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6-28李金秋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

李金秋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以职业能力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历经了多轮教育教学改革,从岗位主导的项目带动到行动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到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在改革中逐步完善,但作为课程实施结果的较为完整的学业评价体系却尚未形成。通过对河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业评价的调查与访谈,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内容不完整,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学生的学习必然要使职业基本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但在学业考评的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对知识掌握和单项技能的考查,而学生的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及职业基本素质却在考核中都难体现。第二,评价指标和标准不明确,评价过程随意性大。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对学业评价都有规定,如,从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技术三个方面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考核,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术方面打分主观性较强。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高职院校的学业评价结果不仅不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真实信息,而且大大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因此,建构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的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万方和知网上以“学业评价”“职业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针对高职教育领域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界对“学业评价”“职业能力”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指标内容不够完善、评价标准相对模糊。综合职业能力是以个体的特殊性和学习潜力为基础的,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的情感和态度等诸要素构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互互动体现出来的综合性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它是一种既能胜任现有岗位又能满足岗位发展需求的职业能力。学业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进行价值判断,并寻求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种活动。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工具性与发展性目标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学业评价问卷和访谈提纲对3所河南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走访行业企业等专家,从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流要求及变化趋势视角,综合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涉及基本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的影响因素,经讨论,初步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及40个三级指标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见图1)。

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学业评价指标

专家凭借知识和经验填写《高职院校学业评价指标咨询问卷》,对影响学业评价的指标进行重要性程度预测,经过多轮专家论证确定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

1、专家选择与咨询。依据三个标准:第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专业管理者或业务领导。第二,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第三,教龄在15年以上,以专业为取向选取了来自河南省3所高职院校的25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共发放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匿名向专家征询意见,请专家根据李克特的量表对各指标按照“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进行5级评分,1分表示很不重要,依次程度提高,5分表示很重要,同时专家可在备注栏内对各指标提出删除或修改意见,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指标。

2、德尔菲法的具体实施。在采用兩轮德尔菲咨询表向专家征询意见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电子邮件、QQ和微信等形式向专家发放咨询表及有关学业评价的背景资料,请专家在15天内做出书面答复。第一轮专家咨询表回收后,将各位专家的判断意见汇总,列出图表,进行对比,以重要程度为判定系数,删除“很不重要(1分)”累计选择率超过30%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咨询表进行第二轮咨询。第二轮咨询表回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专家意见趋于一致,获得最终的指标体系。

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0统计软件对咨询表中的专家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专家对每个三级指标在重要程度方面赋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性分析。专家选择的可靠性从问卷回收率、权威系数(Cr)和协调程度三个方面衡量。以指标变异系数CV<0.30作为指标筛选依据。

4、结果。第一,专家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高职院校25名咨询专家,平均年龄45±6.23岁,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讲师5人。其中硕士以上16人,学士9人。

第二,专家选择的可靠性。专家选择的可靠性主要从积极性、权威性和协调程度方面衡量。专家积极性是指专家对方案的关心程度。第一轮选取了25名专家,回收问卷2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8%。第二轮发放22份问卷,回收2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两轮应答率均超过70%,表明专家关心本研究,积极性高。

专家权威程度(Cr)由专家作出选择的判断依据(ca)和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来表示。专家做出选择的判断依据(ca)是“专业理论水平”“学业评价经验”“对国内外学业评价了解程度”“专家直觉”。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分为很熟悉、熟悉、一般、不太熟悉和不熟悉,依次赋值为1.0、0.8、0.5、0.2、0,专家的权威程度Cr=(ca+cs),2。通过计算,专家的判断依据Ca=0.91(见表1),专家的熟悉程度Cs=0.88,故专家的权威程度Cr=(Ca+Cs)/2=(0.91+0.88),2=0.89,Cr大于0.70为可接受系数,因此专家权威程度高。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反映专家意见的收敛情况,通常用变异系数CV来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高。第一轮专家评分的平均值是3.72,标准差是0.63,变异系数CV=0.63/3.72=0.17。第二轮专家评分的平均值是3.98,标准差是0.59,变异系数CV=0.59/3.98=0.15。均小于0.30,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高。

