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成长空间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21-07-11胡益军张燕翔
胡益军 张燕翔
[摘 要]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可以从落实梯度培养、立足校本研训、坚持质量兴校、发挥辐射效应、搭建高阶平台、着眼未来教育等角度,构建教师多维成长空间,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师;多元发展
如果说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那么教师就是学校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涉及师德修养、学科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管理技巧等诸多方面,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必定也是多元的,学校的支持体系也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以“多维培养、多元发展”为主旨,做到“内容更新”与“形式创新”相结合,明方向、压担子、指路径、搭舞台,使教师不断在自身业务水平上下功夫、求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升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一、落实梯度培养,实现精准提升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的理论五花八门,但所有这些理论有一点都是共同的,即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且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基于此,我们根据教师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专业成长目标,使不同阶段的教师在业务成长上各有侧重,都有提升。
对于入职不足三年的新教师来说,学校的重点是通过指导、示范、引领、培训,帮助其快速站稳讲台,适应岗位要求,掌握教育教学必备技能,缩短成长周期。主要做法包括:新教师暑期上岗培训,由校长解读学校办学理念、解析学生身心特点、分享管理技巧,由分管校长讲解课堂教学常规、解答教学疑虑,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组建青年教师联盟,从学校管理层面加强引领和督促,适时给予提醒与改进意见,使其更直接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特别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便于他们之间开展相互交流,以减少困惑,增进思考;做实新老结对工作,每年的新老结对,学校都慎重为各个新教师配备辅导教师,并通过签订协议,明确结对期双方的任务和要求,在结对期结束前根据协议内容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结对方为有效;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要求,要求新教师积极参与系统的新教师上岗培训和各类其他培训,并对其参加培训情况和效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估,促使其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培训;同时,还专门订制“依标施教”模拟上课比赛、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针对新教师的“业务竞赛”,促使他们比业务、比成长,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中青年教师,本身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因此也是学校重点扶持、重点培养的对象。学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对有条件取得省市县各级各类荣誉的老师,根据各人在教学技能、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创业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优势和不足,专门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明确差距,分类指导,分步骤设定每项成绩取得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协助其取得相应条件。同时也让更多中青年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务,为他们承担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创造机会,并鼓励其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和研修活动,拥有更广阔的教育视野。
对于老教师,重点是正确定位老教师的作用,发掘其价值和减少职业倦怠。学校主要通过安排老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竞赛评委、评先评优单列名额等发挥其教学经验的优势,增强其自身的认同感,并通过师徒结对考核、教研组捆绑考核等政策导向功能,促使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二、立足校本研训,促进多效整合
教研、科研和培训是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我们一直把“教研训一体化”作为学校教师培养工作的常态来抓,依托“课堂即培训、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实效即成果”的理念,围绕课堂教学的“提效”和教学质量的“提质”,立足并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使校本的研训多效合一,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指向一线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为了接轨信息化教学、智慧教学,利用大数据手段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学校开设了“平板教学”实验班,并出台了一系列研训组合措施:围绕“教师理念更新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先进学校经验学习、平板班专题研讨、公开课展示、工作推进会、课题研究等同步推进,紧密衔接,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更多对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创新,学校《大数据背景下“精准作业”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等多项相关课题在省市级立项。
同时,学校的校本研训找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薄弱点,以主题研训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突破点、增长点,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几年,我们重点围绕教师读书意识欠佳与教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年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论文,开展一次教师阅读竞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常态;同时开展校级课题、论文的立项评比,纳入考核;着重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方面的相关培训,安排学校里擅长撰写课题论文的教师开展集中讲座和个别指导的同时,还邀请市、县教科所专家来校指导培训,教师论文课题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三、树立质量意识,坚持质量兴校
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教师培养的落脚点要放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学校教师培养的成效最终也要放在教学质量上来考量。因此,近几年,学校围绕“质量提升”在教师培养上做足功夫,竭力让教师“把心留在校园、用在教学”,专心研究,潜心教学,安心育人。主要措施有:
(一)立足党建引领
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让党组织成为凝聚教师团队的“主心骨”,让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明确责任和使命,查找學校质量提升中的关键问题,查找与其他优质学校之间的差距,着力破解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寻求赶超发展的突破点。
(二)抓细教学常规
