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非遗文化外宣变译策略考量

2021-06-24青立花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立花

摘   要: 岭南非遗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策略,具有时代意义。本文依据变译理论,探讨岭南非遗文化外宣变译策略,提高岭南非遗文化外宣翻译质量,助力岭南非遗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关键词: 变译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翻译

1.引言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7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8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正为岭南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岭南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岭南非遗外宣翻译英译资料严重不足,较少学者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利于岭南非遗文化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在“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加强岭南非遗文化对外翻译,对岭南非遗外宣英译策略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世界了解认识岭南非遗文化提供一条新途径,促进岭南非遗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促进岭南非遺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本文在变译理论指导下,深入探讨岭南非遗文化的英译变通策略,提高岭南非遗文化外宣翻译质量,以助力岭南非遗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岭南非遗文本对外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外宣翻译活动。黄友义认为在我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中,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27-28)。在岭南非遗文本对外译介过程中,译者在遵循外宣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变通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能准确传达文化内涵又能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

2.岭南非遗文化对外英译变通策略

变译理论由黄忠廉先生于1998年提出。所谓变译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缩、并、改的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2](19-22)。变译策略为岭南非遗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变译理论中增、减、编、述、缩、并、改、仿八大策略广泛应用于岭南非遗文化文本外宣英译中。

2.1增

增,是指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有效填充文化信息。以下以粤剧英译为例。

例1:粤剧声腔十分丰富,分为平喉、霸腔、子喉三大类型。

译文:“Tones in Cantonese Opera are very abundant, and they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named Flat Vocal (gentle and plain male voice, the singing style of general Sheng and old Dan), Ba Style(resounding and passionate male voice, also called “Zuo Pie”,often used by Xiao Wu and Hua Mian) and Zi Vocal(faslsetto, a singing style of Dan)[3](40-44).

粤剧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粤剧内容的翻译不能仅仅音译,还需要增加后面的副文本阐释具体含义,译文中对平喉、霸腔、子喉都有非常详细的阐释。因为对于目标受众而言,粤剧的声腔类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有必要对其进行阐释,这样有效填充文化信息可以使目标语读者很清晰地明白文化内涵。

2.2减

减,指适当删除部分冗余的信息[4](142)。在岭南非遗文化文本英译中,删减不必要的信息是常见的翻译策略。以下以粤绣为例。

例2:在绣线的选择上,粤绣善选用金银绣线、金绒绣线与彩珠,以凸显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之感。

译文:In the selection of embroidery thread, Cantonese embroidery tends to choose gold and silver embroidery thread, gold velvet embroidery thread and colored beads to highlight the resplendence of gold and silver.

在对粤绣绣线的翻译中,“金碧辉煌”一词本来就具有“光彩夺目、华丽”一意,与原文紧随其后的“光彩夺目”造成语意上的重复。翻译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将其翻译为“resplendence”,能使译文更严谨,适当删除冗余信息,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与阅读用语习惯,达到言简意赅而生动形象的效果。

2.3编

“编”即合理编辑句子结构。以下以醒狮英译为例。

例3:广东醒狮最早出现于明代初年的佛山。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广东醒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狮子威猛的形态。醒狮的表演经常还配以武术竞技,使节目更加扣人心弦。

译文:Waking lion dance originated from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in Ming Dynasty. It relies on the dancers to show the mighty and fierce nature of the lion. A waking lion dance often involves Kungfu competitions which add to the excit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It is regarded as the auspicious thing to avoid evil in important festival or activities, which is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lasts for long.

根据语言逻辑,译者对译文的顺序进行了重新编排,把第二句编排在整段译文最后面,合理编辑句子结构使译文理解更加符合逻辑。适当的编译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文化信息和内涵。

2.4述

述,指译者客观叙述原文句意[5](62-66)。在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时,可以对原作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在介绍岭南非遗文化内容时,译介内容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译叙。以下以客家山歌英译为例。

例4:客家山歌是中国著名的民歌之一,用客家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和台湾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山歌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发展,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译文:Hakka folk song is a type of Chinese folk songs. It is popular mainly in Guangdong, Jiangxi and Taiwan province. It originated from Tang dynasty, and now has more than one-thousand-year history. As it develops continuously, it now attracts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從例4中,可以发现译者并未按照原文内容进行全译,而是采取译叙的策略,对原文内容进行了顺序调整和转述,原文第一句中“用客家方言演唱”调整到了第二句翻译,然后叙述客家山歌的渊源。译述更加符合外国受众的期待和文化接受。

