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射雕英雄传》谈教师类型
2021-06-24罗娟罗建光
罗娟 罗建光
摘 要: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作为武侠小说的经典,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有学者从文学、传统文化、成功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解读立场,分析了江南七怪、马钰、周伯通等师傅传授郭靖武功的过程及效果,阐述了“教书型”“育人型”“导学型”教师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金庸 《射雕英雄传》 教师类型
一、《射雕英雄传》及教育学意义
金庸,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繼承了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1](1)。一些读者开始仅仅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化消遣娱乐,可阅读时会惊讶地发现,金庸的小说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儒道佛学、天文地理于一体,更将奇门八卦、阴阳五行融汇其中,可谓一绝。难怪有学者赞其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百科全书”[2]。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品,它的问世,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在该书中,金庸刻画了近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实现了金庸所追求的——生动地塑造让读者喜爱或憎恨的人。其中,最受人喜爱的无疑是主人公郭靖。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天资愚钝、木讷笨拙的郭靖成长为武功登峰造极的大英雄的故事。
文学作品不同于学理性文章,不在于摆事实讲道理,在于通过作品的主题、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铺设,含蓄婉转地表现思想。阅读的选择性是主动的,阅读的深浅与快慢,完全是读者根据需要进行的,没有限制,也没有任务,读者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其中。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曾指出:“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哲学和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巨大的说服力。”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这一切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3](25)。所以,文学作品对人有着感染、感化和熏陶、启示的作用。
初次接触小说,除了被作品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外,还被作品中蕴含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远的思想意蕴所打动。头脑中出现了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教育教学情境,分明是金庸先生在讲述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教育故事。资质愚钝、木讷的郭靖曾经被认为“不是学武的胚子”“决难学会上乘武功”,学武的过程让师傅无奈与气恼,与人交锋常处于下风,最终却成为武功盖世的大英雄,师傅们功不可没。由于师傅们授艺方式有很大差异,展现了一面认识与理解教师类型的镜子,我们可以借之检视自我、认识自我,探寻教师的教育使命,找到差距,找准发展方向。
二、《射雕英雄传》中的三种教师类型
张楚廷教授曾说“教师更会教,才有利于学生更会学”[4](4)。不同类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差异的教学行为,会使教学效果大相径庭。郭靖从六岁开始学习武功,遇到了许多师傅。这些师傅教的内容、方式、手段与策略各不相同,启发我们认识不同类型的教师。下面重点分析以江南七怪、马钰、周伯通为代表的三种教师类型。
1.江南七怪——教书型
江南七怪马不停蹄地、不畏辛苦地从江南自南而北经过六年才在蒙古大漠找到郭靖。离开山温水暖的江南来到朔风如刀的大漠一晃就是十六、七年,尽心竭力地将他们的毕生所学、拳剑暗器、轻身功夫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郭靖。
郭靖天资不佳,学习与接受能力有限,用金庸先生的话来说:“郭靖又绝非聪明颖悟之人,较之常人实更蠢钝了三分。”[5](162)但江南七怪未考虑郭靖能否接受、理解与消化、吸收,一板一眼地教,让郭靖一招一式地学。因其授艺脱离了郭靖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师傅们费时费力,进展缓慢。
另外,师傅们各教各的,他们的武功既不同宗又不同派。有的善于使用暗器,有的强于点穴,有使鞭子的,有用剑的。今天这个师傅教一招,明天那个师傅教一式,教学没有承接性,也缺乏协同性,郭靖所学成了武功的大杂烩。实则,郭靖最适合学的是老五张阿生的武功,但打赌比武关系着他们的声誉,江南七怪一意要胜过丘处机,明知“博学众家,不如精通一艺”的道理,总不肯空有一身武功,却眼睁睁地袖手旁观,不传给这傻徒儿[5](162)。
江南七怪具有明显的教书型教师特征。教书型教师具有高度责任感,勤勉敬业;坚守教师中心思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要求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为考试、选拔、升学服务;未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教学方式单一、机械;不能做到启发教学,不善于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教书型教师把教育看作“教书”,教得不轻松,学生学得不愉快,难以达到教学佳境。
2.马钰——育人型
其一,全真教丹阳子马钰,“一个苍须汉人,脸色红润,神情慈和……不知如何竟能这般清洁”[5](168)。初次见面就给郭靖留下了健康、慈祥、整洁的好印象。能瞬间空手夺白刃,随随便便用长剑连挽六七个平花的越女剑法,还能手足并用、捷若猿猴、轻如飞鸟登上数十丈的悬崖,让郭靖无比仰慕。马钰渊博的学识、过硬的专业素质,赢得了郭靖的信任。
