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对标?理清思路?做好工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2021-06-28马建华
马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部署、系统谋划了长江保护和发展战略任务,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长江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工作要求,系统总结工作实践,准确查找存在差距,认真对表对标、理清思路、做好工作,全面推动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长江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是世界第三、我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区、市)注入东海。支流展延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8.8%。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一是水生生境多样,河湖、水库、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二是物种种类丰富,淡水鱼类占全国的33%,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的39.7%,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三是生态环境敏感区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国的30.7%,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占全国的51.0%,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全国的28.9%,国家级地质公园占全国的29.3%,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
长江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支撑。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9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水源地。水能资源富集,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占全国47%和48%,是我国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基地。流域内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十分丰富,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1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56%。长江流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1.63亿吨,占全国的32.5%。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占全国比重50%以上的约有30种。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流域总人口4.6亿约占全国的33%,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4%。流域内城镇化水平较高,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江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主通道,是连接“一带一路”的纽带,集沿海、沿江、内陆开放于一体,具有东西双向开放的独特优势。
(二)长江经济带基本情况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行政区全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人口5.9亿、国内生产总值45.7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2%和46%。长江经济带具有生态地位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属于长江流域范围的国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0%。
二、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壮美的长江,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擘画着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主要体现在四次重要活动的讲话中。
(一)第一次重要活动:2013年7月考察武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武汉阳逻集装箱港区,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发端。其后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
这个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后的第三个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二是总体上是以长江黄金水道来推动进一步发展;三是开始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安排部署。
(二)第二次重要活动: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座谈会召开背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长江经济带9省(市)调研,对长江经济带一些问题的认识逐步全面清晰。当时部分地区在长江沿岸经济发展中,付出了不小的生态环境代价,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甚至在加速恶化,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日之功,但刻不容缓,必须抓紧研究,《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有待加快推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發”的战略定位,擘画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些工作值得肯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要求和战略目标作了深刻阐述。
一是明确了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要立足长江的特殊性来判断,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提出了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三是明晰了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原则和导向,有效刹住了当时部分省(市)一哄而上搞大开发的冲动,刹住了无序开发的投资驱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立下规矩、划定红线,为后续发展谋定而后动。
(三)第三次重要活动:2018年4月26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座谈会召开背景。2016年1月以后,有关部门、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庆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比例由2015年底的74.3%提高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77.3%,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45%。但是同时,还有一些地区很多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比如有的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不发展了,有的认为在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要付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曾有专家指出长江生态完整性指数到了无鱼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因此,習近平总书记深入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以及三峡坝区调研,并于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还要加大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刻更全面的阐述。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领会把握好“五个关系”的内涵实质,充分认识其中蕴含的深邃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是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目的是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实质上讲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前提要义。要求我们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二是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实质上讲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空谈生态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三是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目的是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实质上讲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稳扎稳打、分步推进,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钉下去,积小胜为大胜。
四是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目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质上讲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问题。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进而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五是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目的是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实质上讲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保障问题。要求我们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顾自己不及他人”,要有“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协调配合,完整准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四)第四次重要活动:2020年11月14日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座谈会召开背景。2018年4月以后,有关部门、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武汉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第三季度水质优良比例为86.6%,比2016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产总值47.1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至46%)。2020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决定适时在长江下游召开第三次座谈会。
