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众创空间发展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2021-06-28孙艺嘉周晓林邱常健吴菁菁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孵化器

孙艺嘉?周晓林?邱常健?吴菁菁

摘 要:通过梳理众创空间的特点、演化过程、运营模式及其功能,对众创空间进行评析与研究,系统分析了演化逻辑、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功能结构与运行机制,总结了众创空间中国创新发展和现实意义,以期为众创空间的创新研究和实际运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14

2015年,我國把创新创业提高到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众创空间这一“双创”的孵化载体逐渐凸显其重要地位,吸引了学术界、工业界和商业界的高度关注。众创空间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创客空间,即支持创客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线下服务平台。后者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中大众化创新趋势下,具有市场化、专业化、便利化、低成本和开放性等特点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涵盖线下“技术孵化器”和线上“大众创新社区”,因而不仅具有传统科技孵化器的诸多特点,同时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功能更强、预期价值更高。

1  众创空间的特点

一是低准入,可以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负担部分成本,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级别种类制定收费标准,由此便可以为参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企业和个人提供低门槛的准入环境。二是高便利,不仅可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低廉的办公场所,还会承担起组织线上、线下论坛和交流会,有助于项目经验交流;针对初创型企业,还会提供工商登记、金融服务、补贴政策申请、法律咨询等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健康经营。三是全要素,不仅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服务,还会为双创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设施和设备。四是开放性,面向公众开放,不得设置进入障碍。五是协作互助,通过举办创业活动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协作,以“聚合”促“熔合”,从而汇聚创新理念,达到资源共享、互助共赢的目的。

2  众创空间的演化过程

2.1  创客空间发展演化

DIY——Do it yourself源自欧美,并且作为了创客文化的基础。实际上,“创客”最先由Dale Dougherty提出,本意是将具有DIY精神和分享特质的人进行归类[1]。创客的群体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炸式的增长,形成了全球性的热潮——“创客运动”[2]。创客运动的基础源自于20世纪二战后的30年年代,美国硅谷发起创新变革,并持续至今,工业界和学术界都受到了很大影响[3]。“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变革的载体孕育而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ab实验室4]。

2.2  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演化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武汉首次出现了孵化器——东湖创业服务中心,至此掀开了我国创客空间发展的篇章。从时间上来说,我国的孵化器发展变迁经历了4个阶段[5]。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学习模仿阶段。这段时期主要是以国外的孵化器为发展原型,依托我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校科技园等创新载体,辅之以相对配套的产业、人才政策,不仅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更主要的目的是助推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自主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我国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并格外重视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实践。不仅建立自己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且走出国门,参与到国外的创新创业浪潮之中,各种海外的创新创业机构已经为归国创业人员打造的创业园地不断涌现。

21世纪初的10年自主创新阶段。这个时期的全球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学习和自然发展已经不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大力增强创新能力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即是建立创新型国家,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特征的孵化载体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

2010年后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此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信息社会的提前到来,使得孵化载体出现了互联网的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互联网创业浪潮,众创空间由此诞生。

从上述4个阶段可以看出,最开始孵化器实际上是国家政策催生的产物,但是随着信息交流的频繁,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开始自发出现符合我国发展战略的创新创业载体。在国家支持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并且有互联网加持的情况下,我国创客运动的全盛时期已经到来[6,7]。

2.3  创客空间向众创空间演化

从概念上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是不同的。创客空间重点在于创新,众创空间偏向“创新+孵化”,而后创业[8],创客空间、传统孵化器、众创空间之间的异同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创客空间的本质是创客DIY,而不太注重商业价值[9],而传统孵化器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10]。众创空间则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分享创新理念,最终实现创业孵化。此外,创客空间本质上是一种新型孵化器,是其他类型孵化器的综合形式,具体表现为开放型创业生态系统和现有孵化器这两种类型[11],创客空间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浪潮催生的产物,孵化器只不过是其间的催化装置。

3  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

我国现有的众创空间主要分为7种类型,这种基于不同运营体系的分类对于促进众创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活动召集,即通过举办创意论坛、项目成果展示、项目发布、创新创意路演、创新讲座等创业活动聚集在一起交流创新理念的众创空间,如北京众创空间、深圳柴火空间、上海新车场等。

(2)传媒驱动,即利用媒体资源创设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为企业提供宣传、投资、信息服务,如优秀企业家、36氪等。

(3)综合创业,即提供一系列金融、创业咨询、运营、法律、住宿等创业生态服务,其显著特点是全面性,例如:创业公社。

(4)教学引导,即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主要利用高校培训资源、高校教育资源和校友创业指导资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校园创新与创造的实现,比较突出的有:北大创业孵化营和清华x实验室。

(5)资本拉动,是以投资带动项目发展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众创空间,这类众创空间通常利用自身平台,吸引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投资创业项目,从而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刺激创业企业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车库咖啡,天使交換。

(6)组织合作,主要是指产业链上下游组织的合作、创业项目的产品打磨、联合投资基金的设立等,例如:创客总部。

(7)商业地产,指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一种类似WeWork模式的联合办公空间。

