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形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
2021-06-24王亚飞
王亚飞
摘 要:“飞天”是一种装饰艺术形象,在佛教艺术中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出现,也是敦煌壁画中最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一。这种形式出现在北凉初期,一直持续到元代,其艺术形象得到了有效发展与丰富,并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艺术。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而“飞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飞天”艺术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成为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的经典象征。
关键词:“飞天”形象;艺术内涵;文创产品;推广发展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4-0077-07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民族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飞天”形象就是其中的精髓之一,具有独特的代表性,“飞天”形象的含义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和诠释并且进一步发展。
一、“飞天”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飞天”形象已经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关于“飞天”形象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
20世纪80年代之前,贺昌群在1931年发表的《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是中国第一篇有关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重要文章[1]。20世纪40年代知名画家张大千于1941—1943年在敦煌莫高窟进行壁画的临摹,他先后举办三次画展,使藏于深闺中的敦煌石窟艺术逐渐为世界广泛认知。1948年宗白华先生在看了关于敦煌艺术的展览后,撰写了《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2]。
(二)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飞天”进行系统学术研究。1950年常书鸿先生出版的《敦煌飞天》正式开启了对“飞天”的研究序幕[3]。如段文杰的论文《飞天——乾闼婆与紧那罗》。他首先为“飞天”做了明确的定义:“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4]。陈允吉的论文《敦煌壁画飞天及其审美意识之历史变迁》,论文按时间的顺序梳理了以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识变化来历数“飞天”的千年演变[5]。
(三)繁盛期
21世纪以来,“飞天”研究呈现出崭新的局面。赵声良先生对“飞天”的研究开始较早,其《双飞天的源流初探》一文寻根溯源,认为敦煌壁画中的双“飞天”形式的源头在印度,并在中国各地的石窟中都有流传[6]。郑汝中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飞天”的画册与著作,如《中国飞天艺术》文章通过对“飞天”溯源、内容和变现形式、地域特征和历史演变及美学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7]。龚云表编著的《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著作将印度佛教中的护法神、希腊神话中天使、道教中的羽人与“飞天”联系起来,视野相对开阔[8]。
总体而言,敦煌“飞天”的形象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从而创造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底蕴和中国美学价值的“飞天”形象。文中笔者创新探索如何将“飞天”形象正确地应用于现代文创产品和民族文化品牌打造上,一方面增强产品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扩大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9]。
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
据相关记载,从十六国时期开始,敦煌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较为典型的“飞天”形象,并在接下来的历史时期中演变和发展,无数古代艺术家在洞窟中专心致志地进行着艺术创作,直到元朝末期停止了洞窟建设而结束。随着朝代不断的更替,各种文化相互交流,“飞天”的形象、姿态也在随之而变化,服饰和风格也在不断地调整,而这些调整与变化共同构成了敦煌艺术的发展史。纵观其发展史,兴起于十六国,发展于南北朝,鼎盛于隋唐时期,衰落于元代[10]。
(一)“飞天”形象的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敦煌艺术经历了一个从出现到发展的过程,在北凉时期,佛教非常繁荣,敦煌壁画在这一时期刚刚出现,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它通常是中亚地区“飞天”形象。壁画笔法通常是粗糙而简单的,绘画者在服装和表情方面关注程度并不高,只是人物的简单粗略轮廓,但是对“飞天”人物的身体姿势进行了刻意刻画,呈现出典型的“V”字形,让人感受到威信和庄重,但缺乏后来“飞天”舞者形象具有的亲和力[11](如图一)。
北魏时期倡导佛教,当时的宗教氛围非常的浓厚,统治者和艺术家为了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创作了大量的壁画,敦煌壁画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了典型的中国化特征,并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佛教艺术形态,石窟中充斥着大量的壁画作品、佛像雕塑,其线条非常的优美、流畅和飘逸,同时也融入了中原人物的形象和神韵等等。在造型方面,“飞天”人物的脸型越来越修长,五官更加协调均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就是具有典型北魏风格的“飞天”[12](如图二)。
西魏“飞天”的人物形象带有佛教与道家的形象特征,说明了文化在相互交融、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发展与创新。“飞天”的造型特征为:瘦脸,长长的脖子,宽额头和窄额头,细眉和薄嘴唇,笔直的鼻子和漂亮的眼睛,张开的嘴角,略带笑容,细长的身体和比以前轻巧的动作。在颜色处理中,使用中原绘画中的着色方法,将以前的土红色涂层更改为更厚更安静的色调,而不是西部地区的凹凸涂抹方法,从而显示出生机勃勃,热情洋溢的画面。(如图三)在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上飞舞的竖琴“飞天”,这种飞舞属于中国神话中羽人的形象[13]。
