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思考

2021-07-07王丽洁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考语文教学

王丽洁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经常用到的形式,该作文形式明确写作任务,会对考生提出具体的写作指令,考生必须紧紧围绕指令和材料来完成写作,对于新型的作文形式,在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形势、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应对,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语文教学;作文;思考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名词。最初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提出的一个概念。张开于2015年将其命名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方案,增强写作的针对性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写作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模式主要指在进行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资料,并且通过资料为学生创建情境,使学生能够明确作文的立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教育对新课程标准的一种回应。

一、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区别

它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形式,与过去的材料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作文材料本身偏时事,或是近期的热点新闻之类,往往带有争议性。第二,材料体现的观点不止一个,偏向多元化,方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发表不同的见解。第三,要求学生从始至終要紧紧围绕给出的材料,发表见解和议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紧扣材料本身,并且材料不得完全抛开。第四,材料的后面一般都会给出具体的任务,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这就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基于材料写作,需就事论事,不可空泛议论。这样有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任务,这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得名的原因。而我们过去的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提出观点后,材料就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了。两者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形势

从2015年开始,全国高考卷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了。例如,2015年全国一卷作文: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这次的作文命题直接在要求里面标注了“完成写作任务”这样的字眼,在全国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浪”,让任务驱动型作文真正走进了中学教师的课堂。

再如2017年全国一卷: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的作文命题出现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的硬性要求,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明显特征。

三、 当前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立意不深刻,无法快速对材料中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深刻的见解

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写作要求,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自己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当然这和学生的阅历不深厚有很大的关系。

(二)结构混乱,没有统一的中心

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锤,没有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展开论证。甚至不知道要在文章中辩证地分析自己的观点,导致自己的漏洞百出。

(三)无法紧紧围绕材料事件展开论证

部分学生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候抛开材料,和写传统材料作文一样,只是在开头提到了材料,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后面就基本没有涉及材料了,忘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初衷就是不能舍弃材料,给出的任务就是必须围绕材料展开论述。

(四)中心论证段不深刻

一般情况下,中心论证段出现在第三、四段位置,有了前面的开头提出观点后,第三、四段需要深刻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篇成功文章必备的条件。写作功底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让自己论证变得深刻,甚至还会停留在初中写作议论文的水平,使用并列式的方法,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深刻起来。

四、 新形势下教师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方法以及教学技巧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成为高中阶段的主要作文类型,而师生在应对此类作文时出现了诸如关注时事不够、论证情理不融,语言运用不当、论证分析浅显,缺乏逻辑训练、论证结构混乱的问题。那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才能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呢?这确实是值得高中一线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针对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下,总结了教师教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提高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立意的训练

指导学生针对材料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且提出的观点、立意要新颖,而且要切中要害,立意的深浅其实和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成正比,学生之所以立意肤浅,就是因为阅历不够,知识储备欠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接触新的时政内容,不能只是关起门来死读书,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生搬硬套,没有新意,甚至立意会偏离材料要求。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考语文教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休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