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动员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1-06-24吴金萍闫鹏
吴金萍 闫鹏
摘 要: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战方针的军事、政治光辉篇章,其中深刻阐述了政治动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政治动员思想中深挖精髓,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具体表现为:以“四个自信”为指引,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大体系”为载体,以辅导员骨干作用发挥为依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科学、细致、统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动员
一、政治动员的精神实质
1.政治动员思想的提出。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批判中国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需是持久的。在说明了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之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科学阐释:“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1](480)
2.政治动员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谈抗日政治动员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动员的目的、意义、内涵、途径和方法。
(1)告知抗战的目的,广泛动员民众思想。
在分析抗战形势时,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的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1](480)何谓政治动员?他强调:“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让民众在持续的战争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2)明确途径和方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如何进行政治动员?政治动员的途径和方法是通过多种载体和相关群众、干部进行宣传,毛泽东同志说:“怎样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一系列宣传教育形式,一方面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让持久战、全面抗战的意识深入人心。
(3)组训民众团体,统一战线。
通过政治动员,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动员群众参军、支前、参战,组织起工、农、青、妇、儿童团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不仅青壮年、妇女甚至老人、儿童都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为抗日救亡做贡献,强大的政治动员力量也让人为之震撼。
(4)组织人民战争,全面取得抗战胜利。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军事战略指导下,中国打赢了民族解放战争,实现了民族解放。区别于国民党的抗日,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了广泛抗战的政治动员。
总之,政治动员就是在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名义下,运用大众舆论、宣传教育、群众运动等政治社会化手段,使民众认同、支持和配合执政者及其政策,增强施政能量,促进政策贯彻执行[2]。
二、政治动员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
1.新时代国家治理呼唤政治动员新格局。
毛泽东同志的政治动员思想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必须依靠千千万万觉醒的中国劳苦大众,进行人民战争。这是伟大的军事哲学,在战争时期发挥作用,在和平年代同样值得借鉴。中华民族是团结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团结起来办大事。无论是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还是国家治理过程的推进,都需要凝聚社会成员的政治共识[3]。然而,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单靠一个政党的力量推动国家各项重大发展目标的落实,必将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与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动员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政府、社会、公民多方参与的政治动员新格局[3]。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在新时代的继续。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激发全国人民普遍的政治参与热情并建立多方参与的政治动员新格局十分必要,只有开展充分的政治动员,激发每位中华儿女的参与热情,伟大中国梦方可实现,正像习近平同志所提倡的那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新时代青年培养集中体现政治动员思想。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多元化,青年一代面对着多元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诱惑。这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价值引领工作。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政治动员的集中体现。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教育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面对这样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像抗日战争时期动员全国民众投身抗日那样,拿出十足的热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以人民幸福为使命,以民族复兴为担当。
三、政治动员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政治动员的经验教训提出政治动员的四个要素[4],首先,“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其次,“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再次,“怎样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戏剧电影,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最后,政治动员是经常性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而是“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 “四个要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赢得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有力武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与时俱进的“四个要素”。
1.以“四个自信”为指引,科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告诉政治目的的实质,是改变动员对象的思想观念而取得其政治认同[4]。在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第43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围绕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要求全国人民广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通过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新时代的政治目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青年们在思想上认同了、接受了、信仰了这样的政治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青年为之奋斗的蓬勃热情和鸿鹄之志。
2.以“十大体系”为载体,统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綱领是政治手段,以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动员对象广泛的政治参与,达到政治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明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基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提高育人质量。
在“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些育人目标关键词上,当前的青年群体中“专”“才”很多,但“红”和“德”不甚乐观。表现在部分青年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部分高级知识分子所学不为国用、部分社会精英道德滑坡现象层出不穷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在教育之首,摆在学生成人成才之首。在育人环节上重点加强政治动员,动员重点依靠文化宣传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就将“三个自信”科学地丰富为“四个自信”,深刻阐述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纲要》的“十大体系”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刻挖掘革命文化育人内涵、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力繁荣高校校园文化,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3.以发挥辅导员骨干作用为依托,细致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动员新格局的主体,在高校集中体现为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工程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在高校开展政治动员,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朝着国家和人民共同的政治夙愿学以致用,必须依靠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这支队伍的素质高不高、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新时代政治动员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国家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先后颁布第24号令和第43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配备、发展与管理提出国标。辅导员队伍正朝着更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发展着。各高校都在积极贯彻教育部政策,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在保障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身为一线辅导员,在沐浴党和国家温暖如春的政策的同时,应时刻牢记肩上承载着的育人使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4.以互联网为平台,高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怎样动员”解决的是动员的方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政治动员需要创新方法手段,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信息时代特点,拓展新的教育平台。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做好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首先要改进技术手段。党和政府应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现代传媒等新技术手段,丰富政治动员开展的途径和内容,确保动员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吸引力[5]。网络技术手段可以大大节约政治动员的成本,但是,网络之于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去中心化”的特点可能带来政治动员的无序发展,网络新兴媒体中的“意见领袖”现象使政治动员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网络在政治动员过程中的正面效应,必须有序拓展政治动员的信息化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社会”的新型政治动员格局,真正打开政治动员的“信息化通道”[2]。
青年学生是网络全覆盖的群体,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占领网络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科学引导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价值走向,高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履行新时代高校政治动员主体的神圣职责,共同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谭学驰,凌宁.我国政治动员的形成与重构——基于政策工具的考察[J].攀登,2016,35(3).
[3]高扬,杨宁.政治动员的治理价值——理解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新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6).
[4]谭拓,谭献民.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思想的形成及“四个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15(6).
[5]张肖伟,顾林元.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思想及现实启迪[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28(4).
项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SK2018A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