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2021-06-24朱军
朱军
摘 要: 新时代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素质逐步提高。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科学定义大学生法治教育,深刻阐述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高职院校 大学生法治教育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履行法治教育的法定义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牢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践探索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的全面依法治国方针。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强化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能力,充分发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目标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
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论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提出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工作要求。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历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二中全会议指出,为更好地实施依宪治国,需要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建议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写进宪法。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修改后的宪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国宪法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这次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在我国法治建设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凝练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认识是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深化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学法、遵法、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日趋浓厚,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逐步强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的目标,指出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4]。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从此以后,“法治教育”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法律专业教师逐步把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们从含义、意义、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等方面对高校法治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但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很少。
通过整理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高职院校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面向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类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有组织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为目的的法治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
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把握好“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学生法制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与自己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条文,熟悉自己需要履行的法定义务和可以行使的法定权力,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课外组织开展法治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能力,教育引导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由此可见,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我国普法教育工作。二是注意把握好法治教育的对象和主体。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象是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法律知识,规矩意识不强,在开展法治教育时需要更多地加强法律知识的讲解和法治案例的分析,调动学习法律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主要通过思政课教学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辅导员主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法治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开展日常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知道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之外,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主体还包括部分专业教师。这部分專业课教师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例如会计专业中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专业教师等,他们主要向学生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依法办事。
三、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19年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为1423所。”[6]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已经占据我国高校数量的50%以上。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一)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颁布实施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工作遵循,指明了教育方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认真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必然要求,对增进大学生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最根本任务。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包含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法治素质等各种素质。这些素质是大学生毕业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贡献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向哪个岗位,都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做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公民。高职院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传授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备法治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让他们毕业后能够在自觉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更好地使用技术技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三)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培育和积极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公民培养的价值目标,“法治”是我国社会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大学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建设者。大学生拥有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能够做到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对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能力,这是高职院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举措,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份系统工作,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习近平同志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主干课程之一,由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两部分内容组成,旨在通过教学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大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既可以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又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我们开展的课题调研结果显示,87.5%的被调查高职院校院学生通过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了解和熟悉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大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对于實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教育部网站,2020-05-20.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新华网,2020-05-20.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中国青年报,2014-10-11.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1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2016-12-08.
[11]孟鹏涛.中国高校法治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2]张静琪.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13]于景成.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C43)和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9GG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