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现状与防范
2021-06-30罗震
罗震
本文从当前国有企业的债务现状出发,阐述企业债务风险的种类,深入剖析国有企业产生债务风险的原因,由此提出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目的是使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债务风险,发挥财务杠杆效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的债务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 年 10 月末,我国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4.3%,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中央企业为 67.4%,地方国有企业为 62.1%。采取举债模式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段,但是负债金额是有上限要求的, 国际上对资产负债率指标要求一般是不得高于 50%, 否则企业将产生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违约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种类
(一)显性债务风险。是指国有企业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举债,因资金出现短缺导致不能按期偿付债务的违约风险。这里直接融资一般指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取得资金。间接融资一般指通过商业银行获得银行贷款融通资金。
(二)隐性债务风险。是指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对外担保行为,因债务人存在违约行为而导致担保人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的违约风险。
三、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导致的债务风险。
企业受宏观和微观影响导致的经济效益滑坡。宏观方面,2016 年以来,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金融机构向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对过气企业收紧资金投放,使得本来就资金异常紧张的企业,更是如履薄冰,直接导致所持债务不能如期偿付;微观方面,国有企业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打破,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并未完全市场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滑坡造成资金短缺是必然的现象。
(二)企业营业成本增加导致的债务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度地增长,使得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化。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开始大批量转移在华投资,逐步转向生产资料价格较低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大量生产订单的转移,使得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即使是高成本的融资,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也会在所不惜。这样融通资金的同时也就埋下了债务风险的种子。
(三)重大投资损失导致的债务风险。
一些国有企业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做大、做强,项目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导致许多企业在投资项目上都出现或多或少的决策失误。单纯规模上的盲目投资使得一些重大投资在项目上马后纷纷出现投资回报率低于投资成本或者项目资本短缺等现象,而使投资项目被迫中断。一旦项目投资失败,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陷入债务困境。项目一旦停滞,该项目的融资就会出现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
(四)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导致债务风险
现代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行为。生产销售企业会利用赊销行为扩大销售规模,这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即使是公用事业单位也会出现大量应收财政款项。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率也是衡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果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且回款困难,势必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周转,为企业带来债务风险。
(五)管理层对债务融资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的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不仅指融资过程风险还包括后期偿债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管理层大多更加关注融资进程风险,他们会比较重视融资本金、融资利率、融资期限以及融资的担保方式等等与融资成本相关的事项。对于债务资金的使用、债务资金的偿还,往往考虑不周。其实债务资金的偿债风险也是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债务风险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检查监督机制不完善。许多企业打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幌子,但在项目投资筹资决策以及收益分配问题上,仍然是企业法人一言堂,缺乏集体决策机制。一旦出现个人决策失误,企业必将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中。其次,对债务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贷后资金监管不严,出现债务资金不能被充分有效利用,致使资金由于使用不当引发债务危机。
四、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挖掘优质资产,提升经济效益。一是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收入增长持续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使得经营成本增幅比不得高于经营收入增幅比,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只有保证成本费用利润率的不断增长才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避免出现资金缺口。二是深入挖掘优质资产,有效处置不良资产。鼓励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有效资产,合理合规处置闲置资产或股权,减少无效、低效资产,加速资产的周转速度。特别是非正常存货余额要压缩减少,提高存货周转率。
(二)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建立适度融资规模。一是建立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将专项投资和融资事项列入年度预算。对投资立项审批和责任考核做到科学严谨。新立项的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详细的投资预算与融资预算,避免盲目投资而过度举债,尽力缩小融资规模,降低财务风险。二是建立企业融资台账,制定年度债务资金偿还计划表。强化贷款合同管理,准确计算贷款本金及利息,有效筹措资金,按时偿付已有债务。
(三)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一是借助集团优质资源优势,为企业打造广阔融资平台。企业应充分利用集团的品牌效应和资信评级实力,制定集团系统性融资规划,实现集团整体融资,力求融资成本的最低化。二是鼓励企业采取多样化融资模式。从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的傳统单一融资模方式向通过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股权转让、合资合作等创新融资模式转变,实现多渠道融资手段,分散融资风险。三是利用各种有效时机,对企业已有的存量贷款进行置换。以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目的是减少融资成本,降低债务风险。
(四)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资金有效利用。鼓励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成立财务中心,施行对集团内所属企业资金的统一管控,提高资金的集中管控面和资金集中度,减少资金占用。严格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一年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重点关注。建立偿债资金池,加强现金流管理,设定或提取偿债风险准备金,或设定资金安全库存限额,既要保证债务按期归还,又要保证正常经营需要。
(五)健全筹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担保制度,降低财务风险。一是梳理筹资活动业务的全流程,规范筹资业务审批程序,从业务流程上严格遵循筹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二是严格担保审批程序。企业对每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审核,对担保申请人的企业状况、经营情况、资信水平等要严格把关,对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和风险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重大担保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合理安排对内担保额度,控制整体对外担保额度。
(六)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考核问责机制,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增强监管企业债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全过程跟踪监测风险状况,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责,对资金筹集、使用、偿还、担保及履约责任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将债务风险按风险等级划分为正常、关注、重点关注。企业应将重点关注的债务风险作为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建立债务考核问责机制。 将企业融资工作纳入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强化企业举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企业融资管理制度,对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由此产生债务风险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进行严肃追责。
(作者单位:天津佳源兴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