11月12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江苏南通、扬州一线溯江而上考察调研。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使命,全面部署了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一是充分肯定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年来,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是科学研判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五“新”三“主”的战略使命)
三是全面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认识。南京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精心描绘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赋予了长江经济带五“新”三“主”的战略使命,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是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此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要保护传承弘扬好长江文化,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二是要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内为主、内外联动的内需体系,努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努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是要努力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必须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长江视察,三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结合治江工作实际,我们应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科学调整治江思路,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利支撑与保障能力。
一是科学调整治江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由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做到六个“始终”,一是要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二是要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治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三是要始终将保护好修复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作为治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调整治江思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推动以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五是要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从流域视角出发,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共治”,推进水域和岸线“水岸共治”;六是要始终以建设安澜、绿色、美丽、和谐长江为目标,在治江工作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节约配置、风险防控、统一管理,以高质量的治江工作支撑保障长江经濟带高质量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四大体系”。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结合“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做好安澜长江顶层设计;要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谋划推进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的防洪治理重大项目;要加快健全长江流域水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调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体系,建立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长江水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循环发展;要坚持空间均衡,谋划推进实施一批跨流域引调水工程、骨干水源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和重点供水保障项目,完善流域供水格局,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科学划定水生态空间,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和生态用水保障等管理制度;要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把实施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选项,实施好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在流域综合管理方面,要以《长江保护法》为引领,完善流域法规制度体系;要全面推进涉水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加强涉水事务监管;要优化完善流域监测站网布局,加快构建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要做好“共”字文章,凝聚长江大保护合力;要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水文化。
三、工作实践
(一)流域层面实践
2016年以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长江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支撑与保障九个方面的工作。
在规划约束引领方面。编制并获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参与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整改22个。推进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管,已实现62个断面的生态流量实时在线监测预警。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降(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47万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幅达53%)。
在水资源节约利用管理方面。全面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基本摸清19.2万个取水工程(设施)家底。基本实现流域主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全覆盖。研究建立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协调机制,全面推进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做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截至3月23日8时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367.5亿立方米。
在河道采砂管理方面。采取约谈和通报等方式,督促落实采砂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暗访巡江检查近300次(累计巡查江段超12万公里)、指导各地查处非法采运砂船舶约7200余艘(次),目前长江干流规模性非法采砂基本绝迹。科学利用砂石资源,许可采砂1.14亿吨、利用疏浚砂1.37亿吨,积极开展航道疏浚砂和水库淤积砂综合利用试点。建立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推动非法采砂入刑,严格涉砂船舶管理。
在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方面。严格实施《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65%的岸线划为保护区和保留区。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截至2021年2月底,2441个涉嫌违法违规项目已完成2430个清理整治,腾退岸线158公里,岸线面貌明显好转。推动河湖长制落实,2018年以来暗访河湖2200余条(个)、督促完成11000余个“四乱”问题整改。研究建立长江流域岸线保护利用协调机制。
在水工程联合调度方面。将流域101座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范围,41座控制性水库总调节库容884亿立方米,总防洪库容598亿立方米。在防洪调度中,成功应对历年洪水及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在应对2020年5次编号洪水中,以三峡为核心的控制性水库群共拦蓄洪水500亿立方米,有效避免了荆江分洪区和城陵矶、湖口附近蓄滞洪区运用。在供水调度中,有效利用洪水资源,提高水库蓄满率,三峡水库连续11年蓄满,2016年以来控制性水库群枯水季节累计向中下游补水约250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中下游枯水形势,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在生态调度中,2011年以来,持续开展三峡水库以及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2020年沙市断面四大家鱼鱼卵年径流量达20.22亿粒,为2011年以来最高,生态效益显著。在航运调度中,枯水期增加下游航运水深0.5-1.0米,显著改善中下游干流和上游川江航道航运条件,汛期及时疏散三峡江段过闸船只。在发电调度中,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各梯级电站效益显著增加,三峡电站2020年发电量达1118亿千瓦时,打破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在配合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和宣贯实施方面。积极配合推进立法进程,开展30余项专题研究,修改完善立项论证报告,多次提出草案稿修改意见和建议,《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推进宣贯,制定印发宣贯实施工作方案。做好《长江保护法》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衔接,推进法律有关规定落地见效。
在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委内外488个控制断面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正式上线试运行控制断面监督管理告警平台。编制《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项目建议书》并报部。
在推动长江大保护协商合作方面。主动在“共”字上做文章,2018年以来,与11个其他部门派驻机构、地方政府和重要企业签署实施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了涵盖50家部门、单位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积极推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保护协作、规划协调、执法联动、创新协同、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广泛凝聚长江治理与保护强大合力。
(二)沿江省(市)代表性实践
