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类培养的护理学硕士初次就业去向分析

2021-06-25张锡岩陈洁婷吴巧娣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型学位生源

张锡岩,陈洁婷,吴巧娣,顾 敏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3个基本环节,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是就业的前提,而就业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1],因而了解就业情况及特点有助于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招生政策的调整及培养环节的改进,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调整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护理硕士教育分类培养已达10年,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培养定位不同,预期就业流向也不同。现有与护理硕士就业相关的研究[2-4]大多忽视了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定位差异,在就业相关研究中仅对护理硕士整体进行了分析探讨,而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就业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的较少,仅见胡明月等[5]有所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多就业于教育单位。护理硕士的就业情况随着时代发展及部分教育单位人才供需结构变动而变化,由于缺乏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就业特点的认知,故无法判断其培养与就业质量的差异。

本研究重点关注自招收专业型护理硕士以来,两种不同学位护理硕士毕业后的初次就业状况,并对就业结果、就业流向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从而为学术型及专业型护理硕士的差异化分类培养提出更好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双向专业化稳定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首批护理学专业型硕士于2013年毕业,故选取2013—2019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共155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就业信息系统获取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相关数据(以毕业当年12月31日为统计截止点),运用Excel软件建库录入数据、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频数、百分比等对调查对象的就业数据进行描述,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013—2019届护理硕士毕业生共155人,毕业年龄为24~45岁,平均(27.4±3.2)岁;包括男性 12人,女性 143 人;汉族生144人,少数民族生(蒙古族、回族、藏族)11人;护理学术型53人,护理专业型102人,各年份毕业人数详见图1。自2010年专业型护理硕士开始招生,专业型护理硕士人数呈快速增长,而学术型护理硕士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届后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毕业人数趋于稳定,学术型与专业型毕业人数比约为1∶3。

图1 不同学位护理硕士毕业生人数

2.2 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

2.2.1 就业率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13—2019届护理硕士毕业生共155人,毕业当年就业率(含升学)为92.26%(143人),其中53名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含升学)为86.79%,102名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10%。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见图2)。

图2 不同学位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率

2.2.2 就业去向 2013—2019届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43人,就业于医疗单位106人,高等教育单位28人,中、初等教育单位6人,国有企业1人,继续深造者2人。统计结果显示,就学术型和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学术型和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n(%)]

2.2.3 就业地区分布 按照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对西部、中部、东部3个地区的省份进行划分,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选择西部地区的占69.57%,中部地区8.70%,东部地区21.74%;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选择西部地区的占54.64%,中部地区21.65%,东部地区23.71%。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以西部地区为主(59.44%),且学术型护理硕士比例更高,见表2。

表2 护理学学术型和专业型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n(%)]

2.2.4 生源地就业分析 2013—2019届护理硕士毕业生共就业143人,其中62.94%(90/143)的毕业生选择回到生源所在省市就业,新疆生源毕业生大多回到新疆就业(92.45%),外地生源中,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异地省市就业的比例(68.97%)明显高于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47.54%),见表3。

表3 学术型和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n(%)]

3 讨论

3.1 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专业型较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更具就业优势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3年将调减学术学位硕士招生计划,增加专业学位”[6]。近年来随着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招生人数逐步趋于稳定,学术型与专业型招生人数比也逐步趋于1∶3,不但符合国家政策,而且体现社会需求衔接高校人才培养。本研究显示,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或更具备就业优势。一方面可能与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的职业期望水平过高有关[7];另一方面可能与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具备更多的临床实践经历有关。首先学术型护理硕士更倾向于从事社会地位较高、工作节奏稳定的高校教育、科研及管理类工作[7],但随着人才供需结构发生变化,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准入门槛提高,要求招收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8],学术型护理硕士直接从事学术性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因而更多的学术型护理硕士不得不涌向医疗单位,但与专业型护理硕士相比,学术型护理硕士相对缺乏临床实践经历,使其就业竞争力不如同样具备科研素养的专业型护理硕士。

3.2 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培养同质化,选择就业单位性质趋同

学术型及专业型护理硕士的就业单位性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即到医疗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等单位的毕业生比例在两种学位类型毕业生中的占比没有显著差异,提示学术型与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趋同。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培养的同质化及专业型护理硕士招生规模扩大有关。随着专业型护理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均积极探索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培养模式[9-10],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难以做到真正的分类培养,大多数学术型与专业型护理硕士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上仍高度重合,共享有限的教育资源,既限制了学术型护理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又导致专业型护理硕士的培养未能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提示高校要找准目标定位,切实做好分类培养[11],应明确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培养目标,落实分类培养体系,有针对地差异化设置课程。而随着专业型护理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准入门槛的提高,冲击了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进一步导致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难以与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进行明显区分。

3.3 护理硕士毕业生多就业于西部地区,且学术型比例高于专业型

本研究中约60%的护理硕士毕业生选择了西部地区就业,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与林雅珠等[12]研究者得出的就业地区以东部经济发达沿海城市为主的结果不同,分析其原因,护理硕士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就业可能与生源所在地有关。选择留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比例高于专业型,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部分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高等教育单位就业有关[7],新疆地区较为偏远,教育资源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较为缺乏,故而其高校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的13名学术型护理硕士中,有8人就业于新疆高校。综合以上护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的分析,提示对于女性占主体的护理硕士毕业生而言,生源地就业可能比经济发达地区更具有吸引力;而对于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而言,高等教育单位可能比生源地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及其他单位更具有吸引力。

3.4 本省生源更倾向于选择生源地就业,外省生源中学术型较专业型毕业生就业期望或更高

本研究中62.94%的护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回到生源所在地省市就业,新疆生源相较于外省市生源,更倾向于选择生源地就业,新疆地区作为较为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13],较难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护理人才前来就业,而医疗事业和护理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较大,故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容易吸引新疆本地生源护理硕士毕业生。另外可能与生活习惯及民族有关,新疆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等具有一定特殊性[13],新疆生源可能更加倾向于选择就业压力较小而适应性好的环境就业。外地生源中学术型护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异地省市就业的比例(68.97%)明显高于专业型护理硕士毕业生(47.54%),可能与学术型护理硕士的就业期望更高有关[7]。

3.5 建议

3.5.1 就业问题反馈培养同质化,推动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差异化分类培养 明确两种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突出不同学位类型的培养特点,分类优化培养体系,完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考核评价等,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应有所侧重,培养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学术型护理人才以及培养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型护理人才。(1)加强学术型护理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跨学科、跨机构的护理硕士协同培养,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的护理硕士教育合作,聘任国外高水平大学及机构的知名专家为兼职指导教师联合培养护理硕士,开展国际化课程,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格局,加强学术型护理硕士参加国外高水平学术交流资助,拓展高水平联合培养。(2)加强专业型护理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依据护理学科背景和职业任职资格要求,细化专科方向,分类改革护理硕士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强化与职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型护理硕士与执业资格、专科护士及国际护士执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

3.5.2 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衔接,明确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差异化分类使用 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涌入社会,而有研究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职业定位不够清楚,尚不能对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进行区分,这与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定位不符。建议用人单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职业定位为依据,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发挥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的职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对不同类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使用价值,有助于我国护理事业及健康事业的双向专业化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型学位生源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浅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