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江之星
2021-07-05郑晴
郑晴
摘要:海星村位于上海市北郊罗泾镇, 作为长江口岸的渔村,其产业性质及地域地貌风格均具备显著的本土特色,本文将全面介绍海星村核心区乡村振兴项目的设计案例,从前端策划到后期规划设计,展示项目实操过程中的规划、设计疑难点,并通过海星乡村振兴项目创建案例,试图探索并建立乡村振兴项目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 上海宝山 邂逅海星 乡村振兴 案例分析
一、规划背景
海星村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西北角,北临花红村,南侧靠近国家水资源地保护区,罗泾千亩涵养林地段,环境宜人。时有沪北绿色明珠的美誉,东临长江入海口,水、林交汇,交通方便,生态环境条件极佳,海星村以农林渔业为其产业基础,打造以渔事产业为特色、具有长江口岸的特色江边渔村。从地理风貌上看,村内居住区较为集中,形成了连片区式乡村集中住宅群落,借由村内蟹塘渔塘,与生产区形成了自然边界,形成了动静分离,组织规划有序、互不干扰的良性功能区间。村庄南侧的现状千亩涵养林,更是为存在聚落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二、上位功能策划
涵养林地段以清心路为主要交通沿线,被天然林区所包围,形成了特色显著的景观观景游线,生态环境极佳。核心区则以渔塘路为主要沿线,百亩果园、垂钓区、蟹塘、长江蟹养殖中心等功能单元沿线点状分布且布局相对集中。渔塘路现状环境较差,路面破损严重,且部分空间为乱地、杂地、荒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整体生产区与南侧涵养林区块联系度差,引导性弱、指示性不强,没有形成统一标识系统,且场地内部较为杂乱,道路两侧现状布局的铁丝围网使得道路两侧通透性差且渔村氛围展示程度底,渔村文化形象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因此,整体核心区形象面弱是现状最为突出的根本问题。其次,生产区间功能性质单一,从村庄现状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一条明晰的产业结构流水线,却是仅仅满足了生产、销售的需要,参与感、体验感较差,产业衔接链较为单一,发展程度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因此需强化交通游线上的参与感、体验感,打造特色亮点、节点,将氛围做足,充分利用生产区蟹塘、渔塘、荷塘、果园等产业功能节点,完善内部生产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利外部引导机制,提供良好环境文化因子,将特色做足。
三、总体功能布局
设计思路上将总体功能布局分为三大区块;泾彩森林、蟹逅乐园、乐活渔村(住宅区)三大区间,提出” 蟹逅海星“的整体规划理念。这里主要围绕蟹逅乐园(产业核心区)以及泾彩森林(现生态涵养林区块)作为主要重点提升区域进行论述。蟹逅乐园及泾彩森林作为海星村主要生产观赏职能区间,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为海星村未来的展示端口,亦是作为乡村总体规划链上的关键核心单元。
泾彩森林(现水源涵养林地块)生态性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标准,本身生态价值及观赏价值不言而喻,其主要交通组织流线清心路现与村庄生产区内部交通渔塘路尚未形成环境整体。视觉偏差较大,清心路环境特征显著、生态性显著,另一处渔塘路则是功能性强、整洁度差、景观性弱的生产道路单元。从内部交通来说,对其环境以及其沿路展示面需做统筹考虑,充分考虑区间现状的不同空间条件,发挥各自优势性,形成不同景致,却又有所呼应的特色景观观光道。清心路充分利用环境本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补植四季地被,利用现有条件,增设功能性节点,如星空营地、曲塘飞萤、千米江堤等特色节点,强化其内部功能停留性。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如休憩节点、公共厕所等。在此基础上营造海星特色IP,以便吸引更多未来都市人休闲人员。渔塘路则与生产功能区间息息相关,其功能性质尤为突出。围绕现状,将道路景观与生产区内部形成视线交互,两侧空间放开,引入百亩果园、垂钓区、千亩蟹塘等生产区间盛况。在此基础上,强化海星渔村氛围,体现其当地文化内涵。下文将对其具体分区规划作具体论述。
