供丰富多彩而真实的素材。大量仅在南方和异国才能看到的花卉禽鸟被移植到京城,南北风景被奇妙地结合到了宋徽宗的画卷中。汴京在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自然生长出荔枝树的,而宋徽宗又极其崇尚写生,如果说宋徽宗曾经离开过汴京,那么画中出现荔枝树或许可以解释为他在南方见到过荔枝树,然而他确实这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汴京。在没有生长条件的汴京,他是如何如此精准地描绘出这种南方的植物的?想必是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将南方的树木移植到中原。他的这种不妥协的艺术追求给后世留下了这样一幅奇妙的南方树木与北方花鸟同框的作品,将不同地域的符号混合再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写生翎毛图》这幅作品中艳丽的色彩、精巧绝妙的构图、生动的禽鸟形象,能给观者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虽然这幅画裱工不佳,画面局部破损,当时的日本工匠按照浮世绘的形式进行修补,大英博物馆按照保护油画的方式保护这幅画,但是它依然有着熠熠光辉。值得一提的是,本卷共有三幅同名画作,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由于两件明显是明清时期仿制的伪作,艺术水准并不高,所以影响力普通。细细观察,此画通过五种禽鸟的沟通交流引领观者的视线,同时伴随着枝条的穿插引导呈现出一种“S”形的视线效果。通过这种巧妙引导,整幅画充满着流动的气氛,使观者的视线能够随之游弋,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很多都采用这种构图方式,是典型北宋后期构图方式。与此同时,手卷的留白部分比较多,巧妙地释放了空间,国画讲究留白,这种空余之处与密集的花丛形成鲜明的对比。枝芽看起来繁多复杂,仔细观察又十分巧妙,皆与画卷的“S”形构图紧密相关,既符合植物本身自然生长的规律,不给人突兀之感,又帮助观者的视线在一个又一个物象间流动、穿插转换,巧妙地增加了画面的整体韵律与节奏感。其中,富有弹性绵软却硬朗的枝条、引导观者能够自然流转视线的构图方式,以及自右向左欣赏时美妙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与时不时的视线循环,都令人叹为观止。这种精心设计的构图方式以及合理严谨、充满艺术趣味的画面表现与宋徽宗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在这幅画卷中,几种完全不应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的物象符号,不仅仅只是被安排在同一幅画面中,更表现出了惊人的高度和谐,与原有的自然特征相融合,令人意外,贯彻了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的理念。
三、结语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宋代时期达到顶峰,宋徽宗不仅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上不断完善它,更是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形成新的绘画技法和构图方式,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写实艺术风格推向了顶峰。宋徽宗的工笔花鸟画不仅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注重写生,还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在画作中呈现,并且结合宋代当时的理学思想,融合佛、儒、道,融入天人合一、天地之万物的意境,将设色艳丽、构图巧妙的院体工笔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培养了一大批的绘画人才,为中国画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艺术境界,为工笔花鸟画留下巨大的研究价值。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他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启示我们要从多元化的视角去了解、研究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经典以及过人之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思想,发展具有当下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
参考文献:
[1]荷丰阁.被误判的真迹:赵佶《写生翎毛图》现身[J].艺术品,2020(7):46-51.
[2]吴小军.君王事,一天下,开太平:政治视野与徽宗御押解读[J].艺术设计研究,2018(4):115-120.
[3]王尉.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语言探究[J].书画世界,2020(9):81-82.
[4]王健.宋元鉴赏家眼中的画家宋徽宗[J].收藏,2020(4):101-107,100.
[5]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