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降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06熊红林闫秀兰蒋中华赵芳刘凤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预见性尿道小儿

熊红林,闫秀兰,蒋中华,赵芳,刘凤英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临床上对于小儿尿道下裂主要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以恢复患儿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是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偏小,治疗过程当中依从性较差,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手术治疗效果发挥,因而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尽量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基于此,本次研究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患儿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75例,年龄3~13岁,平均(6.89±1.47)岁,其中阴茎头型29例,阴茎型21例,阴囊型16例,会阴型9例;观察组患儿75例,年龄4~14岁,平均(6.97±1.52)岁,其中阴茎头型28例,阴茎型22例,阴囊型17例,会阴型8例。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本次研究而言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1)全部为我院经过常规体格检查、发布超声检查确诊的尿道下裂患儿;(2)均伴有阴茎下弯、尿道口异位、包皮分布异常、排尿时尿流溅射等表现;(3)患儿及家属均同意此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75例尿道下裂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抗感染治疗、排便引导、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和饮食指导以及尿道支架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75例尿道下裂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尿道下裂患儿进行护理之前,组织小儿外科科室专家与护理人员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确立护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患儿的年龄、病情、心理特征、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初步制定出预见性护理的计划,对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并为患儿建立起个性化的护理档案,将其每天的病情情况、生理和心理状态等记录进档案中做一个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和制定的预见性护理计划,对尿道下裂患儿进行护理,以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升手术治疗的成效,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儿展开交流互动,多采用鼓励性语言疏导其面对疾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要对家属加强健康宣教,让其多陪伴患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2)疼痛护理:术后患儿因为手术创伤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可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其疼痛程度做一个评估,对于疼痛较轻的患儿,配合家属一起采取舒缓疗法,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儿要严格遵循医嘱予以镇痛药物,以尽可能减少患儿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情况发生;(3)并发症护理:手术之后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遵照医嘱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注意创口的清洁干燥,定时检查其龟头色泽是否红润,如果颜色异常(苍白或者紫黑等)或者创口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要上报医师并及时处理;(4)环境护理:术后患儿的行动能力会受到影响,要做好病区的环境管理,尽可能给患儿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环境,保持床单等贴身衣物的干燥整洁,并定时对患儿的肢体进行按摩,预防压疮;(5)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尿量的多少,保持管道畅通,妥善固定尿管,勿夹闭尿管,勿使尿管打折、受压、脱落。并及时清理引流管;(6)排便护理:医护人员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视频或者图片,通过反复教学指导加强患儿对排便动作的掌握。并让患儿多喝水,多排尿,多吃清淡食物,比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不要太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以使用开塞露软化大便;(7)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反复多次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让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排尿过程,看其射程、尿量是否达到正常标准,若出现异常考虑其是否发生尿道狭窄,必要时回医院进行尿道扩张治疗。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主要看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尿瘘、尿道狭窄、感染、肿胀情况。疼痛评分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定(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4~6分:中度疼痛,睡眠受到干扰,可按要求予以镇痛药物;7~10分:重度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必须使用镇痛药物);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表自行拟定(100分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尿道下裂患儿的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感染、肿胀)总发生率为6.00%,更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 75 6.24±1.46 79.83±8.42 81.24±8.67观察组 75 3.82±0.94 92.24±6.25 93.58±5.61 t 12.070 10.249 10.349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小儿尿道下裂是一种临床上小儿外科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发生与男性的下尿路与外生殖器先天畸形,常表现为尿道开口异常、包皮异常分布,并且大多数病例还伴有阴茎下弯,严重影响到患儿正常大小便功能[1-2]。医学研究发现该疾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但是其所涉及到的基因或者染色体目前还尚未明确,此外,还与内分泌、胚胎学因素密切相关[3-4]。

临床上通过外科手术对小儿尿道下裂进行治疗,术后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手术成败的关键。由于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的尿瘘、尿道狭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再加之患儿普遍年纪偏小,导致了护理的难度数倍增加,因而以被动遵医护理为主的常规护理方式再难以满足临床需求[5-6]。预见性护理方式通过对以往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参考,提前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种类进行总结,并充分结合患儿年龄、病情、心理特征、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从根本出发,制定出预见性护理的计划,为每个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档案,采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尽量缓解其术后疼痛,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预见性护理很好的满足临床对于护理的需求,促进患儿健康尽快得到恢复[7-8]。

本次研究的数据表明,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对尿道下裂术后患儿护理成效良好。相较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尿道下裂患儿的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感染、肿胀)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患儿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预见性尿道小儿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夜盗小儿(下)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夜盗小儿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小儿涵之三事
陌生的尿道肉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