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制教育问题探析

2021-07-08成昊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改革策略乡村振兴

成昊功

摘 要: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农村地区的义务制教育仍面临诸多困境,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义务制教育协同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从目前农村地区义务制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教育;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07-002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义务制教育概述

2018年1月2日在《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基本战略方针政策,也是新时代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

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要改造传统农业、打造新型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通过提高农民群体的基本生产素质来推动农业科技化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之所以把农村教育问题看成一种农村社会性问题,是因为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素质,而且关涉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我国已全面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公民的基本素质水平,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优秀的人才。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的义务制教育愈来愈显示出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人才培养及农村地区的发展,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

1.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

(1)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師是教育的根本,我国现有乡村教师300万人,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数量不够,导致乡村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乡村教师多为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以及对职业倦怠的老教师,很多时候一个教师要兼顾多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以致多数乡村地区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不符。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水平、福利待遇较低,与城市相比天差地别,造成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难以及乡村教师教学缺乏积极性的现状。极不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2)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方面很多农村学校虽然满足基本的教学设施要求,但多数设备较为陈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效果受到极大程度限制,有些甚至已经闲置多年。受教学设备的影响,教学效率较低、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大多数乡村学校的校舍条件极差。在农村地区,多数情况下一个学校的教学覆盖范围很广,换言之很多学生若想求学就必须每天走很长的路程,而校舍不具备承载周边乡村学生住宿的条件,致使路程较远的学生求学困难,甚至被迫放弃学业。

2.乡村地区生源流失严重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相比于城市来说落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往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两极分化的模式已经固化,乡村地区的发展相较于城市地区发展仍呈现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的生源“向城性流动”现象明显,普遍呈现低龄化、跨区域的流动特征。如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太阳洼小学是一所由香港爱心人士捐资修建的村小。该校2007年建成时,学校还有50多个孩子。而如今,这个学校只剩下4个学生。有媒体评论:“空荡校园里难觅学生身影,也听不见朗朗读书声,操场上种着玉米,教室门前的野草已经长得没过了膝盖。”农村生源的大幅度流失造成了许多乡村地区的学校都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坚持”办学,乡村地区呈现诸多“麻雀”学校。由于学生太少,“麻雀小学”普遍缺少副课教师,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几乎全部无法开展。学生越少,教学质量越上不去,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源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

3.乡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已经普遍实行了义务制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也大大扩展了农村地区的受教育范围,绝大多数地区的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农村推进义务制教育是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一大步。但阻碍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的因素并非仅限于客观上的教育资源落后,在主观上也存在落后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认同感不足的现象。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普及程度还不足,致使农村地区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度不高,不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认知缺乏,是阻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悖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使教育问题成为农村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乡村战略大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

三、新时代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策略

1.持续推进乡村学校建设

(1)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乡村地区生源流失现象严重的主要成因之一即乡村师资力量薄弱,若改变当前乡村地区的教育现状,则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的编制核定办法,设置在省、市范围内的编制统筹分配办法,解决不同地区因编制问题所造成的教师积极性受挫。其次,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师范类学生,需根据乡村地区的现实需求,完善培养模式、增强培养力度。最后,促进乡村教师的校际流动,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解决乡村部分学校因教师缺少而造成的教学安排困难的问题。

(2)完善乡村学校配套设施

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提高其教育水平的基本保障。首先,应有针对性地增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在硬件设施薄弱的学校推行标准化建设,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操场、音乐教室、活动室等。其次,针对乡村学校教学覆盖面广的问题,必然要解决农村学生的走读问题,农村地区应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配套政策,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当前农村地区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许多乡村呈现空心化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一大难题。而寄宿制学校不仅能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的好办法。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从当前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基础教育直接决定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不足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落后又导致农民群体普遍素质难以提高,农民普遍素质不足致使农技推广、农业产业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式难以进行,从而阻碍农村社会发展。首先,国家应该对于过往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进行有效调整,针对财政教育投入有明确的划分,以改变当前城乡财政投入不均衡的现状,确保农村教育对于资金的需求能得到缓解。其次,应该建立农村教育资金的保障机制。我国人口众多,政府管理层级较多,层层上传下达导致政策的要求与执行容易出现偏差。要想解决当前问题,应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集中的资源分配原则。

3.全面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宣传

加强农村义务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实现教育与受教育的双向发展。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农村教育资源落后、资金紧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缺失。如果想改变农村教育问题,政府需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宣传以及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农村地区现有的对教育的看法。因此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教育问题的社会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农民基础素质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农民群体的自身教育,帮助其形塑并加强最基本的文化识别能力,使其远离固有的有悖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传统思想。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面对农村教育的各种挑战,需从制度及政策导向上创新利用宣传的方式改变农村的传统观念。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人群的普遍素质,更加合理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欣.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农业教育研究,2019(04):36-39+20

[2]黄向伟.如何应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6-87

[3]王秀花.新形势下农村教育扶贫与救助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1):19-20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改革策略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