2016年以来,沿江省(市)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经验做法。如重庆市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完善长江保护体制机制,数字经济助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再如湖北省努力建设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屏障和绿色发展增长极,立好绿色规矩,实施绿色工程,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绿色金融。还如江苏省护一江清水,领绿色发展。持续改进生态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四、存在差距
(一)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查找差距
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治高度的认识有待提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高度查找差距,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过去工作中仅重点关注做好长江的事,而未较好地将长江放之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去思考、谋划、推动,未能“跳出长江看长江”;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在工作中立足长江放眼全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长江力量。
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丰富内涵的把握有待深入。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查找差距,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上进一步深入,过去工作中仅重点关注做好水利自身工作,而未较好地将水利放之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各要素之中去分析、研究、推进,未能“跳出水利看水利”;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找准治江工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定位,敢于担当、善于实践、积极作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做好水利支撑保障工作。
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的能力有待提升。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查找差距,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的领悟力和执行力上进一步提升,过去工作中较长一段时期重点关注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而系统整体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能力、加快推进流域综合管理的能力相对薄弱,未能“跳出重点看全局”;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全面认识和系统理解,在持续巩固流域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整体推进系统治理与保护,推动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对标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查找差距
一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仍存薄弱环节。部分重要支流及湖泊防洪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洲滩民垸行蓄洪困难,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频发,防洪非工程措施有待完善。
二是水资源利用水平亟待提升。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亟待加大。水环境长期累积性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严重。
四是流域管理效能亟待提升。流域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协同治理保护有待深化,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快。
(三)对标其他行业典型经验查找差距
一是规划实施进展缓慢。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编制了《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系统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治理。规划实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已达约1万公里。2016年水利部门印发《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目前,规划拟定的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仅部分工程获批实施,剩余工程尚未落实投资或尚未获批开展前期工作,规划实施进展较为缓慢,亟待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资金保障。
二是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交通运输部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试点示范及应用,全面加快“云上长航”建设。生态环境部门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手段,分析辨别疑似入河排污口,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成效显著。长江委虽在水文监测方面较为系统完善,但仍存在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流域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三是执法保障能力不强。针对危害长江水域及沿线港口、码头、水上设施等安全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公安部门开展了长江干线水域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执法能力强、整治效果显著。长江流域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一定规模的执法队伍,但仍存在专职执法人员比例不高,执法经费不足,执法装备统一配置尚未落实,视频监控、卫星遥感遥测等智能化监控尚未实现等问题,水行政执法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五、思路举措
(一)坚决对标看齐、完善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一个理念、践行一个思路、坚持五项原则、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四个长江”,统筹推动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对水利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是做好治江工作的根本遵循。
始终坚定生态优先这个前提。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学布局水灾害防治与水资源利用,使人类活动严格控制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全面落实舒缓措施,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各个环节努力把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始终坚定绿色发展这个导向。在水灾害防治方面,逐步实现从人定胜天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向可持续利用的转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优先保护的转变;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从分散管理向协同管理的转变。
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对水利工作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是做好治江工作的科学指南。
牢牢把握节水优先这个首要任务。节水优先是解决长江流域部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水域水污染严重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快推进流域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最严格的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倒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最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以最优的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环境用水。
牢牢把握空间均衡这个重大原则。空间均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必然遵循。要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制度,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对水资源水环境超载区域实行禁限批措施或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努力实现在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经济社会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
牢牢把握系统治理这个根本方法。系统治理是统筹治理与保护各种要素,统筹解决水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科学治水的有效途径。要坚定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坚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方法来谋划推进治江工作,在治江工作中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治理与保护、总体与局部等关系,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推进水灾害防抗救系统防治、水资源节用排系统管理和水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牢牢把握两手发力这个创新举措。两手发力是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要求市场在治水兴水中发挥好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督促指导、事务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流域机构指导、协调、监督等职能,一方面促进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构建内容完善、相互配套的流域综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构建统分有序、协作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水平现代、共建共享的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体系,全面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坚持五项原则。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供水、生态环境等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严格落实节水优先,加快实现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用水方式转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减排贯穿于生产生活全过程,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量水而行、空间均衡。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水源区与受水区的资源与需求,以水定城、以水定业,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
