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6-30王芳
王芳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承担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使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新经济发展区的引领者,公司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资产种类多和分散面广的特点,管理难度较高,资产管理不完善。本文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改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引言
资产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保障,必须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使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整合,提高资产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和流失;最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必须要考虑企业运营管理,因为在盘活企业资产的过程中,,必须使企业资产带来经济效益,将资产管理融入到运营管理中,资产的高效运转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是企业盈利的前提条件。
二、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国有企业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建立,具有经营范围广、组织结构复杂、资产种类繁杂等特点,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缺失资产管理的理念,没有制定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资产管理制度;另外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使得企业重建设,轻经营,对于资产管理不够完善;另外国有企业员工的薪酬和业绩考核指标不完善,考核指标基本不涉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层更多关注公司的流动资金,项目建设情况等。企业上下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很薄弱,资产盘点、清查、资产审计和评估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很多国有企业并未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未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流转程序不规范,资产从询价、采购、验收、到处置的过程中无专职人员跟踪管理,一项资产的流转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采购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财务部门只重视资产的账务处理,不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管理层对资产无法控制,出现资产重复购买、闲置和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进而导致资产的管理效率不能及时体现,难以提升资产的保值、增值率。
2.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
部分國有企业资产台账建立不清晰,资产从采购到入库更新不及时,企业无规范的盘点方法、统一的资产目录和系统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时代,资产管理也需要顺应时代步伐,但是大部分企业现在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表格式登记,如果资产规模巨大,资产种类繁杂,继续停留在简单的表格式登记不利于资产的统计和管理,比如,有些资产已到使用期限,简单的表格式登记就需要人为及时更新、清查,如果更新、清查不到位就会遗漏,会影响资产使用的效益。
3.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是按照传统模式开展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受限,对资产的相关管理都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企业开展管理工作也需要借助专业的管理人才,但是很多国有企业无自主招聘人才的权限,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选聘。人才的选聘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造成选聘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不相符,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导致国有资产运行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三)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理念缺失
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这类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都存在重建设,轻经营的现象,因为这类企业主要是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会以项目建设的进度来作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和业绩考核指标,就会导致企业只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导致资产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四)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资产闲置率高
国有企业一直存在资产闲置率高、资产流失的现象。第一国有企业经营范围广、组织结构复杂、分支机构多、资产种类杂且分散;第二部分国有企业未将资产管理权限明确到部门到责任人,导致职责与权力不对等,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推诿的现象;第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或者缺少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将企业没有将自身的运营与资产管理进行结合,出现资产过度使用或者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资产的综合使用率整体偏低;第四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的采购过程中未执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采购流程不规范,临时和随机的采购较多,存在资产重复购置的情况。
(五)国有资产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大额资产的采购未作为重大事项上会;在采购过程中无专人跟踪汇报;领导审批完资产采购清单,资产采购回来后不去考核产品是不是价有所值,是不是符合使用要求。询价过程直接决定资产的采购价格,部分企业片面追求高质量、高配置,造成资产高配低用;采购和验收过程直接决定购买的实物资产是不是符合使用要求,为了完成任务,相关采购人员未经检验直接入库,整个采购过程没有专人监督,这些都是内控不健全的体现。资产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监管,主管部门疏于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未及时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清查,资产的评估和审计也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未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在对国有企业员工的薪酬和业绩考核时,未将资产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这个指标作为考核重点。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加大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将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国有资产管理中来,这样才能将国有资产的综合使用率提高,同时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完善国有企业的考核制度,将资产管理指标纳入薪酬和业绩考核范围中,提高所有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减少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推诿现象。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明确部门分工
国有企业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架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设立专职的资产管理部门,并对其进行培训,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的资产管理中,避免出现资产管理风险;加大国有资产考力度,根据岗位职责,考核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奖惩结合,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
信息化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融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资产管理系统,构建一个资产数据库,实时追踪资产流转的全过程,采集和整理全部资产的详细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和保障。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授予国有企业足够的管理权限,包括资产管理权限和用人权限,深化国企改革,较少的参与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完善国有企业的招聘和考核制度,为国企的管理引荐更多优秀人才,引导国有企业按照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强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
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这类企业都存在重建设,轻经营的现象。首先,要加强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资产运营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对资产实施统筹规划,加强对资产的统一管理,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出资产的最大效益;最后,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在国有企业中强化运营管理的理念,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纳入员工的薪酬和业绩考核范围,从而将资产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提高国有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综合利用率低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资产管理的意识,大力提升管理人员资产管理能力,将国有资产做到最优化配置;其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系统,完善资产台账,对资产的报废、处置要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评估和审计,并对相关清查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可以通过整合资产、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报废资产及时进行处置,以提高资产的综合使用率。最后,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实现对资产的实时监督和管理。
(五)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是导致资产闲置、流失和毁损的原因之一,首先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出台,是为了在资产管理过程具备相关的依据和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更好的管理;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比如将资产管理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抽查和審计;定期实地考察国有资产的综合使用率,闲置资产是否进行盘活,报废资产有无及时进行处理等;最后企业要制定细化的内部监督制度,对资产运营的各环节进行抽检,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强化财务监督角色,企业资产的流转环节都会涉及到财务部门,财务必须对资产采购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监管,及时更新资产的信息,并对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分析,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四、结语
在日益复杂且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况,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飞速发展。
(作者单位:云浮市云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