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活力课堂构建途径探析
2021-07-06徐鑫渝
徐鑫渝
[摘 要]构建活力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操作,整合教学内容、筛选教学主题、创新教学设计、升级教学模式、推出教学合作、延伸教学训练,都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为课堂注入丰富活力。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对学生劳动认知基础有更多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配性。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活力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0-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 1007-9068(2021)15-0077-02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追求操作性、体验性,教师要活用教材、优化设计、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以打造活力四射的劳动与技术课堂。小学生年龄较小,劳动经历欠缺,操作技术方法更是匮乏,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展开课堂构建,为课堂注入丰富内驱动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一、活用教材,创设活力课堂情境
劳动与技术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执教时,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劳动与技术学科教材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具体使用教材时,需要有整合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因为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差异,文化区域特色鲜明,教材内容的适合性需要重新评估,教师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增删处理。筛选一些适合度更高的内容,借助校本课程,或者其他网络渠道搜集课程信息,都能够形成一定补充。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处理。
如教学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玉兰花》一课,这节课内容是用辫子绳制作玉兰花。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做出一些调整: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鲜花,这些鲜花各具特色。利用现有材料展开手工制作,可以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花来操作。学生开始整理制作材料,有纸绳、剪刀、胶水、胶带纸、铁丝等。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始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出一些操作建议,传授一些操作方法,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介绍自己的制作经验,学生参与热情很高,都能够积极介绍自己的操作体验。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手工操作活动,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做出必要调整,自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确立教学主题
劳动与技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时,要有选择意识,筛选出适合的教学主题,以主题活动引领课堂,促进活力课堂的打造。劳动活动有鲜明的主题,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从对接融合角度展开思考,让主题活动和教材内容相互映衬,达成自然融合,这样构建出来的活动会更有活力。学生生活认知经历有限,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操作体验机会。
如《花瓶》一课,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在我们的家里,常常会有一些装饰品,特别是手工编织的饰品,不妨以拍照的形式,将其照片传输到网络交互平台,我们要选取一些照片在班级内展示。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要求相关学生介绍家里的编织饰品特点,学生都能够积极回应。教师顺势推出编织花瓶的操作任务:我们准备了彩纸、剪刀、胶水、毛线等制作材料,根据相关介绍,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花瓶,看谁的制作更为精美。学生有前面的搜集、观察、介绍、分析等学习经历,自然有比较丰富的制作体验,在自行操作中,都显得胸有成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布设预习任务,让学生早早做制作准备,确保课堂操作活动顺利展开。
二、优化设计,提升活力课堂品质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有自己的模式要求,教师要做创新处置,升级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操作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1.创新教学设计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需要遵循,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创新自觉性,对教学程序展开优化处理,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处理,都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劳动与技术学科带有操作性、体验性,教师不能只是一味说教,需要结合具体的劳动操作进行引导,让学生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在具体劳动体验中接受教育,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
在教学《水果拼盘》时,教师先拿出一些水果,让学生来辨认,并结合生活认知进行重点介绍,说说这些水果的特点,包括形状、味道、颜色、营养价值等。学生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自然给予积极回应。在学生互动讨论时,教师端出一个水果拼盘:这是水果拼盘,很多同学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如果让你来制作一个水果拼盘,你能够有什么样的创意设计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学生听说要自行制作水果拼盘,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学生分组操作时,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偏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水果拼盘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利用手机进行拍照,然后将这些照片发送到大屏幕上,要求学生展开互动评价活动,将操作活动推向高潮。一个简单的水果拼盘活动,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储备,其操作技能也得到有效提升。
2.升级教学实践
劳动与技术学科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师要在教学执行环节,对实践活动模式进行升级处理,以提升其可操作性,建立丰富教学成长点。学生在家庭中大多是娇生惯养,没有更多劳动经历,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要注意对劳动实践活动进行优化处理,引入一些游戏、竞赛等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并在劳动体验中获得更多学科认知体会和经验。
在教学《风筝的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从原理介绍、手工制作、实地放飞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推动。首先是原理介绍和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成品风筝进行观察,对相关尺寸设计进行推理分析,找到风筝起飞的原理。其次是手工制作阶段,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制作材料,并详细规划了操作步骤,在一些制作环节做出一些方法传授,确保制作顺利展开。最后实地放飞实验,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室外,亲自放飞风筝,当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天时,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操作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引导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观察分析、手工制作、实地放飞等环节中获得丰富认知和体验。风筝制作没有太多复杂的工序,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对科技性劳动有了全新的认知。
三、创新活动,强化活力课堂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要精选劳动内容,创新劳动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劳动体验。
1.推出教学合作
勞动实践活动大多带有合作属性,教师在具体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操作时,要注意对合作组织形式和合作操作程序展开优化设计。首先是团队的成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让学生自主组建团队,这样可以提升其凝聚力。其次是合作形式的创新处理,学生对一些灵动的活动形式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在教学《小风车》时,教师在课堂之初,拿出自己制作的小风车: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什么东西呢?同学们玩过小风车吗?今天不妨来一起玩一个风车闯关的游戏,看谁表现更好。学生听说有游戏可以玩,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小风车的制作材料,由哪些部分组成,做这样的风车需要运用哪些工具。经过观察讨论,逐渐梳理出相关信息。制作材料有纸杯、木筷子、彩色图钉、卡纸,小风车的构成有发电房、风叶、风车支架等。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做出一些示范操作,要求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跟随教师一起行动。制作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有些学生反馈,风车不能转动。教师组织学生对风车进行对应修改。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助性操作,并且以游戏形式推出,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热情。
2.延伸教学训练
劳动与技术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历展开对应学习和操作,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在具体组织时,教师不妨与家长建立共识,让家长发挥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展开劳动操作,形成家校管网,这对提升学生劳动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是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追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延伸训练需要课内课外对接,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外操作实际,对相关方法进行改进,以提升教学契合性。在教学《种丝瓜》时,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丝瓜生长特点,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丝瓜,自然有一些生活认知。在种植丝瓜步骤梳理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观察经验积累情况,理出具体操作步骤:选种、翻土、种植、管理、收获。为让学生建立劳动实践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回家之后,要利用家庭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家庭环境下展开了实践种植,并将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跟踪记录,教师定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介绍,将这个实践活动形成一个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践,学生大多能够获得比较系统性的认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延伸设计方法,将学生实践活动与课堂形成有效对接,通过多重互动形式,确保种植活动顺利展开,赢得丰富操作效果。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新型学科,学生有比较高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活动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科教学针对性,激活学生参与热情,打造活力四射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