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7-09张清黄燕珠
张清,黄燕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430030)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同侧上肢或下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是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加深患者的记忆,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康复技能[2]。云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干预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及培训领域,其可以突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指导患者进行互动与学习[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纳入标准:① 符合脑卒中后偏瘫的诊断标准[4];② 会使用手机或电脑等进入云课堂的网络工具;③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④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障碍;② 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③ 依从性差。将所有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配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2组间偏瘫类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为期1个月。参考国内外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护理标准,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录制各种训练方法,配以文字、图片、解说等,制作康复教育光盘,时间为30 min左右。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脑卒中病因、偏瘫原因及康复护理措施等。告知患者通过康复教育光盘进行居家康复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每天训练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 min。
1.2.2 云课堂实践演练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云课堂实践演练,为期1个月。
1.2.2.1 成立云课堂小组 组织科室护士学习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护理知识及康复技能,经过理论与实践考核,筛选出成绩优异的7名护理人员组成云课堂小组。其中3名组员负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课程的拍摄、剪辑、制作及上传工作;2名组员负责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的实施情况;2名组员负责在线答疑,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或无法掌握的康复动作进行解答与指导。
1.2.2.2 康复训练课程 ① 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在其家属的协助和监督下做上举、外展、外旋动作,以及肘关节和指关节伸屈动作、翻身动作、起坐训练、站立锻炼和行走练习等。② 日常生活锻炼:在家属的监督下,患者自主完成刷牙、洗脸、吃饭和穿衣等日常生活,避免其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并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及动作轻缓的重要性。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为15~30 min,每天2次,持续1个月。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
1.2.2.3 实践演练 通过云课堂为患者讲解康复教育光盘内容,指导患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实践演练。并且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可以跟随视频内容完成所有训练。
1.2.2.4 答疑解惑 运用云课堂视频直播功能,解答患者提出关于课程或康复训练技能的疑问,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问题。
1.2.2.5 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及肢体康复情况评估患者的康复技能掌握程度和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于执行力强、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恢复一般的患者,向其分享康复效果较好的案例,帮助其树立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 于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云课堂分享给患者填写,内容包括脑卒中后偏瘫相关知识和偏瘫的康复技能,每个维度总分均为4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掌握情况越好。② 于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5]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6]评估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其中FMA包含上肢和下肢运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STEF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上肢肢体功能越好。③ 于护理前和护理1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7]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情况,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④ 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8]评价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评分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1个月后的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评分比较分)
2.2 2组FMA和STEF评分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FMA和STEF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1个月后的FMA和STEF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FMA和STEF评分比较分)
2.3 2组BBS和MBI评分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BBS和MBI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个月后,2组的BBS和MBI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的BBS和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前后BBS和M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已成为中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存在痉挛、弛缓、运动功能形态及能力障碍等表现,进而引发偏瘫,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9]。因此,如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是当前研究重点。
本研究通过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的方式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知识及技能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可能是由于云课堂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放的康复教育光盘内容进行具体讲解,直播回答患者的疑问,调动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及康复技能,提升康复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后的FMA及ST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可知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究其原因为,云课堂能够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开展循序渐进的实践演练训练,较好地保证康复训练顺利完成。同时直播教学互动的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方式,更容易集中患者的注意力,便于其配合康复护理训练,从而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的BBS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康复指导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康复教育光盘课程可以清晰、直观地将康复训练内容呈现在患者面前,可重复播放。其联合云课堂实践演练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并纠正其错误认知和动作,使其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跟踪训练,有助于患者身体达到平衡状态,进而逐渐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11]。
综上所述,云课堂实践演练联合康复教育光盘指导训练能够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身体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