四、各区详细设计
4.1泾彩森林(罗泾生态水涵养林)
生态涵养林作为海星进村的核心视线交通枢纽,为海星村的天然氧吧,也是村内的宝贵财富。现状以清心路为主要交通道路枢纽将其分为南北两大地块,南侧以中间现状草坪空间作为核心,四周被林带环绕,中央水系环抱其中,形成疏朗有致的阳光草坪、背景林地空间,且具备较为良好的群众基础,北侧为密林区,整体区块空间较大,内部空间节点相对较为分散,有罗泾大烧杀日军侵华纪念碑、观鸟台等内部空间节点,现状生态性强,观赏价值高,但仍存在布局苗木过于杂乱,景观视野差等诸多问题。
针对其空间现状对其整个区间交通地位、功能性质等诸多问题作研判后发现,以清心路作为边界划分,将南侧区块作为主要活动、功能区间打造,强化其基础设施及配套,打造萤光跑道、星空营地等特色节点,完善公共厕所、扭盒驿站等便民服务节点,加强管控、增加停车位等提升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现状,打造并强化海星游客服务功能端口。北侧林地面积较大,其内部已经形成完善的游览环线,策略以提升几处重要节点为主,对现状亲水空间、观鸟台,千米江堤等做进一步提升优化,完善郊野林地亲水空间、登高观赏空间,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观景空间,在打造完善观赏节点的同时,对场地进行调研,在保留完善林地肌理、遵从现状的同时,对场地内杂乱、乱数、生长劣势树种,进行统一清理提升,增加开花树种、果树等,如桃树、李树等,进一步增加林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城市郊野单元生态斑块。
4.2蟹逅乐园(水产生产区)
海星村生产核心区以渔塘路作为主要沿线,现状沿途分布林下停车场、蟹塘、百亩果园、垂钓、蟹塘、蟹池、售卖区等功能单元,生态基底差,道路两侧具有一定的绿化缓冲区,但苗木杂乱,景观性弱,且现状蟹塘南侧具有大片缓冲地带尚未利用。首先对生产区功能现状进行分析,其本身基底完善,蟹塘、果园等本身自是一种较为良好的且具有海星特色的生态环境肌理,其问题主要在于与外部交通联系度较差,现状以铁丝围网分隔,且外部交通道路环境较差、路面破损严重,且路面标志性提升不明显,渔村生产区氛围肌理感较弱,细节上人性化不足,景观化差。因此打造整洁度高,美观性强的乡村核心生产区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解决策略上,首先,对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对现状不可更改的蟹塘、蟹池、果园、垂钓区等进行功能区间保留。首先,完善村口节点,打造邂逅海星村口特色渔村文化节点,以及果园门头,生产区渔村特色进口门头等特色文化标志提示性节点,形成地域提示性。充分利用现有空地、缓冲区域,提升优化其环境,形成雨水花园、马鞭草景观花海等观赏节点,将生产区进行花园式处理,打造田园式风光环境。其次,注重沿线环境的提升改造,与南侧涵养林地段形成连续性景观串联线路,打造环境优良却各有特色的田园观光道,对现状破损进行翻新处理,对道路两侧铁丝围网进行拆除,地形的重新梳理与营造,对场地大树予以保留,放开视线,利用自然边界,如植物、场地河沟等,将外部交通与内部生产单元生产形成天然边界,从而达到内外景观視野相互渗透却又各成体系的优良视野布局。最后重点强化其功能体系,增强垂钓区的游客体验功能,实现产业运转。
五、总结
村庄核心产业展示区为乡村振兴的成败关键所在,需要深入挖掘其产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围绕着其功能属性,因地制宜,师夷长技。通过新手段、新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应用,打造现代智慧美丽乡村。从参观者、体验者、消费者以及当地民居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来统筹判断,最后进行综合性考量,通过环境规划的手法串联各功能节点、沿线参观路线,才能够引导乡村未来产业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