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胰腺转移1例
2021-07-09纪珊珊吴迪扬杨照环
纪珊珊 吴迪扬 杨照环 张 志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数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骨、脑、肾上腺[1-2],肺癌胰腺转移较为罕见。肺癌胰腺转移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困难,临床上相关报道也较少。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我科诊治的1例ES-SCLC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7岁,于2018年12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液痰,偶有痰中带血,未行治疗。2019年5月患者出现左下腹疼痛,就诊于我院。胸部CT发现右肺门及右侧主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恶性;进一步查腹部CT发现胰尾占位;胰腺核磁共振扫描(MRI)发现胰腺体尾部占位,长径为18.35mm,考虑恶性,不除外转移瘤。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内肿物,进一步病理检查提示为小细胞肺癌(SCLC)。综合以上确诊为右肺SCLC(广泛期)、胰腺转移癌。
2 治疗
2019年6月开始给予一线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化疗5周期,期间予肺部肿瘤区及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54Gy/27f。2019年12月患者复查胸部CT示右肺肿物明显缩小;胰腺MRI示胰头形态正常,胰体尾部原病灶消失,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接近完全缓解。2020年4月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复查浅表淋巴结超声提示右侧锁骨上多发低回声占位;胰腺MRI示胰颈部占位,长径为11.05mm,考虑为新发转移瘤,胰体尾部正常;胸部CT示右肺门占位较前增大,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给予二线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洛铂方案化疗5个周期,RECIST1.1评价为疾病稳定。2020年10月胸部CT、胰腺MRI示右肺门增大,胰颈部靶病灶较前明显增大,长径为18.89 mm,患者病情再次进展;给予三线替莫唑胺化疗3个周期。2020年12月胸部CT示右肺门占位较前缩小,胰腺MRI示胰颈部靶病灶明显缩小,长径为12.88mm,RECIST1.1评价为部分缓解。见图1。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图1 ES-SCLC胰腺转移患者影像资料
3 讨论
肺癌出现胰腺转移较为罕见,病理类型主要为SCLC胰腺转移[3]。张宇等[4]对北京协和医院1998~2018年诊治为肺部恶性肿瘤的170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42例患者发生胰腺转移,发生率约为0.25%(42/17045),其中SCLC患者18例,约占43%(18/42)。段建春等[5]对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1996~2017年诊治为肺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肺癌胰腺转移的发生率约为0.7%(35/5016),其中SCLC患者28例,约占80%(28/35)。由此可见,SCLC是肺癌胰腺转移的最主要病理类型。
肺癌胰腺转移的金标准为胰腺肿物的组织学病理或细胞学病理检测[6-7]。临床上大部分SCL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体质较差,已无法耐受胰腺病灶手术或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等,因此大多数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确诊[8]。在段建春等[5]的研究中,有35例患者出现胰腺转移,仅4例(11.4%)行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胰腺转移,余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本例患者为右侧肺部占位,经病理证实为右肺SCLC(广泛期);胰腺占位未穿刺活检取病理,仅行影像检查确诊。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4-5],SCLC胰腺转移患者的治疗与广泛期SCLC的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一线治疗都是以EP方案化疗为主,二线治疗则选用拓扑替康或紫杉醇等,极少数涉及三线治疗。本例患者一二线也是照此标准治疗,三线则选择了替莫唑胺作为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替莫唑胺不仅在ES-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在合并胰腺转移的患者中也有一定效果。王艳丽等[9]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也显示:一线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ES-SCLC患者选择替莫唑胺作为二线化疗方案,虽其对比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好;而此项回顾性分析中,试验组ES-SCLC不伴脑转移患者高达84%,这与我们临床实际较一致。对于本例患者后续治疗,考虑在控制其他病灶的基础上,给予胰腺占位处局部治疗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控制局部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SCLC伴胰腺转移预后较差,与病理类型、胰腺转移出现的时间和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段建春等[5]对影响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为10.3个月和5.7个月,可能与SCLC异质性低、一线化疗有效率高有关。因此我们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该类疾病足够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予患者更多的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