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学规的当代价值谈

2021-06-24冷琳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当代价值

冷琳

摘   要: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书院学规是书院教学活动和管理事务开展的依据和目标。通过分析岳麓书院学规内容,重德育、勤思辨和广涉猎是三个主要内核。以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历史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学规   岳麓书院   当代价值

1.书院

书院现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虽然自成一体,有别于官学和私学,但因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而在中国教育及文化史上地位显赫。有学者将之视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规是书院所订的规程章法,用以规范约束生徒[1](117-119),是书院教学与管理的体现,对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纲领性的引导作用。南宋时期,全国形成以四大书院为代表的书院制,其中岳麓书院因办学成就之大、影响最大名列四大书院之首。深刻挖掘岳麓书院学规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对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2.岳麓书院兴起及成就

岳麓书院以唐末僧人割地建屋办学为雏形,北宋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主持正式创建。南宋时期全国书院兴起,各地林立,岳麓书院地处偏僻,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却能脱颖而出,位居全国办学先列,显然离不开书院管理者的苦心经营和学生的勤奋好学。

书院的管理者称为山长,负责书院的教学与行政。岳麓书院有据可考的山长有55位,大多是著名的学者或优秀的教育家,对书院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2]。岳麓书院有记载的第一位山长是周式,周式的品行与学识得到宋真宗的欣赏,获赠御书“岳麓书院”匾额;南宋时期山长张栻与朱熹的朱张会讲使得岳麓书院扬名全国,进一步确定四大书院之一的地位。元明时期战乱四起,书院经历反复修建。至清朝,随着清政府对书院态度由消极到积极扶持,岳麓书院再次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康熙与乾隆分别御书匾额“学达性天”“道南正脉”,肯定了岳麓书院传播理学取得的重要成绩。

岳麓书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传播理学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张栻师承胡宏,后者是理学二程的三传弟子。张栻的学术思想主要以“名人伦,辨义利、重力行”为特色,以二程为正宗[3]。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朱张会讲及后来他在长沙任职为官期间为振兴岳麓书院而制订的各项措施为理学兴起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朱张之后,他们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岳麓兴学,推崇朱张因而奠定了朱张之学在岳麓的正宗地位[2]。理学在岳麓书院得以继承和发展,并为后来湖湘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培养的学子无数。不但术业有专攻,学术成就斐然,而且在国家危难时刻体现出的经世致用、爱国精神更是令后人敬仰。在元兵攻打潭州战中,岳麓诸生毅然放下书本,荷戈登城,参加战斗,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这场守城战斗中壮烈牺牲[2]。明亡之后,悲愤不已,写下“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隐居潜心治学的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凭一己之力中兴清王朝的曾国藩,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郭嵩焘,近代以来的革命志士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都是岳麓学子的杰出代表。

3.岳麓书院学规及内涵

学规亦称学约、学则、学箴、规约、训约、训规、会规、揭示、堂训、堂规等。南宋张栻主教岳麓书院时,撰写的《岳麓书院记》[2]从教育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明确书院教育的宗旨,被视为书院的教育大纲。1179年,朱熹为白鹿洞书院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该学规被后来学院视为学规经典。1194年,朱熹任职潭州。为兴复岳麓书院,他将《白鹿洞书院揭示》改名《朱子书院教条》并颁布,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学规[2]。后任山长李文炤、房逢年、王文清都曾续订学规,为岳麓书院人才培养的延续和稳定做出了贡献。岳麓书院学规历经增补,学规内容的演变呈现出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学规内容虽具体不一,但主题核心未变,都是历任山长多年研学、治学之道的体现。

3.1重德育。张栻的《岳麓书院记》全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即教育目的不是“为利禄”或“言语文辞之工”而是“传道而济斯民也”,强调教学的根本是“人伦明、小民亲”。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首条就以五教之目为例教育大家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均应有所持循。朱熹认同教育之目的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不是为“钓声名取利禄”。李文炤在学规中首先规定游手好闲、不自重者不收,将学生的品德考察摆在首位。王文清制订的学规首要强调孝道、人伦之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这些内容都说明书院教育重视德育,将“德”置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事实上,中国书院崇道德的教育理念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重视[4]。中国古代社会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以立德为上[4]。

3.2勤思辨。思辨能力是近年来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目前对思辨能力的研究比较丰富。通常思辨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指: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在认知技能层面,思辨能力指: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5](1,2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就已形成一系列教育治学思想,记载于《礼记·中庸》。其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求真求实的过程,思辨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学习方法。朱熹据此引用,记入《白鹿洞书院揭示》并强调学、问、思、辨才能提升做学问的广度和深度。李文炤鼓励学生有疑即问,质疑以求是,而且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学问思辨,必以力行为归也”。王文清在《读经六法》中的后三条“疑义、异义和辨义”强调学习不能盲从,要有批判性思维。今天我们对“思辨”教育的反思与研究实际上体现了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传承。

3.3广涉猎。书院是学术研究之所,同时是学术传播之地。朱张会讲为两人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会讲之后,朱熹的一些学术观点发生了变化,张栻后来的很多观点接近朱熹[2]。书院归根到底是一个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是办学宗旨和根本任务。山长是书院的灵魂人物,山长的修养、气度与学识直接关系着书院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地以人而重也”。清朝乾隆年间出任山长的王文清,在當时国力已然由盛转衰的环境下提出“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要求学生不仅学习内容广泛,还应关心社会时事,以天下为己任。不同发展时期提出的学规都强调广泛涉猎、触类旁通的重要性;强调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最终这一特色演变为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特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无湘不成军”的豪情壮语。在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古人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4.岳麓书院学规的当代价值

教育以育人为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继承、发扬和创新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是国之大家、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義。

4.1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多起重要讲话中阐述“德”之内涵,强调立德树人融于教育体系每一个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立德”就是引导青年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欲成才,先成人;要树人,先立德[6]。立德树人是古今无数学子成才实践之路证明的宝贵经验,更是对我国千年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4.2创新人才。思辨能力是指分析、综合、判断、辨析、反思、质疑、预测及信息查询、逻辑推理、转化知识的能力[7](61-62)。思辨与创新关系紧密。唯有思辨,才能促创新求发展。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迭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国家所需、时代召唤为导向,承担好人才培养的重任。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基础,以创新平台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将思辨与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3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既有“通才”的广博知识,又有“专才”的“专、精、深”特点的,拥有“复合性”“多样化”“多维度”的高层次、高质量人才[8](73-7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一再强调着重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些都为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产品不断以高精尖为标准改造升级的同时,产业合作、学科合作更加紧密频繁。以往的单一型专才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因此,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是大学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履行并完成自身教育使命的重要举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是马克思“全人教育”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践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时刻,以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历史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唐卫平.古代书院学规的教学论思想探微[J].船山学刊,2010(3).

[2]朱汉民.岳麓书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3]江堤.山间庭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4]程嫩生.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

[6]张俊宗.以立德树人构筑中国大学自信[EB/OL].https://news.gmw.cn/2018-10/23/content_31803153.htm.

[7]赵辉辉.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

[8]李宁宁.系统科学视域下的复合型人才观——以赵元任的教育实践为案例[J].系统科学学报,2021(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实践”(XJK19CGD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当代价值
岳麓书院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