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救治在交通事故狭窄空间创伤患者中的急救研究

2021-07-08谭杜勋谭新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程序化交通事故发生率

谭杜勋 谭新宇 李 娜

( 1 深圳大学平湖医院 , 广东 深圳 518111 ; 2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一般较为严重,患者病情复杂、进程快、恶化严重、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及早有效的急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程序化救治(Programmatic treatment)是一项较为显效的急救措施,其可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任务、工序,使急救工作取得有序、高效的效果[2-3]。为了探究交通事故狭窄空间创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程序化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有效率,本研究抽取本院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试验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此次试验的开展时间均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试验对象的入选标准如下:(1)患者对试验流程、内容、目的有充分的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并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均签署相关同意书;(2)试验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协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在试验过程中依从性较好,遵医嘱;(3)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过敏史、病史、家族史清晰;(4)患者均为交通事故开放性创伤患者。试验对象的排除标准如下:(1)患者伴有危急、恶性肿瘤疾病;(2)排除病历资料残缺、病情危急患者;(3)排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4)排除精神疾病患者;(5)排除如心、肝、肺等重要器质类器官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的年龄范围是21-77岁,平均年龄为(48.18±4.03)岁,男性、女性比例是18:12;观察组的年龄范围是21-70岁,平均年龄为(50.18±3.26)岁,男性、女性比例是16:14。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年龄、家族史、文化程度、性别、病程、损伤类型等各项临床数据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急救治疗措施,如检查、通气、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补液、纠正休克等等,并于患者情况稳定时给予全面专科诊断,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程序化急救措施,具体如下:(1)安排护理人员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检查(ABC制):A护士职责是询查患者的病史,以便于主治医师做好预防疾病恶化的工作,并制定预防性的处理措施;B护士职责是观察患者的体征,如呼吸、面色、伤情、瞳孔大小等等,护士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做好分类,对于不同类别、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需给予不同的护理、治疗方法;C护士的职责是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其病情进程、损伤情况等等,如对于骨折患者需明确其骨折程度、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等,并通过测量血压来明确其休克程度。而对于颅脑受损的患者,需进一步实施CT检查以确定其疾病发展情况;(2)早期治疗措施(DEF制):D护士的职责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理患者后补血块、异物,必要时需切开气管),并不断给氧。由交通事故而受伤的患者一般存在低氧血症情况,因此,需提高血氧浓度,纠正体内缺氧情况;E护士的职责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预防休克,补充患者血容量;F护士的职责是监测患者体征。应用多功能的便携式监护仪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测,及时纠正患者的异常情况。

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误诊率、漏诊率、诊断准确率以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此次实验,我院将采取本院自主研发的有关急救治疗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此次实验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统计,我院自主研发的问卷采用分级评分的方法,总分为100分的分值,问卷评估的结果可分为以下4种:非常满意90分-100分、满意80分-89分、比较满意70分-79分、不满意70分以下。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误诊率、漏诊率、诊断准确率对比:关于急救成功率,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为96.67%;关于诊断准确率,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是96.67%,观察组显著更高;其次,对照组患者误诊、漏诊情况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误诊率、漏诊率、诊断准确率对比(n,%)

5.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8/30),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2207)。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3 2组患者治疗干预的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干预满意度评分是(94.21±3.24)分,对照组的治疗干预满意度评分是(68.16±5.26)分,观察组的治疗干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经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4.5874)。

讨 论

狭窄空间救治医学[4](Confined Space Rescue medicine,CSM)具有下列几项特点:救治空间活动受限、救治空间环境恶劣、伤员病情复杂、伤员多样性等等,狭窄空间的救治工作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伤员继发性损伤。因此,为了防止该种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进行狭窄空间救援行动时,需保证活动指导完善、医疗准备工作完备,具体活动如下:(1)进入狭窄空间前准备;(2)进入空间;(3)医疗救治活动;(4)处置就绪——救出;(5)救出完备——搬运,共分为5项阶段。医护人员进行救治活动时,还需重点关注伤员是否发生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这是CSM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疾病,患者大多出现高血钾症(Hyperkalemia)、肌红蛋白尿症(Myoglobinuria syndrome)、水疱(受压组织附近)、皮下淤血、皮肤疼痛变硬、肢体肿胀等等,致死率较高,是CSM 中经常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类型,需重点观察。

交通事故伤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的损伤类型,及早的诊断、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救治的责任重大[5-6]。程序化救治是一项系统的、高效的救治方案,其调配高资历的医师指导急救工作,并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急救预案,在急救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更充分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7-9]。多发伤病人的治疗需要抓紧时间,一定要注重创伤急救的白金时间10分钟和黄金时间1小时。在患者创伤早期,如果在多发伤ABCDE制度下,实行医生、护士分工配合的程序对患者进行救治,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将会大大降低,同时,病人的住院时间也得到缩短。所以在ABCDE制下,医生与护士分工配合,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还能提高医院的救治效率。医生与护士分工配合小组(小组大多数由急诊科医生护士组成)对多发伤患者进行1期治疗。当多发伤患者到达急诊室后,一部分患者进行生命支持,具体有畅通气道、抗休克、心脏复苏等等:另一部分对手术指征的患者,则在治疗前对其进行积极术前准备,直到检测出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时,方可将这部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把高效的人力、物理集中到急诊患者身上,患者的生存率可高达89%,这就是霍跃光等人所谓的“手术黄金1小时”,这样的黄金效率比后期投入更高效且具有现实意义。程序化救治的优势在于其可让治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避免重复操作、重复检测、繁杂操作等,使治疗工作疗效发挥到最大。除此之外,程序化救治按照“轻重缓急”的急救顺序加强患者的治疗,使危急的事故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显著缓解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致死率[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急救成功率为66.67%,观察组为96.67%,且对照组的漏诊误诊率较高,差异存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显示程序化救治的疗效更佳,急救成功率高,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狭窄空间创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程序化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交通事故发生率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预防交通事故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