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安全问题ば同创新中心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2021-07-01董嘉维

科技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资源建设协同创新

摘 要: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政法学院成立,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需求,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总结了上海政法学院图书馆在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并对后期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资源建设;协同创新;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3

2015年8月9日,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政法学院揭牌。该中心由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发起,在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同济大学作为共同牵头高校,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核心协同单位,以武警政治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上海大学毒品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等作为参与单位,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上海市政府、敦煌市政府等部门作为支持单位,成立学科互补、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1]。

1 图书馆肩负协同创新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任

“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将对接新形势下国家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战略需求,致力于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潜在的安全风险与可能的危机应对预案,努力建成服务中国和平发展的高端思想库、人才储备库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问题的信息库[1]。“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与推进,将促使上海政法学院为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而不断加强软硬件的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仓库与文献中心,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肩负着协同创新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文献资源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高校图书馆几乎囊括了该校各学科各专业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累积,形成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资源库。凭借包括数据库在内的数字信息资源和纸质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在满足院系师生资源需求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撑与保障作用[23]。

1.2 信息业务的开展与服务作用

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不只局限于资源的提供与保障,同样还体现在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能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面向学校科研决策与管理部门、院系科研团队等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如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从而促进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开展适应协同创新中心需求的信息资源建设

2.1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文献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多数读者(约75%)相比电子形式的资料,更喜欢阅读纸质型文献[4]。对图书馆而言,高校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印刷型的图书、报刊等文献资料,这是由纸质文献资源的特点、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读者的使用习惯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我校图书馆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安全问题研究的需要,以满足重点学科相关研究和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宗旨,聚焦国际政治、反恐合作、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有助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国内外经典学术著作及智库报告。与此同时,继续加强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传统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以重点学科为主体,辐射其他学科的文献资源体系,从而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和学校整体内涵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2.2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信息资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信息资源在内容更新、使用便捷性方面拥有纸质文献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5]。

为保证馆内文献资源体系的完整与丰富,我校图书馆统筹规划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合理设置经费比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确定出相应的主干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等亟须的中外文数字资源,针对学校新成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需求特点,在数字资源的采购上向包括英文、小语种(俄语、哈萨克斯坦語等)在内的外文专业数据库给予经费上的倾斜。

2.3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特色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资源核心竞争力的体现[6]。我校图书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的需求,将院系师生亟须的国内外经典学术著作、智库报告以及我校的科研成果等优质资源收集入馆,通过“二次开发”形成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从而在学校的教学科研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政法学院刑法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监狱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充分发挥我校在刑法学、监狱学专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图书馆自主建设了我校的特色文献“本科教育高地刑事司法库”。该数据库的软件框架由第三方技术公司提供,内容以我校知名学者的授课视频和课件为主,将采集到的原始视频经过技术处理后存入后台,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供读者学习使用。“本科教育高地刑事司法库”能够及时更新和保存我校的最新科研成果,为广大从事刑事司法工作的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举措

3.1 多渠道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

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营创收的方式来增加经费,高校图书馆一般只有通过财政上的拨款以及项目申请来获得经费。经费的保障是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文献资源建设不仅是图书馆的事业,同时也是学校的事业,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到位,得益的是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因此,应将信息资源建设上升到学校的高度上来进行统筹规划,图书馆应积极与校领导、发展规划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沟通,争取经费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为此,我校图书馆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专门成立“一带一路”信息资源内涵建设工作小组,该小组负责预算申请和项目管理,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经费和其他资源的支持。

3.2 开展读者需求调查,科学制定建设方案

读者需求是文献采访的重要依据。为合理使用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在采集文献之前,应广泛开展调查,注重反馈意见,避免采购的文献与教学科研脱节而造成无人问津的现象。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内涵建设工作小组和学科馆员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我校的科研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经典学术著作、智库报告以及专业数据库等。在充分掌握实际需求后,图书馆的工作开展就有了明确目标和指导方向,可以集中经费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购工作。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读者受众面

网站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子数据库在内的信息资源需要通过图书馆网站才能被读者所获取。因此,一个功能齐全、栏目设置合理、页面简洁大方的图书馆网站能极大地方便读者对该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我校图书馆在规划图书馆网站和子栏目时,通过征询专家意见,调研读者的使用习惯,将读者常用的书目查询、数字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置于主页醒目位置,合理设置网站栏目,做到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与此同时,图书馆积极联系学校信息化办公室,优化校外VPN的设置与安装步骤,减少院系教师和科研人员使用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图书馆,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5G等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空间、时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使得读者在任何地方便利地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成为可能。为了方便我校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我校图书馆联合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在全校园范围内铺设WiFi信号。这样,学校师生通过个人认证即可登录校园网浏览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3.4 引入RFID智能系统,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近年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9月,上海政法学院在国内高校首次全面引入3M RFID智能图书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自动分拣、智能盘点等功能的突破,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引入RFID技术,可以将图书馆员从借还书的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从事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工作,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7]。自我校图书馆全面采用3M RFID智能系统之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促使原先的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使得读者在享受现代化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感受到更具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3.5 开展学科馆员知识更新培训