统筹协调、系统治理。系统完整把握治江工作全要素,统筹防治水灾害、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在谋划举措上相互配合、在具体实施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全面、完整、有效地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职责优势,加强与流域相关部门派驻机构和地方沟通协调,增强长江治理与保护整体合力。加快建立流域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四个长江。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和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标、重点城市和重点涝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为目标,全面提升流域水灾害防御水平,建设“安澜长江”。
完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以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用水效率大幅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建设“绿色长江”。
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水土流失有效治理为目标,全面提升流域河湖健康水平,建设“美丽长江”。
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以流域涉水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监管体系逐步优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流域涉水事务管理水平,建设“和谐长江”。
(二)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做好工作
采取10项举措,进一步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一是优化调整防洪减灾体系布局,重点从加强长江中下游蓄泄关系研究、优化流域洪水安排布局、加强行蓄洪空间管控三个方面,谋划并组织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订。二是补齐防洪工程体系短板,加快推进堤防、河道治理、防洪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三是补齐防洪非工程措施短板,修订完善长江干支流洪水防御方案预案,建立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蓄滞洪区管理,推进洲滩民垸分类管理,研究制定蓄滞洪区、洲滩民垸运用长效补偿机制,强化河道泥沙观测,提高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水平。
加强节约用水。一是推动节水宣教常态化,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二是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推动建立政府主导、水利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省、市、县三级节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三是引导节水技术推广,以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为手段,推进重点用水行业和重点用水单位开展水效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四是强化节水考核评价,建立总量—强度双控的流域区域统筹考核机制,高质量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五是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加大节水标准管理力度,发挥用水定额对绿色发展的导向约束作用。
加强水网建设。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和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二是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三是加强水资源配置重大战略支撑,全力推进引江补汉工程立项建设,全力配合做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深化论证工作。
加强水资源管理。一是严控水资源开发强度,推进新一批14条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审批,指导流域内各省编制跨地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健全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开展水资源承载状况动态评价,对水资源超载区实行严格管控。二是强化水资源利用监管,近期以汉江为试点抓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取水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制定实施长江流域取水工程(设施)在线监测工作方案,逐步实现规模以上取水工程(设施)在线监测全覆盖,建立流域区域取用水管控台帐。三是加强流域水資源调配管理,抓紧落实水量分配方案,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机制,实施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测监督,统筹流域内用水和流域外调水,继续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管理,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引提水工程水量统一调度和管理。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一是加强生态流量管理,制定重要跨省河流和重要湖泊主要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建立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控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跨省河流和重点湖泊生态流量全覆盖监管。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推进湖库面源污染和湖(库)湾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三是推动水生态修复,推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河湖水系连通、河湖再自然化等修复,积极推进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恢复试点项目立项实施,开展长江河口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研究。四是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与采砂管理。一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积极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河湖长制协作机制。二是严格河湖管理保护监督检查,开展长江流域非法矮围专项整治重点抽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三是强化岸线保护与管理,推动建立流域岸线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强化岸线规划及负面清单约束,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加强河道采砂监管,督促各地对在长江干流及所有通江支流湖泊停泊、移动或作业的采砂船舶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推动探索砂石资源政府统一经营模式,推进航道疏浚砂及水库清淤砂的利用。
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一是逐步扩大水工程联合调度范围,2021年拟将白鹤滩、两河口等水库纳入联合调度,控制性水工程达到106座。二是精心做好联合调度,汛前及时腾退防洪库容、适时开展生态调度试验,汛期充分发挥三峡等控制性水库的防洪作用,汛末有序安排流域梯级水库群蓄水,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两湖地区、汉江中下游水华和长江口咸潮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三是深化联合调度研究,加快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综合调度支持系统建设,加强流域控制性水库、蓄滞洪区、洲滩民垸、排涝泵站等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研究,优化丹江口水库调度。
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水法规建设,加强对长江保护法相关配套法规的专题研究,配合做好《水法》修订、《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制定工作,推动《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尽快出台。二是健全《长江保护法》配套制度,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为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加强涉水事务综合管理。一是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流域涉水综合监测,加快构建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加强流域执法基地和监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长江干流和重点区域的综合执法体系。二是完善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核心水源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三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流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长江”。四是做实做细长江大保护合作,推动建立健全与有关部门在长江流域派出机构的协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长江委在基础资料、专业人才、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强化治江科技支撑,加強长江中下游河湖冲淤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的影响与对策等治江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做实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健全国家、省部与委三级联动创新基地体系。
加强长江水文化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长江水文化建设规划和文化塑委规划,建立长江水文化中心。二是推动水文化遗产保护,申请编制流域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三是推进水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具有流域特点和长江特色的水文化创建平台。四是开展水文化试点示范,开展委管水文站、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试点,开展汉江流域水文化建设试点,深入发掘丹江口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长江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对表对标看齐、理清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奋力做好治江工作,全面推动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