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以深度阅读助推文本解读
2021-06-28王飞燕
王飞燕
[摘 要]文本生本对话、师本生本对话、生本生本对话,都能够形成文本解读的助推力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环节,通过深度发掘,赢得文本阅读的主动权。建立对话机制、精选对话窗口、优化对话形式、延伸对话视野,教师围绕学生推开深度阅读计划,能让文本解读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
[关键词]对话;深度阅读;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45-02
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主动对话的意识,依托深度阅读展开文本解读操作,以提升学生阅读感知的品质。建立对话机制、精选对话窗口、优化对话形式、延伸对话视野,都能够为深度阅读创造条件,教师要做好理性设计,顺利介入文本解读环节,为学生传授更多深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以有效提升文本解读的品质。
一、建立对话机制,奠定文本解读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的执行需要关注制约因素的存在,教师从对话角度展开深入思考,给出必要的教学应对设计,能够获得丰富的教学助推动力。文本、生本、师本是文本解读重要的制约因素,深度阅读是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学习,对关联因素进行广泛对接性思考和推敲,自然能够形成文本解读认知。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对话,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追求,以奠定文本解读的基础。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大多关注点在情节和人物上,教师在引导时,需要建立对话机制,利用阅读问题进行对应的调度,以激活课堂阅读气氛。学生对文本有预习经历,教师在对话发起时,不能只围绕主要内容展开讨论,而是要从深度阅读的角度展开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小说,带有回忆属性。为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情绪,教师投放问题:祖父的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如果从学习的角度展开思考,你认为作者在这个乐园里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开始梳理性阅读,很快就获得了一些新鲜的信息。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阅读学习走向深入。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质疑性学习。学生的质疑性问题不断涌现,阅读对话顺利展开。
教师深度解析文本,找到更多全新的阅读视角投放思考问题,成功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自然形成了学科认知基础。对话具有双向性,教师投放悬疑问题,学生主动质疑阅读,讨论话题不断涌现,阅读学习呈现出多元化、深刻性特征。学生对文本解读大多比较肤浅,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运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学,让深度阅读自然发生,文本解读也逐渐变得深刻起来。
二、精选对话窗口,校准文本解读方向
文本解读有诸多关联因素需要考虑,教师要注意精选对话方式,并对对话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整合,以便建立适宜的对话窗口,校准文本解读的方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更到位的认识,在具体解读文本时,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读品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学生个性解读的直接诠释,教师如果对学生的个性解读有一定的认知,自然就能矫正文本解读的方向。
阅读对话有诸多发生契机,教师需要有捕捉意识,抓住最佳启动点,赢得对话主动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个性化特征,这些教学生成往往就是对话的重要契机,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组织和设计。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故事的前因后果进行归结性思考,让学生说说文本主要人物是谁,中心事件是什么。在阅读启动后,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见解就呈现了出来:周瑜与诸葛亮是一伙的,他们之间为什么还要明争暗斗呢?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是故意陷害吗?教师将学生的阅读疑惑呈现出来,要求他们展开集体讨论;教师则及时参与到互动交流环节,与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师生逐渐达成了阅读共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才有了斗智的场面,十天造十万支箭应该是矛盾的引子,而不是周瑜故意要陷害诸葛亮的。
教师没有给学生设定文本解读话题,而是抓住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对应设计和引导,自然启动了课堂交流机制,使学生在不断的对话讨论中建立起共识。深度阅读需要深入发掘,学生对故事的外化现象进行梳理后有所发现,这是重要的对话发起缘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对应设计,让对话阅读进入深度思维之中。文本解读本身没有固定逻辑关系需要遵循,教师要有发现的意识,让对话阅读自然发生,这样深度阅读才能获得不断推进。
三、优化对话形式,发掘文本解读规律
深度阅读关涉诸多对话内容,教师在对话形式筛选时,要对多种关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文本解读的品质。小组讨论是最为普遍的对话形式,学生对此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师要做好创新探索,优化对话形式。课堂辩论、集体质疑、课堂演绎、复述展示、主题演讲等,都属于文本解读方面的对话形式,对学生形成的学习冲击会更为显著,教师做好精心设计和组织,就能提升文本解读的品质。对话是深度阅读的一种呈现形式,唯有深入发掘,才能形成丰富的文本解读力量。
文本解读有多种呈现形式,对话性解读带有互动特征,其灵动性、启迪性特征也更为突出,思维启动效果也更为显著。如果能够结合课堂演绎活动进行对应设计,学生喜闻乐见,解读效果会更为明显。如教学《摔跤》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对人物进行重点分析,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经典的描写内容,进行深度的鉴赏学习。学生在鉴赏性阅读过程中,顺利形成解读认知。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触动,教师根据文本解读实际情况,设计了演绎任务: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对课文插图展开研究,看插图中两个人的对峙情况,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造型设计,看哪一个组合能够模仿得更为准确,特别是动作表情都要到位。学生听说要进行造型表演,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开始研究插图内容,对人物肢体动作进行模仿操作。在课堂演绎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名单,课堂学习气氛顿时火爆起来。学生开始表演,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评议,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个最为简单的造型表演活动,对文本进行立体解读,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造型没有太多难度,学生接受度更高,自然产生了更丰富的调度效果。学生在准备阶段,不仅要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合作伙伴之间也需要对话,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评议,更是一种对话活动。多种对话活动的集中启动,为文本解读提供了丰富动力,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了有效刺激,学生的阅读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四、延伸对话视野,提升文本解读品质
文本解读中引入对话机制,延伸对话视野,符合学生阅读认知成长诉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话训练的机会。课内课外阅读对接、课外文本信息搜集、读写结合、课本剧创编等都属于深度阅读学习的基本训练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文本解读不是单纯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而是在对文本内容、文本结构、文本表达、文本情感、文本主旨等因素的深度解析中,自然形成阅读认知体系,教师要依托对话机制展开深度阅读教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关注点不同,获得的阅读认知也呈现出差異性。教师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阅读同一文本内容,其阅读认知会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组织,让学生的阅读思维顺利启动。如教学《两茎灯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文本主要人物进行性格分析,逐渐厘清主要内容。在进行写法分析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生开始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找到了细节描写的内容。当严监生看到两茎灯草时,“他伸出两个指头”,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有学生认为,严监生之所以咽不下这口气,是因为他看不惯浪费现象,虽然家财万贯,依然要求勤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也有学生分析,作者从细节处展开描写,读者却能够通过这些细节了解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教师对学生的鉴赏分析进行点评:小说讲究人物描写,其描写内容往往是最为经典的设计,只有从这个角度展开深度解析,才能对小说的深刻内涵形成深入了解。
文本解读有不同选择方向,教师如何引导是最为关键的。细节描写只是诸多描写手段中的一种,在文本解读中往往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教师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点,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运用了解不多,对细节描写更是没有太多认知,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现实做出对应设计,自然形成了阅读启动力。文本解读与深度阅读高度契合,教师要在对接点寻找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核心,这样,学生的文本解读才会自然发生,在文本解读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会更为深刻。
文本解读有多重选择,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参与者,需要有主动对话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多重对话操作,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的深度阅读之中,建立起文本解读认知。建立对话机制、精选对话窗口、优化对话形式、延伸对话训练视野,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对接性思考,推出深度阅读规划,能够生发出更显著的教学调度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顾莉莉.深度阅读,让小学语文课堂彰显魅力[J].新作文,2020(08).
[2] 丁秋兰.实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7).
[3] 蒋巧真.小学语文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