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2021-06-28徐亲连
徐亲连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对策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的理论素养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现实中,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不够重视,辅导员岗位对科研基本没有硬性规定。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加上工作繁杂琐碎,投入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同时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科研意识淡薄,他们自认为只要把学生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完了就是工作敬业,但是没有认真学习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用经验主义的理论进行指导实践的时候捉襟见肘。广西因为地处西南边境,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较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因此,在广西地区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不仅是解决辅导员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一、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其科研能力水平决定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能反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加注重工作研究和创新,掌握高等教育规律,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是全国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而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较低又是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广西因为地处西南边境,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较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对广西18所高校的40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做辅导员工作低于1年的占比23.1%,做辅导员工作在1年至2年之间的占比24.6%,做辅导员工作在2年至4年之间的占比25.6%,做辅导员工作超过4年的仅占比26.8%。广西辅导员的流动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是薪酬待遇和上升空间与专职教师有很大差别,然而薪酬待遇与职业晋升同科研能力挂钩。因此,在国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校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积极研究探索,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同时,当前的国际社会正经历着大调整、大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国际范围内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也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在看到我國发展壮大之后,抛出“中国威胁论”等观点,并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他们国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一种挑战,便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网上舆论不仅仅是社会环境问题,更是争夺党和国家未来接班人的政治问题,网上的舆论导向会对大学生的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青年学生正确的引导,这些都是给高校学生工作者带来的全新课题。广西作为民族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广西高校辅导员在认真落实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专业知识丰富自我,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做到与时俱进、不忘初心,这也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关于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8所高校的40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整理后得出:高校辅导员存在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储备不够;工作内容多、强度大无法专心科研;科研氛围不浓,缺乏指导等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琐复杂,既有日常性的事务,也有专业性的工作。目前,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一)辅导员主观上缺乏科研意识
当前辅导员科研能力偏弱、科研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上不重视、积极性不高,很多辅导员认为自己能做好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就行了,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工作3~5年后转岗为专业老师或行政人员,所以做不做科研不重要。问卷调查汇总整理显示:80%以上的辅导员做科研是为了应付学校年底绩效考核而进行的,学校的考核同时也是学院安排的任务。
(二)辅导员学历层次低,科研能力较弱
当前高校辅导员以硕士学历为主,日常辅导员工作也没有那么强的专业性,对专业要求比较低。辅导员队伍中高等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很少,在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若再提高要求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是很困难的。调查显示,67%的辅导员具有硕士学位,32%的是本科及以下学历,只有1%的辅导员是在读博士或者拿到博士学位。辅导员学历层次较低导致他们科研能力较弱,对于申报课题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成功率也较低。另外,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政治学类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只占到21%,科班出身的辅导员数量较少,这也不利于辅导员科研的开展。
(三)辅导员工作繁琐,任务繁重
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学生的党团建设、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也都需要辅导员来处理,另外还要处理学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辅导员日常大量的精力用在了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问卷调查显示,部分辅导员一人不仅分管就业工作、学科竞赛、学院团委工作、宣传工作、学工科研,还负责招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见辅导员工作是极其繁重的,这大大打消了他们做科研的精力和热情。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够,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当前各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更多地在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较少关注辅导员的科研理论研究成果,长此以往,也造成了辅导员自身忽略了科研提升的重要性。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辅导员是人事代理或“合同工”,没有编制,或者说地方和高校没有配备足够的编制数量给辅导员,这导致这批没有编制的“非正式军”不安心于当前的辅导员工作,而是将这个工作作为下一个工作的跳板。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辅导员投入科研。
三、广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辅导员本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辅导员创造适宜的科研环境和氛围。
(一)辅导员要对事务性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努力提升学历,主动投身科研
作为辅导员,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辅导员要合理规划、举一反三,事务性工作就是实际工作,要理解科研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推动作用。科研对学生工作十分重要,科研对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合理规划事务性工作,结合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做到举一反三。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的党团建设、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工作,还要负责思想政治、心理辅导、媒介素养、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要认识到在事务性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二是要努力提升学历,主动投身科研。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广西高校辅导员的主力军还是以本科及以下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占比较低。经过系统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个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才能经过专业的训练得到大力提升,这样才能在处理工作中拥有更厚重的理论支持。
(二)高校要支持辅导员科研工作,定期安排辅导员进修,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一是制定措施推进辅导员科研。制定相关措施推进辅导员进行科研十分必要,定期开设辅导员专题学习培训班,定期安排辅导员外出学习进修,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辅導员的进修学习汇报并加以评议和审核,对督促辅导员进行科学与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二是给辅导员确立明确的科研方向。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征集全体辅导员的意见,凝练具体的科研方向,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规划等,鼓励辅导员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科学研究,结合工作选择研究动向,既有利于工作开展,也有利于辅导员科研水平的提高。
结语
广西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的高校应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以提供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路径,减少广西高校辅导员的流动,推动广西高校辅导员摆脱职业困境,为进一步深化高等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论和范畴做出巨大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