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

2021-06-28朱建淑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朱建淑

【关键词】习作单元,一课一得,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交流平台”侧重总结方法,“初试身手”尝试方法运用,“习作例文”学习借鉴模仿,“习作”运用方法写作。习作单元以精读课文为主,以习作例文为辅,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单元阶梯性的实践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教研时发现,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多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读写结合的指向不明确等问题。为了发挥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指导功能,我们提出了习作单元“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一得”中的“一”指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核心目标的達成,连点成线,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为例具体分析。

一、多重解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和语言积累方面教师不应提太多的要求,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体悟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集中指向习作能力的习得。为了掌握“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前应确定好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还要明晰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第二,解读单元导语,明确编写意图。编写意图往往通过单元导语呈现,在把握年段目标后,教师须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联系统编教材中的单元目标序列要求,有效调整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视角。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人文主题,明确提出两个语文要素: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前一个指向阅读,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包括融情入景、直抒胸臆等;后一个指向习作,明确本单元的习作重点是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可见,二者相辅相成,其具体要求散布在单元的各个部分。

第三,关注课后习题、单元习作要求,深度解读教材。习作单元的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都是围绕单元习作展开的,教师要充分解读并深入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学价值。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以课后习题为指向,适时穿插、渗透交流平台提炼的方法,明确教学的指向性。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会写“藏、挪”等六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十一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习作者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写法,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二、聚焦文本,精心揣摩表达方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在教材中处于特殊地位,教师既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属性,恰当取舍,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词语,在反复品味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表达方法,再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可采用以下策略。

其一,聚焦句式,借助问句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匆匆》一文通篇六百来字,却用了十几个疑问句,在一连串的问句中,作者内心的惆怅不安、不甘、眷恋等情感直接表达了出来。结合课后第二题“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边默读边作批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对比、问句(直接问、连续问),流露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情感就这样在一连串的问句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更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更应该珍惜时间。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这样的连串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用问句更加直接,直抒胸臆,能吸引读者,让人感受到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二,聚焦修辞,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具体、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在涵泳品味中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时间写得具体、形象的。

学生从第二自然段“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中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表现了作者十分无奈的心情。在第三自然段中,学生从“过去”“跨过”“飞走”“闪过”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匆匆,明白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在品味文字中体会作者将时间写得如此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这是因为作者在写时光的流逝时饱含真情,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所以真切感人。

其三,聚焦写法,交流读写促提升。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本节课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作者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写法直接抒发情感,既吸引读者,又震撼人心。不仅如此,作者还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这与单元导语里所说的“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相符合。

教学本课时,教师引领学生在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悟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搭建支架,精巧设计赋能表达

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例子,更是学习写作方法的例子。

在教学《匆匆》第三自然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具体的事例,选用恰当的动词,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时间悄悄溜走的情形。这样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被朱自清先生捕捉到,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是个例子。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其实,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我们也每天都在做,如洗手、吃饭、睡觉、发呆……那么,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学生发言,交流时间流逝的感触。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感触?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可以仿照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用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这就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最后,小组之间交流习作,互评互改。教师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思考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品评动词运用是否恰当,进行文章升格,从而达到当堂训练,学以致用的效果。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是学生从理解到运用的桥梁,语文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有取舍的心态,找准教学内容,定准教学目标,搭设支架,落实语文要素,衔接各个部分,最终指向习作成果,从而实现读写融合,言意共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