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2021-07-09赵艳芹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肢局部骨折

赵艳芹

(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 , 辽宁 抚顺 113001 )

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疗效肯定,但患者术后疼痛非常显著。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现象,可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予以控制,以促进患者恢复。酮咯酸氨丁三醇属于非麻醉性的非类固醇解热镇痛抗炎药物[1]。患者使用此种药物不会出现依赖性,且对各系统产生的影响非常小。但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患者产生的效果不同。本文分析比较四肢骨折通过不同途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活动实施时间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骨科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都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48.9±5.3)岁。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跨度为18-68岁,中位年龄段为(49.2±5.5)岁。分析对照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依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并进行内固定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实施镇痛。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镇痛泵镇痛,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告知患者自控镇痛的操作方法,同时储药囊内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药液,2支药液中注入100ml生理盐水。流量控制在2ml/min,单次给药应保持0.5ml/h,控制在15分钟。观察组则经局部镇痛装置镇痛。对患者进行镇痛,需手术切口完全止血,关闭手术中暴露的创面筋膜层,穿刺邻近的皮肤,将渗透管在筋膜层和皮下脂肪层留置埋管,逐层缝合手术部位。缝合期间应注意避开渗透管。排尽空气后连接储药袋。酮咯酸氨丁三醇应当与对照组患者保持相同的浓度和剂量,维持4ml/h浓度泵入药物进行局部镇痛。所有患者均连续镇痛3天。

3 观察指标:利用视觉疼痛模拟表(VAS)对比患者给药前、给药10分钟、30分钟以及2小时后VAS评分;并统计2组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5 结果:所有患者给药前VAS评分并无区别,给药10分钟、30分钟以及2小时后,所有患者VAS评分都降低,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更低,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观察组则为2.0%,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给药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讨 论

四肢骨折患者主要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是此种操作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对患者产生影响非常大[2]。如对内固定术患者实施镇痛方式,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能够减轻功能训练不适,预防患者肺栓塞、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可直接注射使用。该种药物能够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痛觉神经内源性炎症因子,同时还可抑制外周敏感,以达到镇痛的效果[3]。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于其他非甾体药物的显著作用就是抗炎效果非常显著,常被应用于严重疼痛或中等疼痛中。在过去,临床采取口服、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等此类方式给药。这几种给药途径都是将药物作用于患者全身,致使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主要是手术操作破坏了周围组织疼痛感受器的神经末梢。针对此类疼痛,只需要阻断和干扰便可达到镇痛的目的。局部给药能够预防全身给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够提高血药浓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4]。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则经局部镇痛装置镇痛。所有患者给药前VAS评分并无区别,给药10分钟、30分钟以及2小时后,所有患者VAS评分都降低,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可见,局部给药实现镇痛的效果,可强化镇痛的靶向性,止痛更明显。且局部给药方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量明显减弱,以此降低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产生。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疗效显著,相比静脉镇痛方式,局部镇痛装置镇痛效果更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四肢局部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瑞雪》(局部)
跟踪导练(四)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丁学军作品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