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1-07-08洪小凤胡周静
洪小凤,胡周静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临床以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关节局部受累及晨僵等。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极易反复性发作,机体疼痛明显,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甚至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较高[1-2]。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干预模式较多,杜晓云[3]研究认为功能锻炼及个性化运动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Singh等[4]提倡序贯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了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对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探讨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无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或意识障碍。排除合并严重关节畸形、骨性强直或纤维化者;合并严重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其他类风湿疾病者;合并广泛性肌肉萎缩及腱鞘炎等疾病者;合并严重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血管、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9.6±13.9)岁;病程(6.83±2.3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级:Ⅰ级12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2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2±13.9)岁;病程(6.70±2.36)年;ACR分级: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3例。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生活习惯及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纠正患者不良体位和姿态,涵盖肢体安放及坐卧、行走、站立等姿态干预,以防关节僵硬和关节活动受限。每日测量体温、泡脚及洗澡,出汗时及时擦干;清淡饮食,忌动物脂肪、牛奶、虾蟹、冷食及辛辣食物。嘱患者遵医嘱用药,谨慎食补、药补,禁止药物滥用。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认知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
1.2.2.1认知护理 与患者充分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施之以关心、安慰,主动帮助患者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认知情况,根据患者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基于患者认知程度,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使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等,使患者树立正确观念,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或错误行为;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争取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和信心,使患者获得社会、家庭的环境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2肢体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肢体摆放体位,使患者了解相关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康复指导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辅助、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功能锻炼前对病变肢体部位及周围软组织进行1~2 min按摩。肩关节康复锻炼:双手向前伸展,保持5~10 s后上举,双臂与地面垂直,保持5~10 s后自然下垂,保持肩与双臂处于同一直线,保持5~10 s后双手向前合拢,向前平伸,如此循环10次为一组,2组/d。肘关节康复锻炼:交替向前伸直或屈曲肘关节,以使活动度达到最大,2次/d,3~5 min/次。腕关节康复锻炼:以顺、逆时针缓慢旋转腕关节各5圈,2次/d,3~5 min/次。膝关节康复锻炼:取平卧位,进行被动或主动屈伸膝关节运动,2次/d,3~5 min/次。床缘坐位,双腿自然下垂,双足悬空做钟摆式运动,2次/d,3~5 min/次。手指关节康复锻炼:从远端→近端→掌指进行手指关节屈曲锻炼,须在活动度范围内进行。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价:以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6]。②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膝关节HISS评分进行评价,包括关节活动度、功能、稳定性、屈膝畸形、疼痛及肌力6项内容,另有伸直滞缺、内外畸翻和支具使用3个逆向评分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7]。③焦虑、抑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抑郁越严重[8]。④测量统计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及双手平均握力。⑤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情绪角色功能(RE)、生活活力(VT)、精神健康(MH)和社会功能(SF),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情况越好[9]。
2 结 果
2.12组干预前后VAS评分与膝关节HIS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VAS评分、膝关节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干预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膝关节HI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和HI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与膝关节HISS评分比较分)
2.2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2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分)
2.32组干预前后疾病缓解情况比较 2组干预前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干预后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均明显降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双手平均握力明显增大,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与双手平均握力比较
2.4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组干预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因长时间慢性进行性破坏,逐渐累及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对患者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严重,尤其是老年患者。目前,能够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的药物治疗方案比较多,但大部分疗效仅能维持关节中低活动度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大部分患者会发生严重关节功能受限,长期应用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的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且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大下降,无法达到治疗控制效果。因此,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肢体康复锻炼指导对改善关节功能及提升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认知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相结合,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其对患者疼痛感、膝关节功能、焦虑抑郁情绪、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SF-36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均更显著。首先,认知护理着眼于患者的认知偏差或偏误问题上,通过护理实施,改变患者对自己、家庭成员、社会他人及相关事物的认知态度,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及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认知护理着重关注患者情绪、行为的不合理表现,与患者共同分析发生不良表现的认知误区,并共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能够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调节到最佳状态,消除负性情绪,以良好的状态面对疾病。其次,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肢体康复锻炼,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不仅有利于减轻或消除自身炎症反应,而且肢体肌肉康复锻炼对机体产生生物电以促进钙离子沉淀有刺激作用,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10]。Dutton等[11]认为,针对性的对患者出现的皮肤裂伤、腱鞘水肿、神经管压迫、肌腱萎缩等四肢症状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肢体功能受累情况,恢复膝关节功能,并降低药物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后,认知护理与肢体康复指导相结合,既体现了临床护理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从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多方位提供支持,既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又增加了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与文献[12]报道相符。二者综合作用之下,故而干预效果远超于传统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认知护理和肢体康复指导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痛苦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