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21-07-03吴楚君杨明兴肖晓鹤
王 康 吴楚君 王 斌 杨明兴 肖晓鹤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湖南 湘潭 411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预后恢复时间长;脊柱内镜手术方法的应用,通过后正中切口入路,电凝术等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为研究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选定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勘验分析,具体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应用医学样本勘验对比法,选定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查证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迥异,等分对照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1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87±0.1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19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77±0.23)岁。2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症状等基础资料分配比例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和比对2组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结果及其预后良好结局指数、复发指数、并发症发生指数。
3 疗效评定[2]:应用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将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尚可、差3等级。优良:症状几近消失,渐趋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尚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后发生发热、硬膜撕裂、下肢疼痛、脂肪液化等并发症,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总有效率为优良率+尚可率。
5 结果
5.1 2组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评定优良率100%(4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评定优良率80.00%(36/45),统计学结果差异对比性效果明显(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结果比较(n,%)
5.2 2组预后其他指标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预后良好结局指数、复发指数、并发症发生指数上数值对比分别为(8.5±0.5)和(4.6±0.3)、(0.7±0.3)和(3.8±0.5)、(0.2±0.1)和(3.4±0.2),统计学结果差异对比性效果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预后感染加重情况比较(n,%)
讨 论
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Spinal endoscopic paraspinal space approach)比之传统手术更具优势,突出表现在减少椎旁肌的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上[3]。
文献资料数据进一步证实,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对比分别为(8.20±1.14)分、(2.01±0.86)分、(1.13±0.64)分;(45.13±2.56)分、(22.57±1.69)分、(23.72±1.27)分;(40.46±5.55)分、(11.97±2.52)分和(9.13±1.48)分[4]。术后并发硬膜破裂、症状复发均为1例;术后1天、1周、3个月VAS评分、ODI、腰椎功能差异均显著(P<0.05)[5]。近期疗效显示,VAS评分对比为(5.83±1.11)分、(1.89±0.52)分、(0.75±0.50)分;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7.04%±7.28%[6]。综合来讲,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通过椎旁肌间隙入路方法的微创治疗路径,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了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本研究实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评分法评定优良率100%(4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腰椎间盘综合评分法评定优良率80.00%(36/45),还在预后良好结局指数、复发指数、并发症发生指数对比等内容上作了有效且充分佐证。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之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突出表现在整体改善患者预后良好结局指数、复发指数、并发症发生指数上,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