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误区和提升对策研究

2021-07-07刘秀媛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语言素养提升对策语文教学

刘秀媛

摘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现阶段因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未能合理地规划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语言素养培养不佳。基于此,文章将着重研究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误区和提升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素养;培育误区;提升对策

一、 引言

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尤其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够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个人素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提升,促使学生良好成长与发展。

二、 核心素养体系下语言素养的界定与地位

(一)语言素养的概述

语言素养是指在语言要素逐渐积累的基础上,锤炼和提升语言能力,实现语言品格和涵养的升华。由此可以看出它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由语言要素、语言能力、语言修养构成。基于此,语言素养符合新课改政策要求,在具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培育,即对学生进行字音、字形、语法等方面的教授;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鉴赏、借助语言表达情感等方面训练,促使学生语言素养得以提升,为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及自身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二)核心素养体系下语言素养的地位

1. 语言素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

语言是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载体,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刚刚开始,相应的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意识、个人素养等方面还未发展。此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成长,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言素养培育活动,这能够培养和学生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语文素养及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素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

2. 语言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感,让他们逐渐熟悉、接受及融入语文教学,良好的学习,提升自身语文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素养的培育,组织风趣幽默的语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知识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语言素养是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语言能力与人的综合能力呈正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和锻炼的机会,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控制力等。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个人素养等方面均能得到发展。

三、 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言素养关注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就意味着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語言能力予以锻炼和培养,又因上文已经提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素养、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动教育方式改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灌输式”或“一刀切”教学方式,这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学习知识,整体学习过程比较压抑、枯燥、乏味,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但其他方面被遏制,难以全面发展,更不要说成长为祖国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素养的培育,则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状态,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语言表达中来,最终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从这一方面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素养,还有利于推动教育方式的改革。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素养培育误区

(一)未能高度重视语言成长环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这使得他们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日常生产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语言,相应的小学生的语言生态环境比较复杂,会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此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和家长方面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成长环境,以便学生语言学习良好展开。但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变数,可能会因为家庭成员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等因素影响,未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单纯地依靠学校营造良好的语言成长环境并不能真正且有效的规范语言。

(二)未能循序渐进地培育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应当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系列要求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虽然注重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但却依旧以语文知识教授为主,语言素养培养为辅。也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来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授,凡是涉及语言练习要求才会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这就意味着语言素养的培育并没有系统地、渐进地、合理地展开,相应的学生语言素养难以得到提升,不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三)未能实施正确的语言训练方法

语言训练是培育学生语言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合理地规划并展开语言训练,以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以逐渐提升。但现阶段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严重,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但却以没有实施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仅以课内训练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导致学生语言训练不佳,相应的语言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语言素养提升对策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回归阅读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