4  众创空间功能

如前所述,创新和创业两种活动都存在于众创空间之中,并且众创空间联通了线上和线下,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孵化载体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聚集,用于反哺创业者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推广[12]。此外,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众创空间实现了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同时激发高校大量的智力资源,由传统的科研项目组模式向科技创业公司进行升级迭代[13];从社会企业发展角度讲,众创空间的存在可以降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成本,形成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5  评析与研究展望

2015年以来,众创空间从出现到快速发展至今,仅我国就有1万余家[14]。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应该从定义入手,对众创空间进行分类,并且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探讨。本研究认为,应该在前人研究分类基础上,重点讨论其演化发展规律以及未来创新发展模式。

5.1  演化逻辑规律

由于信息资讯和交通等客观原因存在,无法统一的对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内在演化规律进行类比研究。每个区域的众创空间的萌芽缺乏统一的认识,如何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体现区域特征,以及每个城市最优的运营机制等等问题都缺乏统一认识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应该从全国、各区域、各城市选取经典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从众创空间产生、发展、成熟以及衰退全过程对众创空间进行理论建模,这对于以后发展众创空间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5.2  构建发展规律

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特色,即是在受自身发展规律限定的情况下,更多受到行政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正向的,但是出现了一定的割裂和分化。例如,教育部门重视的是学生创客们的创新能力,发改委以及头部央企注重的是创客们的创业能力。并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创客空间在我们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即是一些西部内陆的众创空间基本就是拿政府补贴的“公益机构”[15]。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众创空间的构建发展规律入手,实现因地适宜的资源整合,真正提高众创空间专业化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应分别重新梳理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归纳总结不同资源环境下的众创空间发展影响因素。

5.3  功能结构规律

综上所述,由于地域、政策以及研究阶段的局限性,对创客空间功能的研究呈现出碎片化、区域化的特点,不具有普遍性。多数研究重点聚焦创客空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作用,缺乏中观、微观层面有效性的学术探讨,如在社会资源整合、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等[16],并没从依靠创新、创业推动企业发展、人才进步的角度去研究创客空间的作用。并且在一些成功案例中,创客空间也仅仅是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并提供了创客们一定的创业场所以及相对优质的服务,但是远没有达到“共享”模式,真正的开放、创新还没有实现。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从单一功能、单一区域发展到多功能、多区域合作,甚至在保留我国特色的同时,拓展到跨国合作,最终实现不同区域的创客都能在不同环境中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创业。

6  结语

众创空间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做好学术界和工业界智力资源和资本的互联互通,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各行业协同创新,让众创空间载体中各种优质资源实现联动。作为全国推广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客空间的现实意义在于推动创新创业快速发展,促进创新理念传播到创业型企业。无论众创空间的运作模式如何,其核心目的都是通过自身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提供办公空间,而是在于提供创业咨询等创业服务并且实现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对接。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有效聚集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创意空间和创新生态系统,将有效加强创客与所需信息或资源之间的薄弱环节,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们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吕力,李倩,方竹青等. 众创、众创空间与创业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14-15.

[2]刘志迎,陈青祥,徐毅.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2):52-61.

[3]陈夙,项丽瑶,俞荣建. 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 11):35-43.

[4]王佑镁,叶爱敏. 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5]王晓娟. 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浙江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04):874 - 879.

[6]杨皎平,侯楠,王乐.集群内知识溢出、知识势能与集群创新绩效[J].管理工程学报,2016(03):27-35.

[7]李宇,王俊倩. 产业集群技术溢出的正向利用机制与创新绩效——兼论如何减小技术模仿等负效应[J].经济管理,2015(03):23-32.

[8]艾之涵,吴宏哲.基于知识视角探讨集群外部知识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法国通信安全软件竞争力集群为例[J].科研管理,2016(01):172-179.

[9]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 sociology,2002,91(3):481-510.

[10]ZAHHER A,BELL G G. Benefiting from network position:firm capabilities,structural holes,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2005(26):809-825.

[11]陈伟.区域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结构和网络聚类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2(02):96-107.

[12]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02):78-88.

[13]赵雷康.高校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74-77.

[14]HUGGINS R,JOHNSTON A. Knowledge flow and inter-firm 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spatial proximity and firmsize[J].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0(22):457-483.

[15]FREEMAN LC. A set of measures of centrality based on betweenness[J].Sociometry,1977,40(1):35-41.

[16]任長见,田志文.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等学校的作用与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5(10):19-21.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owd-creation Space

Sun Yijia  Zhou Xiaolin  Qiu Changjian  Wu Jingjing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henghua District Committee of Chengdu City,Chengdu 61005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process,operation mode and functions of the crowd-creation space,and commented,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 crowd-creation space.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logic,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mechanism,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rowd-creation Space in China,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actual operation of  Crowd-creation Space.

Keywords:Crowd-creation Spa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or; operation model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孵化器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孵化器清场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