学科馆员能够解决院系师生在信息获取和利用上的问题,在图书馆和院系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针对性地送到读者身边,促使读者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扩大资源的使用价值。

与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我校图书馆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所选拔出的学科馆员面临专业背景、数量、精力方面的限制[8]。在短期内无法补充高水平学科馆员的前提下,图书馆只有通过在现有人员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挖潜,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定时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可以帮助学科馆员补充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强化自身素质,保持竞争力,跟上时代的要求。

3.6 开设专业数据库培训和文献检索课程

我校图书馆除每年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外,会定期在新生入学教育、学术活动月期间举办专业数据库培训讲座,以帮助院系师生掌握该数据库的使用检索方法。为进一步提升讲座效果,图书馆积极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沟通,给予参加培训讲座的学生以学术章奖励,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学分。

学科馆员在读者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历次的培训效果和读者反馈,我馆学科馆员发现类似Westlaw、HeinOnline、SAGE这样的外文法学类数据库,其检索方式与传统的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有较大区别,如果读者对该库不熟悉,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往往无法检索出所需要的结果。因此,我馆学科馆员会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结合我校政法学校的学科特点,在讲座内容上向中外文法学类、经管类专业数据库倾斜。与此同时,图书馆也会定期邀请数据库培训讲师来馆授课,帮助我馆学科馆员提升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4 下一步建设策略

4.1 继续强化特色文献资源库的建设

自我校的特色文献“本科教育高地刑事司法库”上线开通以来,就受到广大从事刑事司法研究工作的师生们的好评。该库的成功建设,不仅完善了学校的精品课程,给图书馆的自主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库带来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在协同创新环境下的自身定位探索出一条崭新道路。下一步,图书馆在继续完善和丰富本校特色资源“本科教育高地刑事司法库”的同时,将联合其他兄弟院校的知名教授、學者,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资源,借鉴“本科教育高地刑事司法库”的成功建设经验,努力打造下一个品牌,争取短期内再建设一到两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特色文献资源库。

4.2 引进虚拟参考咨询平台,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

目前,我校图书馆开展的参考咨询服务仍然集中于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等传统服务模式。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相比,特别是与我校的快速发展相比,我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显得过于陈旧、落伍。因此在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中,有必要引进目前主流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有需求的读者进行沟通[9][10]。通过虚拟参考咨询平台,不仅能快速有效地与读者沟通信息,同时也能提升图书馆的专业服务水平,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及时开展参考咨询馆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提升其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和专业素养,并給予适当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3 协同建设仿真实训中心,助力培养法学专业人才

以往学校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过程中,往往不会重视甚至忽视图书馆的意见,图书馆也鲜有机会参与到实训中心的建设过程。因此实训中心往往存在着软硬件建设到位,但在资源共享等领域稍显不足,容易出现与图书馆资源重叠浪费的现象。在培养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相关法规条陈的检索、模拟法庭的使用、沙盘演练的操作、专业视频的播放等都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支持。因此,在后期的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起,从共享文献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角度去参与建设,助力培养法学专业人才。

4.4 协同建立智库研究团队,提升高端信息服务水平

2014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各类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和项目设置,凝练智库建设的主攻方向,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组织形式,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11]。该《计划》的发布给各高校的智库建设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展智库研究中心建设和研究队伍的培养,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机构,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2]。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在协同高校和各实体建设智库的过程中,拥有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是智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我校的智库建设还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后期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建设国内高水平一流智库方案排上议程,可以预见的是学校启动高水平智库建设及其人才队伍培养时会寻求校图书馆的资源支持。图书馆除了在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外,学科馆员和参考咨询人员还应积极地参与智库的决策、制定过程,发挥图情技术人员资料查找、科技查新、文献分析等专业优势,更好地为智库中心发挥作用。

5 结语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合作基地”“‘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相继在上海政法学院成立,我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上海政法学院将依托政法系统的行业优势,以提升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努力走“以需育特、以特促强”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学校日益更新的发展形势下,图书馆面临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压力。通过前期的建设,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有了较大改观,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在后期规划上,图书馆将以建设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体系为目标,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内部挖潜,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揭牌[EB/OL].[201589].

[2]蒋丽丽,陈幼华,杨眉.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支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6770+50.

[3]李佳玉.高校图书馆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06:7679.

[4]刘秋林,刘建国.高校复合图书馆馆藏特点及其资源建设策略探讨[J].现代情报,2006,07:118119+122.

[5]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06207.

[6]吕筱文.现代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推广研究[J].图书馆,2015,10:5053.

[7]陈进,邓景康.图书馆RFID技术及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031.

[8]洪跃.学科服务组——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06:9497+63.

[9]刘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9):7987+17.

[10]廖宇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17(12):9195.

[11]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4228].

[12]吴爱芝,王盛,张春红.面向“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01):94100.

作者简介:董嘉维(1983— ),男,汉族,上海人,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资源建设协同创新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