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痰瘀互结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21-07-06王少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主症稳定型柴胡

王少波

(长治市中医医院,山西 长治)

0 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中老年病人的常见疾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重要类型[1]。作者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大柴胡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治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治疗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83±8.4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2007年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的更新》。心绞痛严重程度按CCS心绞痛分级。

(2)中医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胸痹心痛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诊断标准。主症:胸闷、胸痛,部位在心前、两胁、胸骨后或后背,脘痞纳呆。次症: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舌有瘀斑或唇舌紫暗,苔黄厚腻,脉弦涩或弦滑。只要符合上述主症1项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3)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规范化治疗方案:硫酸氢氯比格雷片(玻立维)100 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g,qn;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bid;酒石酸美托乐尔片(倍他乐克)12.5 mg,bid(心率<50次者停用);合并其他疾病者可按照医嘱服用其他药物。

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柴胡15 g、法半夏15 g、大黄6 g、麸炒枳实15 g、黄芩12 g、白芍15 g、大枣15 g、生姜12 g。随诊加减:痰食明显时,加全瓜蒌18 g、薤白12 g。痰热明显者,加黄连10 g、全瓜蒌18 g;瘀血偏重者加红花12 g、桃仁12 g;气滞明显时,加厚朴15 g、桂枝15 g、薤白12 g。2次/d,1剂/d,水煎服。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时,可给予速效救心丸含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冠心病”部分进行评定。

心绞痛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轻重、次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四种。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主症按症状的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按症状的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分别制定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计分表进行统计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等四种。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疗效分别96.8%、71.0%,经χ2检验,P<0.05,提示在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心绞痛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67.7%,经χ2检验,P<0.05,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的作用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

2.3 两组治疗前后HCY和CRP 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HCY和CRP含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HCY的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HCY的变化(±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 HCY(μmol/L)治疗组 31 治疗前 12.25±3.25 17.85±1.85治疗后 6.07±2.311)2) 9.15±3.151)2)对照组 31 治疗前 12.19±3.13 15.16±2.16治疗后 8.65±2.611) 11.16±2.131)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后三大常规及生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诱发腔内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的激活造成斑块不稳定的重要促发因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促炎、促AS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水平降低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4]。现代研究表明,大柴胡汤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代谢素乱作用[5],可改善高脂血症所致的动脉内皮和平滑肌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6],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7-9]。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病”的范畴,其发病与气机升降失调,七情、饮食等因素有关。前人经验,气郁痰火、瘀血阻滞、心脉不通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大柴胡汤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痞硬满痛是本方证的典型症状。大柴胡汤可疏泄经脉郁滞、宣透邪热、通下里实、调畅气机、维持或恢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大柴胡汤加味能增加疗效,促进愈合,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研究显示,大柴胡汤可通过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猜你喜欢

主症稳定型柴胡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