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性护理模式对口腔修复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1-07-03娄丽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器械口腔

娄丽娟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防控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点,由于口腔修复科采用的相关器械频繁与患者血液和唾液接触,易于传染病传播而发生交叉感染,是院内交叉感染最常发生科室之一[1]。口腔修复科患者一旦发生交叉感染,不仅会影响口腔修复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有研究指出,引起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对交叉感染认知度低、医疗器械消毒不完全、环境污染、操作不规范均是导致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3],所以尽管口腔修复科在诊疗条件方面不断优化,口腔交叉感染依然存在。积极寻找有效应对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是当前研究重点,目前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交叉感染中的应用尚未普及,相关研究也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口腔修复科170例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应对性护理,旨在探讨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口腔修复科就诊的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口腔修复科就诊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以上;入组前均无口腔感染;患者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并自愿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8周岁以下;具有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观察组中,男40例,女45例,年龄22~76岁,平均(42.83±8.54)岁,固定修复27例,活动修复20例,联合修复38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21~79岁,平均(43.77±9.12)岁,固定修复29例,活动修复19例,联合修复3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强调修复配合相关要点及注意事项、饮食护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消毒口腔器械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应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a)建立防控交叉感染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及2名护理人员,2名护理人员均有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共同制定应对性护理计划,护士长负责工作指导及监督,并将事前制定好的护理计划贯彻落实;b)对公共场所按照污染、清洁、无菌原则进行合理分区,设置包装区、传递窗、消毒区,保证物品单项流动避免逆行,导致交叉污染;c)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需采取一定隔离措施,如穿戴手套、口罩、帽子及隔离服,并在每个洗手台附近安装自动感应洗手液机器,要求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及患者物品前后需注意手卫生,采用抗菌洗手液、流水清洗手部。d)组织所有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20 名),定期对交叉感染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直至所有护理人员知识普及率达到100%,操作技能完全符合要求。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 护理人员相关业务技能评价,采用邓立梅[4]研究中调查表评价观察组护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及感染防护行为掌握情况。该调查表分为2个部分,感染防护知识部分满分9分,感染防护行为部分满分16分,分数越高代表感染防护知识及感染防护行为掌握情况越好。 两组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履行职责、总满意度4个部分。前3个部分采用5级评分法,0~5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最后一部分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口腔交叉感染发生率为8.24%(7/85),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为1.18%(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

2.2 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情况

对照组护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得分为(6.91±1.54)分,观察组为(8.52±0.43)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9.28,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防护行为得分为(12.58±2.39)分,观察组为(15.44±0.45)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0.84,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履行职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分

3 讨论

交叉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受到非本人病原体侵袭而出现的感染,包括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感染[5]。口腔修复科由于其诊疗环境特殊性,是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6]。鉴于临床口腔科室中很多检测和治疗操作都会对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破坏机体内天然的保护屏障,若器械消毒不完全或者无菌意识不强,很可能造成细菌或相关病毒(如HIV、HBV)趁势进入人体内,繁衍生长,导致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提升。临床上提出口腔修复科护理管理的加强能积极预防交叉感染,如魏娟等[7]研究对口腔医院实行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医院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指标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9%,远低于相关要求。卢宇等[4]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器械污染、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易感人群与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密切相关,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口腔修复操作流程,确保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等,才能使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发生率降低。另外,有研究指出,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相关知识欠缺、无菌操作不当也会增加口腔交叉感染风险[3]。

本研究针对以上影响口腔交叉感染因素制定应对性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得分、防护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应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修复科,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防护行为掌握情况,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应对性护理模式干预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交叉感染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从而增强防护意识,正确熟练完成常规操作,减少器械设备消毒不合格发生率。而器械设备消毒未达标是影响口腔感染的关键所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器械,这些器械会被传染病患者口腔血液、唾液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且许多口腔修复科器械外形精密复杂,存在难以探入的管道及复杂缝隙,清洁难度明显增加,正确掌握三用枪、洁牙机、拔牙钳等口腔修复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方式,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4-6]。另外,护理人员认知的提高使以往被动服务形式转换为主动服务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提升,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能更优质的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所以患者服务满意度评价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应对性护理是针对当前口腔科修复交叉感染提出的一种较新护理模式,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对交叉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操作技能及主动护理积极性,减少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及病痛,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器械口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折痕
健身器械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