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构建

2021-07-08葛子豪许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共青团创新创业

葛子豪 许佳

摘 要:南京林业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重要途径。南京林业大学共青团形成了一套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1233”思路体系,即“一条主线、两项工程、三大联动、三个协同”,成了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新体系。

关键词:共青团;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协同联动;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147-002

为了强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并有效缓解因人才创新能力不足、就业渠道减少等原因导致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国政府近年来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关键举措在全国各高校推行。特别是,在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为青年学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深层意义,从而有效地加快了高校利用多种途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结构的进程。

作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主力军、广大青年学生信赖依靠的主心骨,高校共青团组织自然成为推进这项进程实施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尤其,区别于其他部门和机构,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着眼于不同青年群體的具体需求,精准定位,借助青年学生熟悉的手段与方式,靶向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一、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创业体系构建上具有义不容辞的重任

在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当下,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成为国家获取未来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鉴于此,构建好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自然就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内涵。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校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所需要时刻坚守的重要阵地之一。

(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育人”就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创业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低体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使命,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添彩。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缓解就业难的可靠手段。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毕业生逐渐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在此情况下,创新创业将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为社会带来高素质的创业者和更加有潜力的就业岗位。

二、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创业体系构建上具有独特优势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起着密切联系和竭诚服务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校共青团较为熟悉地掌握青年学生的真实需求和话语体系,所以无论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都具备着较为广泛的自身优势。

(一)思想引导优势。尽管人的创造才能不能完全通过言传身教获取,但长期受到熏陶,亦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吸引、凝聚青年学生方面,具备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优势,并逐步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各级团组织委核心的思想引导模式。这一模式架构毋庸置疑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由于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具备心理相近的特性,这种优势还具备了叠加影响力,从而更易形成“滚雪球”效应及“群体共振”效应。

(二)平台资源优势。当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实现着社会化运作的尝试,在部分运营机制日趋完善的同时,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等平台发挥其所具备的纽带效应,使其能更好地与社会各界建立、加强联系桥梁,从而为高校青年学生在搜集创新创业信息、获取技术资金扶持、促实现项目成果孵化等各个环节获得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活动载体优势。较之高校其他部门,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活动载体更加丰富,如“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竞赛、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等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南京林业大学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的创新探索

结合以上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南京林业大学共青团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共青团工作优势,以抓好全团的“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和就业创业见习工作为重点,形成了一套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1233”思路体系,即“一条主线、两项工程、三大联动、三个协同”(见图1)。

(一)“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目标导向,即以实现“工作职能服务化、服务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项目化、项目运作社会化”作为工作主线。这一要求是根据青年学生特点和高校共青团组织特性所确定的。从本质上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型教育,因此,单纯的言传身教必定不能实现创业教育效用的最大化。而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充分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加之活动设计的项目化可以实现服务活动的体系化,项目运作的社会化则加强了最终各项活动的实际实施效果。

(二)“两项工程”

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离不开实践体验。一直以来,南林共青团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内外拓展资源,致力于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打造全方位的实践育人“两项工程”,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增强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1.“青春领航”助力成长工程。“青春领航”助力成长工程以青年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共青团组织借助“科技文化节”、“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的开展,使创新创业成为了核心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开展还发挥着育人的效果,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职业观引导青年学生建立创新创业价值目标,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特长与特质,从社会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未来。

2.“十百千万”服务成长工程。“十百千万”服务成长工程是我们在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时采用的另一项主要手段。工程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根本落脚点,使更多的南林学子借助这一共青团实践育人平台求真知、长才干、添能力,也在身体力行中感悟、体验、实践创新创业精神的深刻内涵。

这项工程还会以青年学生熟知的一系列科技竞赛为抓手,建立起“科技创新项目库”、“青年创业项目库”。工程还充分利用寒暑期的时间,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就业见习实习活动,实现以社会实践促创新创业的效果,力争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最终实现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內驱力的强化。

3.“三大联动、三个协同”。“三三”方针是我们实现“一条主线”、“两项工程”理念的有力保障。学校共青团通过纵向联动、横向联动和内外联动“三大联动”,全力打造校院协同、部门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不断探索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努力在全面履行共青团职能中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创新与质量提升,促进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纵向联动,发挥组织优势,打造校院协同;横向联动,强化三种意识,打造部门协同;内外联动,积极服务就业,打造校企协同。实现校院协同化运行的学校共青团,为全校青年学生更好地提供了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和政策资金扶持。横向联动,部门协同,整合全校创新创业资源,促进了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内外联动,校企协同,为高校青年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社会效用最大化。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化自信战略下的青少年文化消费研究”(课题号:2018SJZDI12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大学文化自觉与精神塑造研究”(课题号:D/2018/01/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健,葛子豪.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公寓精准化管理研究[J]软件,2020,41(12):30-32

[2]陈文娟,姚冠新,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3]高健,葛子豪.高校品牌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的哲理与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汉字文化,2020(22):169-171

[4]拜文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J]教育评论,2014(11)

[5]高健,郑光耀,徐伟悦.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73-74+78

[6]李梅子,张洪.生态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

[7]高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评《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137

[8]张瑜,卫欣.网络微影像:互联网时代的影像新形态[J]东南传播,2018(10):105-107

[9]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02):166-172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共青团创新创业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共青团要成为“青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