第三,两轮函询修正指标。第1轮函询:共纳入3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选择3个一级指标中的“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5分选项的专家很多,均分都在4.5分以上,专家意见基本一致,表明重要性程度较高。在11个二级指标中,依据指标筛选标准删除职业素质中的“职业行为”均分小于2的指标,同时在职业基本素质评价项目中,专家建议增加“职业认知”“职业技能”。在职业能力评价项目中,专家建议在“社会能力”中增加“自我认知能力”。专家建议思想素养中的“敬业奉献”与职业态度中的“爱岗敬业”进行合并。专家建议在职业知识素质中删去“学习潜能”二级指标,“学习潜能”与“职业知识素质”不相关。在职业基本素质中增加“职业认知”二级指标,进而形成三个三级指标“职业岗位认知”“职业发展趋势认知”“职业就业途径认知”。职业基本素质中增加“职业技能”会与“职业知识素质”中的“程序性知识”指标形成很强的相关性,不予采纳。“自我认知能力”是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予以接受。将“思想素养”中删除“敬业奉献”,增加“独立自强”。删去“学习潜能”的二级指标的建议予以接受,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的函询表。第2轮函询:主要对新增的指标“自我认知能力”“独立自强”征询专家意见,专家意见基本一致。但是在项目层指标中,专家认为“职业认知”中“职业生涯认知”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身心素养”中的“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活动成绩”内容上出现重复,建议删除。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讨论后增加“职业生涯认知”,删除“体育活动成绩”。最终形成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等3个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了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后,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第一,建立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的递阶层次模型。第二,构造判断矩阵。依据学业评价指标的内涵并经过两轮专家论证后编写《高职学生业学业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问卷》,请12位专家分别对处于同一层级中的指标与上一级指标进行重要性方面的成对比较,并把第i个指标相对第j个指标的重要性估值记为pij,专家使用1-9标度法进行打分,即每位专家对行要素与列要素比较,最大为9,表示极端重要,依次是7、5、3、1,分别表示明显重要、很重要、一般重要、同等重要,2、4、6、8表示介于5个等级之间的指标之比,相反的比较结果则用1、1/2、1/3……1/9表示,由此构造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见表2)。第三,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陛检验。计算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P的最大特征根hmax所对应的正的单位特征向量计算同一子集中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利用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CR=CI/RI,cI…hmax

rdn

1,RI见表3。经计算各维度指标的一致性检验CR<0.10,说明判断矩阵合理,无逻辑上混乱,具有满意一致性。最后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所在层次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权重(见表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学业评价指标的分析

(一)职业基本素质

分析职业基本素质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发现,职业岗位认知、就业途径认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四个指标在整体指标的组合权重中居于前四位。职业岗位认知是指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环境,理解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概念性知识。就业途径认知是指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的获得渠道的认知。遵纪守法和敬业奉献是对学生的道德与职业情感的要求。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职业岗位认知、就业途径认知、遵纪守法和敬业奉献来体现的,它是高职院校学生职業基本素质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知识素质

职业知识素质是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基础,它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形成职业能力必需的理论知识,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组成。程序性知识是形成职业能力的所必需的操作性知识,由专项操作、综合操作、技能竞赛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参与讨论、测验及考试成绩加权得分,程序性知识的评价主要通过操作步骤的规范程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得分。在职业知识素质中,专业核心知识、综合操作技能、职业技能竞赛在同级指标的指标权重占比分别为66.9%、82.1%、70.7%,在学生职业知识素质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三)职业能力素质

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同级指标权重中占到了84.33%,是影响职业能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专业能力作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能力,突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按照职业能力递阶规律,分为任务执行能力与工作改进与创新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强调超越某种职业工作的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识别与观察、归纳与推理、分析与判断、创新与实践能力。社会能力是指适应社会环境与岗位变化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社会实践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模型表明,影响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依次是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0.3575)、职业知识素质(0.3512)、职业能力素质(0.2913)。在影响学生学业评价的9个二级指标中,整体指标组合权重较大的有任务执行能力(0.0979)、综合操作成绩(0.0821)、技能竞赛成绩(0.0707)、专业核心知识(0.0669)、工作改进与创新能力(0.0517)、人际交往能力(0.0369),职业岗位认知(0.0331)、专项操作成绩(0.0312),共占到了整体指标组合权重的47.05%,是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

通过对“学业评价”“职业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学业评价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初步制定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应用德尔菲法分专业选定高职院校的专家进行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层次模型和两两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分析,最终确定指标内容和综合权重,正式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但专家对学业评价的认识程度不同,故而评分离散性较大,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的指标在今后的实践中也需要进一步的操作性说明。

猜你喜欢

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