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考生意愿的高职体育专业发展研究

2021-06-28陈峰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陈峰

关键词:专业发展;考生意愿;高职体育专业;意愿行为理论

专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考生的意愿,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录取批次决定了其生源质量不高,高职院校各专业之间生源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质量高。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普通高中体育生在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情况下则不再报考高职的体育专业。这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高职体育院校怎样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优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本研究以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为基础,在全面了解普通高中体育生专业报考意愿的基础上,提出高职体育专业发展优化的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违反意愿的选择与被迫和无知相关,说明人们的意愿选择与自身的主观意志和他人影响因素有关。人们的主观意愿主要与自身的兴趣、理想和学识有关。他人影响,主要是与之有接触和交往的人对其的影响。那么,对于普通高中体育生来说,影响他们报考意愿的因素,除了自身主观意志外,对他们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人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普通高中生体育训练的时间与体育热爱程度,以及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报考高职体育专业的意见来展开。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首先,在样本的选取上,以河南省18个地市的高考体育生为样本框,分层抽取了郑州、开封、周口、鹤壁、驻马店、漯河、许昌、商丘、平顶山等地区的120所学校的3500名普通高中体育生为样本。

其次,在问卷的设计和信效度检验方面,结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目录,编制了《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专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体育专业的热爱程度、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后的体育专业报考意向3个部分,共11个题目,全面了解普通高中学生体育相关专业的报考意向。问卷的效度检验通过12名专家进行检验,专家一致认为问卷结构比较合理,问卷内容非常有效。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折半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13,说明问卷信度较好。

再次,在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方面,共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8份。在回收的问卷中,高一、高二的学生1100份,高三的学生2400份,高一、高二准备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较少,因此,高三学生的问卷数量多。其中高一学生的有效问卷为301份,占有效问卷的9.1%;高二学生的有效问卷为701份,占有效问卷的21.2%;高三学生的有效问卷为2306份,占有效问卷的69.7%。

2、深度访谈法。对普通高中体育生的家长(选取30人)和老师(选取20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报考体育专业的态度,以及他们对高职体育专业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提供优化对策。

二、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具体专业的意向情况与分析

在《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专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列出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运用与管理、运动防护、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8个体育相关专业中,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意向由高到低依次是:體育教育、休闲体育、体育运用与管理、社会体育、运动防护、健身指导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见表1)。可见,高中体育生报考专业的意向并不均衡,志愿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最多,占被调查人数的54.3%;志愿报考体育保健与康复的人最少,占被调查人数的0.2%。

专业报考意愿不均衡的原因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不同体育专业的认识造成的。大多数普通高中体育生、家长和教师都认为选择体育教育专业,未来就业能够当教师而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休闲体育专业主要面向户外运动、体育旅游行业,未来职业多是拓展训练师,比较有经济发展潜力,因此,选择的学生也比较多。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虽然与市场结合,但是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也能胜任,就业竞争压力大,因此,选择的人比较少。社会体育专业虽然就业面宽,但是缺乏职业指向,职业发展潜力有限。运动防护专业就业面窄,未来工作不好找。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健身房的健身教练,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这个专业主要“吃年轻饭”,工作不稳定,所以选择的人数比较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前景和职业潜力不大,选择的人也比较少。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学生和家长认为属于医学专业,与体育关系不大,选择人数最少。可见,普通高中体育生、家长和老师对体育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学生报考专业的意向与就业因素关联度大。

三、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报考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意向与分析

通过问卷数据的梳理发现,普通高中体育生如果考不上本科院校,有63.5%的学生仍有报考高职体育相关专业的意向,有36.5%的学生则不愿报考高职体育相关专业。通过对考不上本科院校不再报考高职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选择高中体育生就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地考上本科院校,若考不上本科,就没有必要再学体育专业,学其他专业更容易就业。这些学生对体育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了解少,认为专科体育专业就业难;他们认为学体育教育专业就只有当体育老师一条路,就业较局限。可见,认知的局限影响了高中体育生报考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意向。

(二)家长和教师对不报考高职体育专业学生报考意向的影响

首先,家长不愿意学生报考高职体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担忧,即就业前景、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

其次,教师不支持学生报考高职体育专业的原因在于对体育专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他们对体育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认识水平仍停留在“学体育当体育教师”层面。因为高职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当教师的难度比较大,所以,他们不建议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

四、高职体育专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体育专业设置宣传,适当扩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对高职体育专业就业前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进行宣传。另外,体育教育专业是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意向最高的专业,现阶段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紧缺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体育教育专业设置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专业,适当扩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学生专业意向、社会人才需求与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供需关系达到更好的平衡。

(二)区域校际间加强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协同设置体育服务类专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服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然而,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相对薄弱,应集中优势资源办出特色专业,不断加强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避免“铺摊子”。这种情况下,地域较近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同城化发展理论,统筹各自优势资源,选择适合本校的体育专业进行设置和发展。如在某一区域内的几所高职院校,有医学专业的学校,可着重建设发展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有旅游专业的学校,可着重建设发展休闲体育专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体育服务类专业。

(三)加强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应根据开设的专业,加强与专业就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在充分了解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人才需求基础上进行,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实习实训环节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职体育专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且能够与时俱进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唯此才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