北周時期延续了西魏“飞天”的绘画手法和风格特征,一些“飞天”的形象和北凉初期的“飞天”形象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14],这一时期的“飞天”舞者身体仍然呈现出“V”字形,仿佛这一形象是形成飞天动力的源泉,当时的创作者对“飞天”舞者形象的面部和身体重视程度比较高,进行了不同颜色的勾勒,脸上有五种白色:白色的眉毛,白色的眼睛,白色的鼻子,白色的牙齿,白色的下巴[15](如图四)。
1.“飞天”形象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在此期间,莫高窟的“飞天”形象种类最多,“飞天”人物不仅姿态富于变化,而且服饰也随之而变化,其形象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此期间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敦煌“飞天”艺术在此期间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中国“飞天”形象[16]。
隋代“飞天”形象特征,(如图五)身材苗条,举止优雅,两朵鲜花捧着莲花,身体呈现伸展姿势,自然地伸展双臂,并在空中呈“L”字形,对称构图法使“飞天”形象具有敏捷生命的整体画面[17]。
初唐“飞天”形象特征(如图六),第329窟东壁门上,无数的彩云在空中飘动,胸部饱满、身材比例适中的美丽的舞者在空中像游泳一般的展翅飞翔,“飞天”舞者的五官非常清晰,姿态极其优美,让人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感受。这种零散式的构图方法,更能够显示出创作的艺术特色[18]。
盛唐“飞天”形象特征(如图七),身姿在空中随意地飞舞,双脚踏云、飘带在空中摇曳,其面貌典雅、清秀,丰满的胸部、纤细的腰肢进一步增加了五指曼妙的魅力,整个画面充满了欢乐的情绪,鲜亮的颜色配比、曼妙的形象,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动感[19]。
中唐“飞天”形象特征(如图八),第158窟,同样采取的是一种零散沟通方式,肌肤白皙的“飞天”伎乐,飘带飞舞,脚踏祥云,手指灵活鲜明,片片云彩环绕在其周围,飘动在云彩之中,画面虽然烦琐,但非常有序,动感很强。
晚唐时期的作品(如图九),这一时期的作品人物形象非常的饱满丰盈[20],女性伎乐的皮肤白皙、眉粗鼻细,手持飘带飞舞,丰富多彩的身姿,充分展示了舞者的独特魅力[21]。在颜色方面,石绿、青灰、赤色是此幅壁画的主打颜色[22],“飞天”的姿态呈现出“L”型,为了进一步烘托画面自由与欢畅的氛围,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23]。
2.“飞天”形象的衰败时期
从五代到元代,大约有460年的敦煌“飞天”衰落,这一时期的壁画盲目地模仿了唐“飞天”形象,形式和动力上没有创新,敦煌的艺术生活从此衰败[24],宋、西夏、元代是敦煌“飞天”壁画发展的“晚期”。受时代环境和敦煌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时期的“飞天”人物形象在继承和创新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后期敦煌莫高窟的绘画风格延续了唐末时期的特点,广泛应用了对墨迹稍稍染色的技术[25]。这种着色技术既明亮又鲜明,并且这种技术反映在“飞天”形象中,进一步增加了图像的清晰程度。但是因为其画法程序化非常严重,缺少创新。
宋代时期佛教非常繁荣,它继承了前期“飞天”人物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征,但缺乏早期“飞天”的活力、青春、敏捷、超然或优雅,尤其是面部表情显得沮丧,低落,缺乏活力和魅力,这进一步反映了宋代敦煌壁画艺术的下降趋势。
西夏王朝时期的莫高窟带有典型的西夏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沿袭了宋代风格,只不过融入了部分的西夏因素[26]。脸长而圆,脸颊鼓鼓,眼睛深,鼻子尖,身体强壮(如图十一)。
元朝期间保存的洞窟不多,“飞天”的形象相对较少。元朝统治者高度尊重藏传佛教,这一时期的“飞天”还延续了西夏时期中原“飞天”的风格和特点,构图丰满,密度适当,各种描写技术融为一体,笔法光滑细腻,诸如“铁线”和“游丝”之类的早期绘画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7]。在元代“飞天”的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显得很冷漠,表情严肃,就像传统的新年画中的人物一样,缺乏精湛的绘画艺术所带来的魅力和气质(如图十二)。
三、“飞天”形象艺术内涵
(一)“飞天”形象艺术内涵的形成
顾名思义,飞天实际上是指飞翔在天空中的神灵,他们可以以优美的姿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尽管飞天是佛教的艺术典范,但她的形象却源于古代印度神话,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两个神,乐神“乾闼婆”和舞神“紧那罗”的复合体[28]。佛教也吸收了古代印度神话中的许多元素,并且作为古代印度神话中的神灵,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了佛教体系,到公元2世纪,他们的图像已经由艺术家雕刻在佛陀背光的两侧[29]。
“飞天”形象的发展过程,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玉平先生就我国各个时期“飞天”形象的演變及其形象特征都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并归纳出主要的演变规律[30]。中国飞天的成熟形象,具有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并形成了我国佛教的独特艺术造型,此时的飞天区别于中亚地区的“有翼飞天”和“印度式”的飞天,与道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雄浑豪放与秀丽飘逸的统一”[31]的艺术风格。唐朝由盛转衰之后,飞天风格则多呈现程式化,创新之处较少,“飞天”形象的发展也逐步缓慢下来。
(二)“飞天”形象艺术内涵的传承
飞天飞舞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艺术,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并且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今天仍然很流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正好是我国古代的人体造型艺术,古代画家掌握了这一主题,并使用各种方法和形式来充分表达飞天形式的美。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熟练地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线条流畅,虚拟与真实,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对比,丰富多彩的色彩以及夸张的装饰形状,展现出飞天的敏捷与美丽,英俊的身体和优雅的飞天姿势展现完美的飞天艺术形象。飞天形态是通过人物身体的变化来实现的,例如身体的转动和扭曲、四肢的伸展和摆动、衣服和彩带的趋势、背景图案的流动感等,使图片中的图形具有流动状态。这反映了动力、运动和速度的动态美,并反映了飞天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流逝,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姿势和形式风格不断变化,唐代的敦煌飞天艺术日趋成熟,线条简单,节奏感更强,飘带更加灵活多变。人物脸颊圆润,身体饱满,动感十足,豪迈有力,充满了优雅,充分体现了唐代的审美理想,飞天形象仍然反映出耀眼的历史光芒,它的表现和艺术魅力仍将为世界所喜爱,它不仅带给我们美丽的享受,而且使我们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启示。