2.5缩

缩,即有效压缩译文文本。中文以意合为主,内容丰富,信息烦琐,英文以形合为主,力求简洁明了。翻译中适当缩译可以避免译文冗长,同时,使岭南非遗文化更容易传播。以下以广彩瓷器英译为例。

例5:中国古代陶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丰厚精美,其中以明清时期各品类的瓷器为最。广东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晋代开始出现青釉瓷器。唐、宋、元时期广东的制瓷业飞速发展,并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期,石湾陶器、广彩瓷器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品种,成为我国陶瓷百花园里的两朵奇葩。

译文:The earliest ancient pottery of China in Guangdong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Neolithic Age, developed well and exported to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iwan pottery and Kwon-glazed porcelain had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广州彩瓷始于明代,逐步从三彩发展到清代五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上面介绍广东瓷器的译文中,译者压缩了原文中的部分内容,包括“数量多、质量好、丰厚精美,其中以明清时期各品类的瓷器”,“晋代开始出现青釉瓷器”,“成为我国陶瓷百花园里的两朵奇葩”,由原文中的五句压缩为译文中的两句,语言更加精炼,通过短小精悍的句子凸显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的独特特征。

2.6并

“并”即适当合并相关词、句、段、篇、章乃至整卷书。在岭南非遗文化外译过程中,合并词和句是常见的翻译策略。以下以端砚英译为例。

例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又称端西砚,在古代端周制造而得名(今广东省肇庆市)。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

广东是端砚的故乡。端砚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文房四宝”,美誉众多,闻名遐迩。

译文:There ar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such as writing brush in Huzhou, ink in Huizhou, Xuan paper in Anhui . The Duan Inkstone is also named as the Duanxi Inkstone, since it was produced in ancient Duanzhou (present-day Zhaoqing of Guangdong). For its unique texture, marks of stone and characteristic of “getting more ink without damage of brush”, the Duan Inkstone was favored by ancient Chinese literati and ranked at the first of “The Four Famous Inkstones” in China,including Duan Inkstone, Ye Inkstone, Hongsi Chengni Inkstone. It is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原文中第1段和第2段合并在一起进行翻译。此外,汉语经常使用很多华丽的辞藻修辞物体,英语经常注重语言简洁,“驰名于世”和“闻名遐迩”合并翻译为一句“It is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将两个段落合并为一个段落,使译文逻辑更加清晰,语言精简,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其深刻含义。

2.7改

改,即灵活改变句子形式。改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加本土化,使译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改译可以是文本内容、句子结构、语言风格方面的变化。在《锦绣岭南——粤绣》中有讲述唐代胡令能写的一首描绘粤绣的诗,名为《咏绣障》,译者采取了改译的方式。

例7: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Charm of the stamen before hall at dusk appeals embroideresses to drawing sketches. They embroider it into a beautiful screen and put it in spring garden, which attracts orioles to rest under the willow.

在译文中,译者对原文进行了适当改译,把“争拈小笔上床描”译为“appeals embroideresses to drawing sketches”而不是译为“the embroideresses quickly hold pen to draw on bed”。把“引得黄莺下柳条”译为“attracts orioles to rest under the willow”而不是译为“attracts orioles to fly away from the willow”。通过改译,使读者脑海中形成一幅美妙生动的画卷,更容易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

2.8仿

仿,即巧妙模仿經典作品的语言风格。以下以描述粤剧的诗词英译为例。

例8:将柳英当作芙蓉帐。

译文:We use the willow tree as our warm hibiscus curtains.

原文是粤剧《帝花女·香夭》的剧中台词,“芙蓉帐”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芙蓉帐暖度春宵。”译为“Were sheltered on spring evenings by warm hibiscus curtains.”。例句就是模仿《长恨歌》诗词英文译文进行的翻译,巧妙地模仿经典诗词的语言风格,增强译文的美学效果和文化传播力。

3.结语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岭南文化载体和瑰宝。岭南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一种文化变译,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过程。在岭南非遗文化对外译介过程中,译者在忠实文化源流的基础上,灵活采取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翻译策略,译出岭南非遗文化的地方特色,提高岭南文化外宣译文的质量,使外国受众深刻感受到岭南非遗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凸显中国文化的自信,促进岭南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国外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助力岭南非遗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2]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1).

[3]黄映雪,曾衍文.“一带一路”背景粤剧的外宣翻译策略探究[J].四川戏剧,2019(04).

[4]黄忠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丁大琴,丁立福.安徽地方文化对外传播变译策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自觉观视阈下提升翻译专业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项目编号:GDJG2019758)阶段性成果;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英语”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TX170109)阶段性成果;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粤绣为例》(项目编号:S20191262001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