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7-11贾楠
贾楠
摘 要: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师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推动着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改革。文章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过去的培养观念没有充分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教学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音乐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
注: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GJJG305)研究成果。
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弱
当前的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主要将站稳讲台又兼顾舞台作为教学目标,这适合应用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中,但和高中以及大学的需要不相符。因为一些原因,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相关人员十分关注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这就导致教学中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比例大大减少,忽略学生音乐实践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在相关课程设置中,专业本身特征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高师院校,是教师培养的阵地,因此需要进行教学制度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基础教育服务,明确音乐专业教学培养的目标,从而让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避免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当前的高师音乐院校中,音乐课程主要包含了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教育专业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中,该课程设置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然而从当前的社会反馈效果来看,这种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课程设置显得不够合理。在设置的三个部分课程中,不同的课程占据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课程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中,没有重视高师音乐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关注。
(三)教学方式方法传统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课程是重要的内容。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多数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且教学的内容都是直接照搬课本,即使使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将教学课程内容直接投放到多媒体中。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并没有真正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甚至在一些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而学生则在下面打瞌睡,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育实习活动不能真正落实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逐渐淡化了教育目标,并且教育经费也十分紧张,这就导致在教学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状况,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也缺乏对实习活动的重视,导致一些实习并不能有效地开展。一些学校虽然也设置了学生的实习平台,然而大部分都是在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或者是半个学期开展的,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很大的毕业压力,很少能够把精力真正地放在实习上。另外,学校没有充分监督学生的实习过程,没有考查其实习的效果,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实习。
二、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措施和建议
在高师院校中,培养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是系统性的工作,并且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不断创新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应对国外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并且基于自身教学的经验和现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构建基础教育需要的音乐师资队伍是重点内容。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多,并且逐渐饱和,一些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选择比较多,不同行业的音乐教育人才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社会对单一理论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减少,更加需要的是能够符合音乐教育市场的实践型人才。在当前音乐教学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下,应用型和实践型音乐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在确立音乐专业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好定位,改善之前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使其更加多元化,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和实践型音乐人才。
(二)科学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在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中,需要重视其实用性,突出民族性和应用性。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音乐理论教授给学生,同时也需要教给他们作曲操作理论,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和声和复调的运用等。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创编的关注,提升他们的改编应用的能力。针对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写作民族风格旋律以及音乐作品配器等,需要适当地增加课时。
(三)结合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在设计音乐教学内容时,需要和实际的设计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辅助课程建设,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音乐感知能力,并且根据多元化的要求培养人才。另外,也要注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从而选择等级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状况进行分阶段的考核。
(四)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在当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同时将其贯彻到教学的实践中;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同时在课堂中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电脑制作音乐等。使用这些新型的技术手段能够更直接、深入地讲述音乐创编的知识,让和声等课程知识更加生动,同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
(五)转变独立的课程设置,加强学科融合
要加强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改变过去的专业课程独立的情况,将各个学科有效地融合起来,并且关注音乐课程中知识的渗透关系和横向联系,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音乐教育和通识教育充分融合起来,可以防止出现知识断裂。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和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对音乐主题进行分析,和学生共同分享音乐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且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健康教育课程中为学生传授健康心理和压力排解的方法,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受用。在美育课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或者利用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美好事物作为例子开展美育。上述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科的融合,同时将音乐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
(六)重视人文素养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学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即在社会活动中公民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修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具体可以直接表现为人的道德素质、心理状态、思想品位,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等。在当前,人文素养也直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素质和文明程度。高师院校要将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培养作为首要的任务,同时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其生活品质、让学生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的关键。特别是当下一些学生存在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个人意识强、自私自利、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问题,这些都和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学中,需要设置清晰的办学目标,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拥有文化和人文情怀,未来担负起专业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教学工程,同时也结合了多种实习模式,是一种综合化教学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師音乐教育专业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和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学生培养的新路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育方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教学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琼.核心素养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7(21):108-109.
[2]杨春林.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彰显民族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之声,2016(6):38.
[3]曾晓安.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22):68-69.
[4]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1):83.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