四、“飞天”形象在文創产品中的应用
(一)“飞天”形象在文创产品应用中的调查
1.“飞天”形象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飞天”形象、服饰中的花纹图案,已经在很多文创产品中体现,也是品牌图案设计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例如飞天茅台酒瓶、兰州飞天香烟等包装设计都采用飞天艺术元素。敦煌“飞天”形象并非一成不变,也根据时代特征经历了一个设计演变的过程,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各不相同,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各种艺术元素的提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出一系列的全新的飞天形象造型,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可以用于品牌包装、纺织品设计中(如图十三)。
2.“飞天”形象在商业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飞天”形象多样,设计者选取了若干个不同造型的“飞天”形象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牌商业插画设计,有的是站立的“飞天”形象,有的是飞舞的“飞天”形象,也有弹奏乐器的,或者禅作的等等,不同的“飞天”形象有不同的神韵,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其轮廓曲线,彰显其灵动的自然美。在“飞天”形象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色块,在色彩选择方面,尽可能地选择和敦煌壁画相辅相成的色彩,降低其色彩饱和度、明亮度,才能够充分彰显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敦煌壁画的沧桑,可以通过现代流行的扁平化手法处理内部的线条、花纹,也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设计商业插画(如图十四)。
3.“飞天”形象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指的是在家居生活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家居生活产品内容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包括纺织品、厨房用品、办公用品、化妆用品等等,可以结合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来设计此类家居生活文创产品,特别是自由自在飞舞的造型和家居生活的契合度更高,可以通过此类造型来设计,让家居产品透露出更加自由和舒适,让敦煌文化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传播。
(二)“飞天”形象与文创产品融合应用利弊分析
1.“飞天”形象与文创产品融合应用的积极影响
(1)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图案具有深远意义,他们传达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粹,是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体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展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加强文化创意作品研发,彰显民族形象,是实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文创产品视觉形象设计中,要积极主动地引入民族传统元素,让中华文化能够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2)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融合,让各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发展,积极挖掘中国传统元素的魅力,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视觉艺术形象,形成独特的文创产品,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自身拥有无数的艺术元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了国人的血脉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当前国家倡导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宣传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彰显其魅力。在文创产品研发过程中,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图案元素,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融合在一起,增强文创产品的独立性,树立民族文化品牌。
2.“飞天”形象与文创产品融合应用的弊端
(1)对中国“飞天”形象认识不足,表现苍白
我国的文创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在缓慢发展,当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潮流产品,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却屡屡受阻。纵观我国当前的各类文创产品大多紧紧依托旅游业发展推向市场,一些文创产品只会盲目复制和应用中国传统图案,没有创造力而高质量、高品质文创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2)忽略中国“飞天”形象艺术内涵
在世界艺术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席之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世界很多民族的认同。但在中国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导致中国“飞天”形象的魅力得不到充分体现,有的仅仅是在产品造型的设计中运用了“飞天”形象,缺乏精神层面的展示。
(三)“飞天”形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推广
