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审题,启发深度思考

2021-07-01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牛炜丽

师道(教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补角绕点共线

文/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 牛炜丽

在初中数学的几何题目里面,经常涉及到三点共线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总会漏掉或忽视题目中的细节,缺乏逻辑的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差不多”就行,常常把一些“想当然”的结论拿来就用,导致解题过程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导致失分率较高。一旦失分,就是整体的分数,而不是细节的小分。由于阅读题目出现偏差,导致失分在初中阶段经常可见。下面就涉及“三点共线”的题目作为引入,研究如何精准审题,从而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

案例1.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AEFG,当点 E 在 BD 上时,求证:△DEF≌△EDA.

【初读题意】“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只是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没有提及旋转多少度,得到矩形AEFG,再连接线段DF,此时C、D、F 三点的位置关系是不确定的,虽然图形中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三点看起来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但是题目中没有提及,不能当作已知条件。

【错因1】如图1 ∵∠1=∠2,且∠2=∠3,∴∠1=∠3 再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ED=∠EDF;又∵∠AEF=∠ADF=90°,∴∠4 =∠5。∴△DEF≌△EDA(ASA)得证。

在这个解题过程中,默用了两次C、D、F 三点共线,第一次是等角的补角相等,就以已经暗示了C、D、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次用大角减去两个90 度的角,再一次利用了 C、D、F 三点共线。

【错因 2】如图 2∵∠1=∠2,且∠2=∠3,∴∠1=∠3 再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ED=∠EDF;又∵∠AEF=∠ADF=90°,利用“八字模型”得出∠4=∠5,∴△DEF≌△EDA(AA)得证。同过程1,也是默用了两次C、D、F 三点共线。

图1

图2

【应对策略】如图1,∵∠3 和∠4 互余,∵∠1 和∠5 互余,又∵∠1=∠3,∴∠4=∠5,∴△DEF≌△EDA(SAS).这样解答就避开了误区,∠AEF=∠ADC=90°,这两个角分别是两个矩形的一个角,利用它们是90 的角是毫无问题的,以及旋转前后矩形对应边相等,借助SAS 达到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目的。

【题后反思】虽然C、D、F 三点的位置关系不确定,那么C、D、F 三点到底会不会共线呢?可否先直观验证一下呢?为什么用几何画板量角工具进行测量时∠CDF=180 度呢?

【再度挖掘题意】将矩形ABCD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AEFG,当“点 E 在 BD 上时”,由于矩形边长是确定的,那么点E 的位置就固定下来,即以点A 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弧和对角线BD 的交点,随之点F 的位置也是确定的,正因此,在几何画板作图下,无论如何拖动点E,整个图形都是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旋转角度,但是由于点E 落在BD 上,所以这个旋转角是确定的。在E、F 两点位置确定的前提下,C、D、F 三点很有可能满足共线。下面的重点就是考虑利用已知条件,如何证明C、D、F 三点共线了。

由前面的分析已经证到∠4=∠5,∴OD =OE。 又 ∵AD=EF,∴OA=OF 且∠EOA=∠DOF,∴△DOF≌△EOA(SAS),∴∠ODF=∠OEA=90°,∴C、D、F 三点共线。

通过深度阅读,一方面学生能够领悟数学内在的思维逻辑,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推理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说明数学教学中需要老师“娓娓道来说清楚,想明白”。平常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对题意咬文嚼字地解读,对于不同形态的数学语言,包括图形、符号的深度阅读,领悟数学内在思维逻辑。

猜你喜欢

补角绕点共线
向量的共线
让思维在动态的情境中延伸
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的常见解法
共线向量题型例析
《余角和补角》作业讲评课教学思考
华东师大版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旋转》单元测试题(二)
“相交线”检测题
巧分割 妙拼图
利用解的性质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