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2021-07-08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隐匿性螺旋检出率

张 鹤

( 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 辽宁 朝阳 122000 )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因意外、车祸等原因导致的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骨折作为目前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发病人群与年龄无关,任何人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属于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多发生在车祸、跌倒等伤后,但是到医院后并未能通过X线片检出,加上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而后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骨折部位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感,甚至引发血胸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因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状况[2-3]。因此,临床应该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诊断方法来判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以便于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故本次实验尝试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50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分别经过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后的骨折患者检出情况,探讨这2种方法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作出科学理论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合计5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处疼痛、肿胀等症状,且经X线片扫描未发现骨折征象。本组患者中男性占比58.00%(29例),女性占比42.00%(21例),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40.25±10.04)岁,最短病程1小时,最长病程6天,平均病程为(34.13±12.11)小时;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2例,挤压伤8例,车祸伤14例,扭伤9例以及其他原因7例;骨折部位:髌骨骨折12例,肩关节骨折9例,髋关节骨折10例,鼻骨骨折6例,腕关节骨折6例,踝关节骨折4例以及足骨骨折3例。本次实验已明确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且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该项试验,自愿受试,知情同意书已签订。

2 诊断方法:本组50例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所用设备分别为东软0.35T磁共振扫描仪和东软16排螺旋CT扫描仪。多层螺旋CT扫描相关设置参数:120Kv,110mA,层距5mm,并且利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摄影和多平面重建等技术进行处理;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相关设置参数:T1W1:TR600ms,TE20ms,T2W2:TR4000ms,TE100ms。设置完成后需对本组患者从多个方面进行扫查,包括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层厚设置为0.5cm,间距设置为0.3cm,矩阵设置为245×245。诊断期间要注意在患者腹侧增加预饱和带,并且不可使用呼吸门控,防止正常组织的生理移动产生伪影,影响诊断结果[4]。

3 观察指标:仔细观察影像图片,并将不同序列得到的影像和病理结果相结合,统计检出情况,计算阳性检出率,以此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价值。多层螺旋CT诊断骨折判定标准[5]:病变位置未见连接性骨皮质,骨小梁出现连续性中断现象,只有当存在以上1项或者2项时,方可诊断为患者骨折;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骨折判定标准为:T1W11出现不规则性低信号区,且多为线状或者条线状;T2W1出现高信号影。

4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所得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需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阳性检出率,组间数据用x2进行检验;P<0.05方可代表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多层螺旋CT检查,髌骨骨折10例(83.33),肩关节骨折7例(77.78),髋关节骨折9例(90.00),鼻骨骨折3例(50.00),腕关节骨折5例(83.33),踝关节骨折3例(75.00)以及足骨骨折2例(66.67),共计检出骨折患者39例,其阳性检出率为78.00%。

5.2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T1W1扫描为骨折患者的有4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88.00%,T2W1扫描为骨折患者的有50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00%,其中经T1W1未检出的9例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图像中,T2W1均处于低信号区。将以上结果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相互比较,显然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率要比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显著更高,且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

讨 论

一旦人体在受到严重撞击、打击等,便可能出现骨折现象。而由于部分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较为特殊,加上骨关节结构的特殊性,骨折不彻底会导致临床难以发现骨折线,比如说踝关节或者肩关节等;骨外形多面和链接角度骨折,比如说腕骨骨折或者足骨骨折;同时,部分躯干骨折患者也会因周围骨骼和腹腔脏器的遮挡而出现遗漏现象[6-7]。所以临床对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极高,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另外,临床漏诊和误诊也会大大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恶化,对患者治疗预后都造成不利影响。

现阶段,临床对于骨折的检查方法较多,例如X线片、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但是常规X线片诊断难度较大;而单层螺旋CT的检测器是单排,每次所能收集的投影数据有局限,而且扫描时间较长,但是多层螺旋CT是在单层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保留了单层螺旋CT的优势,还大量增加了检测器,能够同时收集多层投影数据,扫描范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扫描时间[8-9];与此同时,这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Z轴分辨率,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另外,多层螺旋CT能够以患者的身体作为依据,实行连续、均匀旋转,可更好的获取数据,而且空间立体感更强,三维图像能够明显表达出被重叠或者遮挡的复杂结构,显影率较高[10-11]。但是多层螺旋CT在骨折线走样、透亮度低的骨折类型中,检出率大大降低。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项新型诊断技术,优势较多[12-13]:(1)分辨率极高,能够更好的获取影像学图像;(2)能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分析患者骨折情况,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分析患者体内脏器和系统;(3)可明确辨别出患者软组织病变具体位置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且不会因人体复杂的骨骼结构而出现误差;(4)扫描参数都能够成像,具有较高的显影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除此之外,核磁共振能够对T1W1和T2W1检测骨折部位的显影进行交替性改变,常常观察到患者骨皮质T1W1处于低信号区,且呈现不规则的条线状,而T2W1多处于高信号区[14]。在本次实验中结果比较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显示前者的检出率比后者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足以说明临床上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袁光骅[15]报道了上述2种影像诊断技术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阳性检出率84.00%,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96.00%,差异显著(P<0.05)。其研究结论与本文一致。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相比,用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着更高的检出率,效率和准确性高,该诊断技术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论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