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
2021-06-25杨哲琼奚瑾磊
杨哲琼 ,奚瑾磊 ,刘 娟 ,李 柯 ,乐 江 ,韩 莉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医学生系统性学习药物相关知识的重要课程[1]。医学生课业繁重,药理学课程内容尤为庞杂,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吃力。而临床药物近年来爆发式更新,使得药理学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传统灌输式教学、简单的课堂互动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药理学课堂教学亟待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2]。
基于网络的新型学习方式为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变革[3],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成为联系学习过程的纽带、记录学习轨迹的工具[4-5]。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于2016年共同推出的将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具有提前推送课件、随机点名、课堂互动、课后测验、在线问题解答、数据分析等功能,其操作基于师生熟悉的PowerPoint和微信软件[6]。
本研究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中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将雨课堂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并通过收集整理教学数据,分析雨课堂对学生成绩等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及学生的主观评价,以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5+3学制学生共153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人接受传统教学,雨课堂组85人接受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以教师单纯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雨课堂组则采取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1)课前:教师于上课前2~3天将课件、视频等预习资料通过雨课堂推送至学生手机,提示学生进行预习,并利用雨课堂查看学生预习情况;(2)课中:教师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到课率,并在授课过程中实时推送PPT和课堂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当堂作答并提交;(3)课后:推送思维导图式课程内容小结,并分析雨课堂记录的学生答题情况和对重难点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推送课后习题和临床用药案例。基于雨课堂的药理学混合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雨课堂的药理学混合教学模式
1.2.2 统计分析 于期末考试结束后统计学生考试成绩及重难点章节得分情况,将两组数据输入SPSS 25.0统计软件,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3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在线发布问卷进行调查,获取雨课堂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同时申明调查结果与考试成绩无关。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药理学考试成绩比较
比较两组药理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我们发现并无显著性差异(见图2)。但通过成绩分布分析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两组成绩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雨课堂组高分段学生占比高于对照组(90分以上对照组占19.8%,雨课堂组占32.4%),而低分段学生占比则低于对照组(60分以下对照组占10.5%,雨课堂组占2.9%)。
图2 两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总成绩(柱状图)
图3 两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总成绩分布(小提琴图)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雨课堂对学生药理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期末考试中学生对重难点章节“心血管药理”部分的答题情况。对于难度较低的记忆类选择题,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未显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见图4);而对于难度较高的综合应用类选择题,雨课堂组学生答题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图5)。
图4 两组“心血管药理”章节记忆类选择题正确率
图5 两组“心血管药理”章节综合应用类选择题正确率
2.2 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单一的传统讲授方式或雨课堂授课,学生更乐于接受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49.57%);多数学生认可雨课堂在药理学课程主要章节教学中的适用性;在目前所开展的药理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课前预习,这与我们预期的不过多增加学生课前学习负担的结果相符;在多种预习资料中,提纲式呈现教学内容的预习课件最受学生欢迎(73.91%)。对于雨课堂的功能,学生最喜欢习题实时发布功能,而对单项选择题这一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接轨的当堂考查形式学生接受度最高(91.30%)。在雨课堂发布的课后学习资料中,学生认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用药案例(74.78%)、各章节的思维导图式小结(76.52%)和课后练习题(73.91%)对药理学学习的帮助作用最明显。总体而言,学生普遍认为雨课堂有助于提高药理学学习效率(66.09%),巩固所学知识要点(73.04%),因而愿意在后续学习中继续接受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80.87%)。
表1 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药理学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对重要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率和合格率。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沟通桥梁,可实现“课堂互动永不下线”。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面授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利于对学生的个体化培养,最终实现教学相长[7]。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彻底打破药理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保证学习的一贯性,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将引领药理学教学改革,并可推广至其他医学课程教学中,改变繁重枯燥的医学课程学习现状,推动高等医学教育迈入智慧教学的新时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