重过程、重细节、重引导,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备、批、讲、辅、考、评等教学环节要求明确,视导及时,力促把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做扎实。同时校级领导也经常深入课堂,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注重质量分析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精心组织每月一次的质量监测,及时召开反馈会、分析会,引导备课组和每个教师利用阅卷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做到分层次(年级组、备课组、班组等分析)、多角度(教师自身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班主任管理等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出教学改进指导意见,促使教师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四)落实分类辅导
辅导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加强对特优生、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强化培优补差,中午作业课时间,数学、科学教师下班,做到辅导时间、地点、内容三落实,拟定分类复习计划,开展有层次训练,有针对性讲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落实好临界生、偏科生、后进生辅导。提高后30%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采用动态追踪的方式促使临界生打赢成绩翻身战,建立其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给偏科生“加餐”,做好纠偏、补短工作。
(五)聚焦命题研究
一线教师普遍对命题缺乏研究,习惯于埋头苦教,没有发挥好考试对于教学的导向作用,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通过“做、考、出”三环节,引导教师钻研课标,研究命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做,即秋季开学初给每位教师发一份省内各地区当年的中考卷,要求教师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考,即每年暑期师德培训时随机用一个地市区的试卷组织教师进行考试;出,即要求教师根据当年的考纲(现在是课程标准)出一份中考卷,并进行评比。并将上述三项内容的完成和得分情况作为校本培训考核的主要依据。
(六)着力课堂改革
学科不同、教师不同,课堂的特色各不相同,好的课堂教学不一定要遵循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好的课堂教学肯定也有一些共通之处,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即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近几年,我校一直倡导“让学习在课堂发生”的理念,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各学科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相关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并通过公开课打磨、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打造样板和典型案例,引导教师观察课堂、研究学生,改进教学,致力于打造轻负高质的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七)完善考评机制
学校的评优评先评职和绩效工资、考核奖发放等,一律以“质量”说话,把教学质量作为考评标准的最主要内容,形成了“对标进位,提质赶超”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抓质量、提成绩上来。
四、发挥辐射效应,凝聚团队合力
教师培养不能只针对教师个体,更要拥有团队意识,着重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通过备课组考核、教学质量捆绑考核等方式,促进备课组建设,推进团队合作;同时,通过师徒结对、名师引领等方式,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效应,让骨干教师成为领头羊,让备课组成为培养人的主阵地。
实行“主题式”备课,提前一周确定主题,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由主讲人事先准备好PPT,并在周一将材料交联系领导审核签字,通过后才可以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由备课组长将相关活动材料收集好交校教科室备案。组内教师参加市县的业务竞赛,必须集合全组智慧倾力帮助。教科室也根据集体备课点到、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及组内教师业务成绩,每年对备课组进行考核,被评为优秀备课组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外出培训学习等方面的奖励。同时在绩效工资考核、中考奖励、考核奖发放、评先评优等考核中,把学科成绩在县内同类学校的排名作为最主要的考核内容,强化备课组的捆绑考核,促进团队间的精诚合作。我校社会组就因为全组整体教学成绩和业务成绩突出,而在2019年被评为市级、省级先进教研组。
五、搭建高阶平台,扩大受益范围
虽然校本的研训是学校教师培養的主渠道,但是如果缺乏更高层次的引领与开拓,也会让教师培养工作形成瓶颈。为了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展示,学校积极承办各类县市级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借助高阶平台的师资、资源、视野创造全员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来,学校承办了台州市初中语文教学大比武、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比赛、历史与社会“关键问题解决”研讨会、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市级名师工作室活动等,邀请台州市教研室全体初中教研员来校调研,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县级教研活动承办、教研员调研更是成为常态,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也通过各种设施和服务的改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面,让学校的研讨氛围、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面貌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举多得。同时,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椒江二中、杭州丁兰实验中学、杭州东城实验中学、象山丹城二中等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做法,促进共同发展。
六、着眼未来教育,提升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是时代潮流。大数据分析、精准化教学、分层次作业和个性化辅导已成为教学的主流。学校依托“智通云”强大的资源库、交互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系统,探索推进“智通云电子班”教学改革,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实现智慧教学、精准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探索智慧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各种培训、实践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为前阶段疫情期间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着眼于未来教育,积极主动学习各类现代化技术,如网课期间,通过钉钉群开展了一系列的网课教学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们对于直播、录播、在线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已经得心应手,电子班教师对应对疫情的新技术“联云课”运用熟练掌握。
当然,所有的措施,最终必须依托教师的主体自觉才能起效,才能支撑其走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绝不是一次活动、一次培训和一次交流,而是通过这些,不断唤醒教师内心深处的专业自觉与专业自信,从而促使教师真正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郑杰.给校长的建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4]幕海涛.如何使学校教研活动更有实效性[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9):35-36.
[5]夏心军.课例研究:基于教师教学改进的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9):33-36.
[6]张长海.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J].人民教育,2020(22):22-25.
[3]褚新红.纵横“融慧”: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J].中小学管理,2020(7):33-34.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