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研究院旧藏两叶回鹘文《阿含经》残片研究

2021-07-05张铁山

敦煌学辑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回鹘汉文残片

张铁山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北京 100081)

在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收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残片,其中有回鹘文残片数十片。这些文献残片是老一代敦煌研究人员或敦煌当地的名人收集并捐献给研究院的,长期放置于库房中,无人进行整理研究。2014年7月在敦煌研究院彭金章先生的建议下,决定对这些文献残片进行研究,于是敦煌研究院科研处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与古籍研究所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当时,彭金章先生和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莫高窟北区B464和B465窟的题记研究上。(1)张铁山、彭金章《敦煌莫高窟B465窟题记调研报告》,《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张铁山、彭金章、皮特·茨默《敦煌莫高窟北区B464窟回鹘文题记研究报告》,《敦煌研究》2018年第3期。彭金章先生去世后,在敦煌研究院科研处李国先生的帮助下,这批旧藏文献残片的研究重新提上了日程,已研究刊布了数片残片。(2)Zhang Tieshan and Peter Zieme, An Old Uigur version of the KasibhāradvāAja sutta extended by a poem,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Volume 72 (2), 2019; 张铁山、崔焱《敦煌研究院旧藏三叶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片研究》,《民族语文》2020年第1期。本文将研究刊布一叶《长阿含经》、一叶《中阿含经》残片。

《阿含经》为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一译《阿芨摩》,意为“传承的教法”或“集结教法的经典”。一般认为,此经基本内容在佛教第一次结集时就已被确定,至部派佛教形成的前后被系统整理,约公元前一世纪写成文字。现北传佛教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四部,称四阿含。其中《长阿含经》(梵文Dirghaāgama)为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22卷,共收30部经,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中阿含经》(梵文Madhyamāgama)为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3)丁福保《佛教大辞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714页;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593页。

一、回鹘文《长阿含经》卷第七弊宿经第三之残片

该叶残片编号D.0845,9.4 x 9.2cm(图1),正面存该叶右边的回鹘文10行,多处夹写汉字。背面仅残存回鹘文4行的几个词,无法确定其具体内容。有“任子宜”印章一枚。据此可知,该残片是任子宜收藏并捐献给敦煌研究院的。任子宜,甘肃敦煌人,解放前曾任敦煌民众教育馆长、教育局局长等职,与于右任、张大千、向达、闫文儒、夏鼐等均有交往。收藏有敦煌写本,并多为珍本秘籍。1943年向达访问敦煌时,曾在任处见到许多汉文写本珍品文献。除汉文外,任氏所藏兼有回鹘、西夏等文字以及刻本、版画和文物拓片等。这些文献后归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收藏。(4)魏锦萍《任子宜与敦煌文物》,《丝绸之路》2001年第3期,第56页。

回鹘文转写

正面:

背面:

汉译文

正面:(01)生……信。(02)……无上(03)……说:“世尊若”(04)……若汝宰(05)众生,打(06)……(你的)仆人们,而为会(07)……又如沙(08)地,多生荆棘,(09)……种植,必然无所获得。(10)……而为大会,布施

背面:(01)供……(02)又第十……(03)生,后……(04)全,净……。

附:汉文原文(见《佛说长阿含经》卷七,第二分弊宿经第三,T01n0001,p0046c06- c18,划线部分与回鹘文对应)

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归依迦叶。迦叶报言:汝勿归我,如我所归无上尊者,汝当归依。婆罗门言:不审所归无上尊者,今为所在?迦叶报言:今我师世尊,灭度未久。婆罗门言:世尊若在,不避远近,其当亲见,归依礼拜。今闻迦叶言:如来灭度!今即归依灭度如来及法、众僧。迦叶!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我今当为一切大施。迦叶语言:若汝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会者,此非净福。又如硗确薄地,多生荆棘,于中种植,必无所获。汝若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大会,施邪见众,此非净福。

图1 D.0845正面(左图)、背面(右图)

注释

正面:

(02)此行头部残损,仅可见üz-ä-liksiz,该词对应于汉文原文“无上”。

(03-04)世尊若、若汝宰:为回鹘文中夹写的汉文原文的汉字。

(05)尽管此行头部残损,但从后面可见的tïnlγ-larïγ来看,它应该是先夹写汉字“若汝宰”,后再翻译夹写的汉字,它对应于汉文原文“若汝宰杀众生”。

背面:

仅残存几个词,无法连缀成句。

二、回鹘文《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之残片

该叶残片编号D.0904,9.2 x 14.50cm(图2),正面存该叶左边的回鹘文10行,夹写有汉字,有墨色上下栏线。左边有红色“任子宜”印章一枚。背面残存回鹘文9行,夹写有汉字,另有1行用汉字书写的书名和页码“中阿含第三十九卷 六叶”。由上可以确定三点:(1)该残片的内容为《中阿含经》卷三十九;(2)从汉文原文来看,该叶回鹘文仅残存原件的四分之一。(3)残片亦由任子宜收藏并捐献。

回鹘文转写

背面:

中阿含经第三十九卷 六叶

汉译文

正面:(01)不在梦里。他们因为此(02)梵行,自(03)称我们是最(04)清净的。知道(05)他们有这种行为,(06)智慧者如此知道他们。(07)单薄的床铺,(08)单衣服,吃饭(09)喝奶延存生命。(10)乞求……

背面:(01)依靠他们。每个夜晚(02)走动游戏,修(03)饰妇人们。(04)吉牛自己在前面(05)围绕。特别端正(06)漂亮的妇女们。人间的奇妙(07)特别的欢乐,是现在的(08)梵志经常希望的。(09)具有车乘这些东西……

附:汉文原文(见《中阿含经》卷三十九,T01n0026,p0678b26-c16,划线部分与回鹘文对应)

……不行乃至梦,彼因此梵行,自称梵我梵。知彼有此行,慧者当知彼,床薄衣极单,食酥乳命存,乞求皆如法……见意趣向彼。游戏于夜中,严饰诸妇人,吉牛围绕前,妇女极端正,人间微妙欲,梵志之常愿,具足车乘具……

图2 D.0904正面(左图)、背面(右图)

注释

正面:

背面:

(05)tägirmi-läyü qavzatïlmaq:复合词,“围绕”之意。

(06)yalnguq-lar:该词补写在这一行的左边。

(08)braman:来自梵文brahman“婆罗门”、“梵志”。

三、余论

从以上两叶回鹘文《阿含经》残片来看,它们虽然都是译自汉文,而且都是采用直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长阿含经》只是摘取其中的部分汉语句子或词语进行直译,语句并不连贯。而《中阿含经》是按照汉文原文,逐句进行直译。

因这两叶回鹘文残片残损严重,均无其他信息记载,故其译者和翻译年代不清楚。仅从回鹘文的书写来看,带有明显的元代特征,并且有修改的痕迹。因此,它们应是元代回鹘文手稿本。

回鹘文《长阿含经》和《中阿含经》在国内外已发现不少版本,既有梵夹式、卷子式,也有册子式。本文刊布的这两叶回鹘文残片,应为册子本。

附记:本文的完成得到了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特别得到了科研处李国、陈列中心梁旭澍、王海云等同志的帮助,并提供了清晰的图片,使文献识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回鹘汉文残片
浅谈契丹小字石刻资料引用的汉文经典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浅析回鹘与契丹的关系
裕固族与晚期敦煌石窟
论唐与回鹘关系的历史转折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沈阳故宫门额考
一种不曾存在过的历史纪年法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
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