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视与影“视”中国

2021-06-24葛宏磊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家形象塑造

葛宏磊

摘   要: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是时代课题。电影作为一种跨越语言文化藩篱、拥有庞大观众群体、意识形态更具隐蔽性的特殊艺术形式,对于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电影应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电影   国家形象   塑造   传播

自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京剧影片《定军山》问世以来,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百余年来,中国电影记录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现象。它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表征之一。作为虚拟化的艺术产品,电影既是中国现实的反映,更是中国人想象、“叙述”中国的开端。有意无意间,中国电影成为记录、想象、构建、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由此观之,影“视”中国,具有独特的意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各国越来越期待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国向世界传递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电影具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性质,是中国文化兴国战略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构建、传播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世界图像化”时代,中国电影已成为外國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更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向世界塑造、传播强盛、活力、开放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交流提供良好的声誉资本。

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国家形象日益重要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频繁紧密,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依赖性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不得不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竞争、碰撞中发展。与此相应,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国家形象(National Image)越来越直接、有力地影响其内政、外交和其他社会活动。

什么是国家形象?国内外学者的看法见仁见智。一个相对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1](23)。研究者们有普遍共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影响力。

国家形象不是一个新颖的现象,正如研究者所说:“在人类的悠远历史中,包括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政治共同体,都会在其内部成员和外部受众前展现为某种或某些特殊的形象。”[2](59)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在当今日益凸显:对内部成员而言,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凝心聚力、达成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部受众而言,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树立国家威信、增强吸引力、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国家形象对现实的影响更加直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形象的全球评价成为可能;国家形象的塑造、传播更加便利,更直接影响一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埃博认为,二战前后发生的信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二战前,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军事力量;二战后,能否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塑造有力的国家形象,成为左右国际局势的重要变数[3](18)。

二、新时代国家形象意义特殊

对于新时代中国而言,国家形象愈加重要。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更加显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卓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重大历史变革,国家实现长足自由的全面发展。此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治、社会、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一系列变化昭示着中国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方面,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方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中国成立7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纵深发展,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开拓创新,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自主化、富强化探索之路提供了参照依据和路径选择,也为全球性问题的化解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策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站在国际“聚光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全球生产技术遭遇瓶颈,各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全球性保护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格局空前复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4](58)。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又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景前所未有的光明、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在创造“木秀于林”惊人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免面临“树大招风”的境况,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帮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减轻国际社会的疑虑、焦虑甚至敌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和平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构建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5](82-8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一方面把独立自主视为最重要的国家形象,指出“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6](320),另一方面强调改革开放的国家形象,要求“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6](315,316)。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强调要重点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7]。

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开始关注。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国家形象相关。”[8](8)在雷默看来,中国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国内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发展一日千里,以至于“中国形象”难以适应中国现实变化的速度之快;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若滞后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就会损害中国声誉资本,影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国际地位和外部发展环境问题。构建和传播良好的中国新形象,及时回应那些国际质疑、反驳错误论调,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三、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国家形象的形成,既有历史沉淀和即时反映的客观呈现的一面,又有主动设计、塑造、传播、调整的主观经营的一面。电影作为全人类共通的语言,“盛在盒子里的大使”,可以冲破语言、文化隔膜,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一种重要途径。

电影不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电影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天然地承载着更多内容。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引用诗人卡尔桑德堡的话说明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国家软实力方面的重要性:“什么,好莱坞比哈佛更重要?答案是……触角伸得更长。”[9](49)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塑造发达、强盛的美国银幕形象,更向世界传递“美国梦”的价值理念,企图改变其他国家、民族的日常生活秩序。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中隐含的政治融入功能和价值传递意义,逐渐引起中国官方、学界的重视——这也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路径选择。

其一,电影易于跨越地域、种族、语言、文化等藩篱,被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们所接受和理解。早在一百多年前,格里菲斯就预言:“电影在未来将成为新的世界语言,凡看者都能理解。”[10](1)因为电影画面直观可视,可以通过人物形体语言表达、传递信息,跨越文字、语言差异所形成的传播障碍。电影不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一样,需要读者认识文字才能成功传递信息,也不像广播、录音等声音媒介一样,需要听懂语言才能完成信息传递。电影表意符号具有简易性、通用性,它便于向观众展示一国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综合形象,成为直观了解和认识这一国家、民族或文化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渠道。

其二,电影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具备传播的广泛性。作为一门现代综合艺术,电影将声、光、电等元素有机融合,容纳了戏剧、摄影、音乐、舞蹈、绘画、动画、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栩栩如生、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电影镜头,曲折精彩、引人入胜的电影情节,惟妙惟肖、逼真呈现的电影音效,使电影成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日益发展的新技术如3D、4D技术,音响技术,I-Max宽屏技术大大强化了电影的视听感染力;數字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让电影的传播能力如虎添翼。观影中,影片起到了表达感情、传播文化的作用,成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其三,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更具隐蔽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方式,电影以视听感染力吸引观众,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意识形态倾向。电影减少了宣传文件、新闻报道中的说教成分,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减轻了受众的抵触心理,具有潜移默化和持久作用。正如美国电影同业公会在致白宫的一份备忘录中所言:“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11](31)可见电影在美国国家形象塑造中至关重要。电影《卧虎藏龙》的传播也是一个例子。美国《外交政策聚焦》评论:“《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成功,催生了一个正在上升的中国形象,并提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在这些功夫电影里,西方观众看到了一个更正面、主动的国家形象,而不是形成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的那种偏见。”[12]电影塑造的中国形象悄无声息地走进了美国观众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长期形成的偏见和误解。由此可见,电影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时更具艺术性、趣味性和隐蔽性,这种软性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更容易让他国观众所接受。

新时代,构建和传播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意义重大。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中国电影理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构建、传播良好中国形象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9).

[2]王海洲.国家形象战略的理论框架与中国方案——基于象征政治学的探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4).

[3]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1).

[8]乔舒亚·库珀·雷默.淡色中国,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9]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5.

[10]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1.

[11]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2]《外交政策聚焦》:功夫片催生中国新形象[N].环球时报,2007-2-12(6).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国家形象塑造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