其二,马钰已知郭靖被打击得有些心灰意懒、不自信了,不仅不批评郭靖,反而表扬他“基础好”“功夫还不错”,仅说他不得要领、缺少巧劲、心思单一、没有杂念,适合修炼内功,所以,因材施教,针对郭靖的特点与弱势量身制定了学习内容,为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三,马钰与郭靖并无师徒名分,基于对师弟长春子丘处机争强好胜、有违道家无为思想的不满,又因为着实喜欢郭靖,鉴于郭靖不得其法,所以有了与郭靖的约定。马道长隐姓埋名教郭靖既不为名又不为利,并坚守江湖道义,未教郭靖全真教一招半式。可以说,马钰是一位品格崇高、修为颇佳的高者。
马钰道长是育人型教师类型。这类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一双慧眼,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特长、兴趣与爱好、优点与不足;善于思考,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不为分数与排名,实实在在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安排最适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育人”型教师把教育看作“树人”,把教育目标确定为教给学生既定的知识、能力与道德素养,比“教书”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
3.周伯通——导学型
丝毫没有长辈架子的老顽童周伯通,从一开始就让郭靖没有疏离感,老顽童还拉着郭靖结拜兄弟,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总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具有童心、童趣,不把自己当“老师”,也不把学生当“学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奠定了基础。
周伯通在传授奇学时“化有形于无形”,让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的作用痕迹。让郭靖和他一起玩,在游戏中,郭靖毫无枯燥、乏味之感,轻轻松松学得了七十二路“空明拳”和“双手互搏”的诀窍,还被诱导学习了武学经典《九阴真经》。
武学是老顽童的挚爱,以至于被黄药师囚禁在桃花岛上十五年,还自娱自乐地悟得武学的精要,创下七十二路空明拳及双手互搏之术,最终在武学上达到至高境界。“习武练功,滋味无穷。世人愚蠢得紧,有的爱读书做官,有的爱黄金宝玉,更有的爱绝色美女,但这其中的乐趣,又怎及得上习武练功的万一”[5](568)?老顽童对武功的无限追求,让学生明白知识需要不断补充与更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6](137)“从游论”的基本观点是“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的教育,只有教师的榜样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勤学、好学、乐学,才更有说服力与影响力,达到潜移默化地感染与影响学生的目的。
在周伯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导学型教师总是秉持“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专业发展理念,自觉重视教育科研,学习、研究与勤奋,执着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乐于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善于从专家、同行、学生身上学习,坚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材料拓展知识与增强能力;在教学中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热爱;不会死守教学目标和预设的教学活动,而是灵活多样地开展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学习变为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师生沉浸其中、乐不可支。“导学型”教师正应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三、结语
《射雕英雄传》虽为武侠小说,但江南七怪、马钰和周伯通传授武艺的过程折射出教书型、育人型、导学型三种类型教师的不同特点,启迪教师不能将教学仅囿于书本,拘泥于既定知识的传承。而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突破教材的界限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并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育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育”的理想境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承载着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确实能给人启迪,实现情感共鸣,相信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人读他的小说都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余醴.金庸小说的文化与价值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12.
[2]陈墨.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3]余建忠.文学鉴赏及其他余建忠文论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4]张楚廷.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6.9.
[5]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11.
[6]俞富章.杏坛拾叶古鉴教育博客集续[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项目基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0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WYB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