1.深入研究“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应考虑所有方面,为了反映产品的民族性,毫无疑问,“飞天”形象的运用是最为合适的。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文创产品之中,能够突出公司的文化特点,有利于塑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品牌是当前各大企业所追逐的对象,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和发扬,出现了大量的文创产品,只有深刻的理解“飞天”形象,把飞天形象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并与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渗透,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文创产品。
2.拒绝山寨,避免雷同
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我们的制造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发展并不能够大量地进行制造,也不能够简单的拼接与复制,只有对“飞天”形象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其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发,才能塑造出优秀的文创产品,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品牌形象。“飞天”形象不用随随便便的简单运用,要从飞天艺术内涵等方面进行考虑,可以构建适当的场景、运用合适的飞天图案元素,结合文创产品的特点进行打造。
3.融合国际化设计语言
在将“飞天”形象运用到文创产品中时,必须注意国际语言,不要一味追求国籍而忽视全球化。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打造大国文化名片都要在充分挖掘飞天艺术魅力的过程中,积极的和世界接轨,在国际环境下对其进行研发和打造,让飞天视觉形象能够国际化、大众化,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熟知。文创产品研发过程中除了要挖掘传统飞天元素之外,还要积极的吸收时代元素,让文创产品具有传统和现代风格,才能更适合于文创产品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贺昌群.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J].东方杂志,1931(17).
〔2〕宗白华.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J].观察, 1948,5(04).
〔3〕常书鸿,李承仙著述.敦煌飞天[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243.
〔4〕段文杰.飞天—乾闼婆与紧那罗[J].敦煌研究,1987(01).
〔5〕陈允吉.敦煌壁画飞天及其纯美意识之历史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1).
〔6〕赵声良.双飞天源流初探[M].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7〕鄭汝中.中国飞天艺术[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8〕龚云表.诗心舞魂:屮国飞天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9〕付泓.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8):1-2.
〔10〕吴思佳,王朴.泸县宋墓飞天图像的艺术特征[J].艺术工作,2019(04):98-101.
〔11〕刘宁.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7):117-120.
〔12〕王大桥,陈晓彤.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80-88.
〔13〕陈韵旭.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J].艺术评鉴,2019(13):54-55.
〔14〕史玲捷.论敦煌壁画飞天形象在舞美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82-83.
〔15〕张雅娇.隋唐敦煌壁画飞天形象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16〕张高杰.沙动画《敦煌情》中的光影设计与作品创作解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9.
〔17〕王祎.江浙地区东晋南朝飞仙画像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18〕孙蕾婷.云冈石窟“飞天”身体语言的形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19〕闫玉雯.北魏佛教乐舞之考究[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9.
〔20〕程依铭.儒学文化视野下的敦煌舞蹈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质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9.
〔21〕毕钰.BOPPPS教学模式下美术造型教学——以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9(04):110-111.
〔22〕彭东航.长城区域飞天造像流变与民族融合[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42(01):130-134+140.
〔23〕饶丹.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4〕韩兵.丁绍光绘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5〕向世前.探析敦煌城市形象设计中飞天元素的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2017(13):114-115.
〔26〕李婧雯.云冈石窟“飞天”乐伎风格溯源及价值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7〕王陈利.中国佛教艺术早期飞天形象中的稚拙美感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8〕胡敏.飞天形象演变:中西人体艺术理想化途径之差异[A].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2014年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闻一多研究会,2014.159-165.
〔29〕何煦.“舞”的意象造型与审美精神[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0〕张玉平.从“飞天”形象的演变看佛教美术的民族化[J].美与时代(中),2010(05).
〔31〕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9.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