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21-07-09赵惠民赵光远苏恩亮王特哈斯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皮瓣外科切口

赵惠民 赵光远 苏恩亮 王特哈斯

( 1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手足外科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成为移位的跟骨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1-3]。回顾文献报道,手术治疗的感染率为5%-25%[4-6]。加速康复外科简称(ERAS),最早由丹麦的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7-9],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多模式镇痛、多途径、综合的方法来减少组织的创伤及应急反应。我们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治疗理念。围术期进行无痛准备,术中微创操作,术后有效的多模式镇痛,饮食护理,积极主动的康复锻炼。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疼痛控制良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5例,72跟;其中男57例,女8例;年龄区间为19-65岁;平均40.2岁;左侧38例,右侧20例,双侧7例;按CT扫描Sanders 分型Ⅱ型40例,Ⅲ型28例,Ⅳ型4例;高处坠落伤60例,交通事故伤2例,砸伤3例。依照入院治疗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纳入标准:(1)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2)年龄18-70岁之间的患者;(3)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4)住院期间及随访资料完整者。病例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患者;(2)下肢严重的动静脉血管病患者;(3)多发骨折患者;(4)合并其他系统损伤;(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血糖控制不良者。

2 方法:(1)术前处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踝关节支具临时固定,跟部冷敷,静点甘露醇消肿,口服双氯酚酸钠止痛,下肢肌肉主动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轻柔的手法牵引复位,支具临时固定于踝关节中立位,冰袋冷敷患足。给予口服骨伤复原丸活血化瘀,静点甘露醇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静脉回流,预防张力性水泡形成;下肢肌肉主动收缩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前对症治疗。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有效的镇痛;术前完善患足正斜位及跟骨侧轴位X光片,跟骨三维CT重建等检查评估骨折类型,一般3-7天后患跟部出现皮肤褶皱征或皮肤张力性水泡干瘪后行扩大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起自外踝与跟腱间连线中外1/3,垂直向下,于跖背与跖底皮肤交界处横向前,止于跟骰关节背外侧。直达骨质,骨膜下锐性剥离,向背外侧掀起皮瓣,3枚克氏针固定至距骨以保护皮瓣。显露跟骨外侧壁及跟距关节。观察并辨识跟骨关节面骨折端移位方向,在C形臂下进行撬拨复位跟骨后关节面,恢复距下关节面对位关系,克氏针临时固定。术中拍X线片,见跟骨的宽度、高度及长度均恢复,取合适的钢板,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生理盐水冲洗,留置引流管引流。2号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观察组患者采用3-0无损伤线Allgǒwer-Donati 法缝合皮肤切口无菌敷料包扎,踝关节90°位石膏托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4号线常规间断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踝关节90°位石膏托固定。(3)术后处理。2组患者术后常规24小时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清洁换药,外翻位轻度加压包扎固定;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术后药物镇痛基础上结合局部低温疗法。进行多模式有效镇痛,并评估镇痛效果;下肢肌肉泵行肌肉收缩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静脉回流;术后2小时内进流食,前2天清淡饮食,2天后改高蛋白、低脂肪、富纤维素饮食,心理辅导改善术后睡眠障碍。

3 观察指标:(1)入院时VAS评分、术后第1天、第3天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2)记录术后24小时引流量、48小时引流量,评估皮瓣边缘血运,是否出现皮瓣坏死,感染、骨和内固定物外露。

5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5个月随访。

5.1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VAS评分较高且无显著差异;术前VAS评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接近,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符合临床实际。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38)。2组患者术后创缘愈合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91.4%。对照组优良率76.7%,且对照组术后发生手术切口开裂1例,内固定物外露1例。见表2。

讨 论

ERAS最早起源于欧洲,近几年ERAS在创伤骨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7-10]。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创缘愈合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国内Yu等报道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皮瓣创缘坏死,感染的概率为13.6%。Backes等认为跟骨骨折发生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4.6%,其又对135例跟骨骨折患者进一步跟踪随访发现,与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相比,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创口开裂,内固定物及骨质外露,导致灾难性后果,患者满意度降低[2-5]。ERAS管理理念不仅仅是控制疼痛,基于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软组织处理的棘手问题,我们围绕着ERAS理念的要求,在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方案。在围术期中保持有效的多模式的镇痛,患者处于一个比较舒适的康复环境,积极主动的功能训练,动静结合,激发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恢复,促进创面的血运的改善,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从而达到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无痛理念,无痛的康复是患者术后创缘获得1期愈合的基础。

由于跟部特殊的血管分布特点,在足背和跖底侧交界处即赤白交界处形成乏血管区域。不恰当的手术入路,开皮切取皮瓣方法不当,术中粗暴操作,对皮瓣过度的牵拉,未能达到“无接触技术”的要求,导致血管的交通支损伤,进一步影响皮瓣的血运,发生皮瓣的微血管的痉挛、栓塞,导致术后皮瓣的坏死。加之骨折断端出血较多,腓骨长短肌腱腱鞘液外渗等,出现跟部骨折术后皮瓣下积血,血肿形成;引流不畅,细菌的侵入,发生早期的感染,皮瓣张力的增加,出现创缘坏死,感染,导致骨及内植物的外露[4,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轻柔手法牵引复位,减少由于伤后跟骨相对增宽对软组织的剪切力,保护微血管,适当的临时固定、患肢抬高有助于切口周围受损的微血管的恢复,良好的术区软组织条件是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保证。我们的经验是跟部外侧皮肤出现“褶皱征”即可手术治疗,和7天手术相比较超过14天再手术,更易出现切口的坏死和感染,手术等待期过长会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挛缩,术中对软组织的剥离,牵拉更重,出现感染,切口皮缘坏死率更高,这和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8,13-14]。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充分的引流是降低皮瓣的张力的主要的方法,预防血肿感染的有效措施[11]。引流量与皮瓣发生感染、坏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足踝外科医师重点关注问题,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问题尚未有一致意见,我们常规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引流液24小时低于20ml时拔除。观察组患者返回病房术后常规给予冰袋降温,伤口周围保持较低的温度,能够显著减轻创面出血,减轻皮瓣的张力。拔除引流管后有效的加压包扎。恰当的加压包扎能够有效的预防拔除引流管后新的血肿形成,促进皮瓣与骨面的紧密接触,加速创面愈合时间。在手术关闭切口时缝合的方法和技巧容易被忽视,观察组切口缝合采用2层缝合原则,皮下层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完全覆盖内固定物和骨质,无残留间隙和内固定物的外露。皮肤层采用Allgǒwer-Donati 法缝合[12],缝合对侧皮肤时不穿出表皮,并垂直于对侧伤口,在不影响切口皮肤血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维持对伤口的抗张力强度[11-12]。我们的临床实践证实该缝合方法和间断褥式缝合方法相比较,能更好的保护皮瓣血运,由于缝合材料为无损伤线,对于缝合线的异物排斥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加速创面的愈合,减少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日常伤前生活状态。本研究因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样本量偏少,没有进行前瞻性的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皮瓣外科切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