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就业”现象下对就业工作的思考

2021-06-24苏云黄雪琛黄永青

关键词:慢就业平台机制

苏云 黄雪琛 黄永青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以滁州学院毕业生为例,从毕业生自身、学校、家庭、用人单位和党建五个方面提出了“慢就业”现象原因分析,通过建立相关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和搭建就业相关工作平台,加强家校互动和院系交流,找出解决“慢就业”现象的对策,并逐步实施,最终降低慢就业比例。

关键词:慢就业;原因分析;机制;平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4-0103-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要堅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0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4.7万人,本科毕业生数量仍处于高位。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叠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一、“慢就业”的定义及目前就业现状

“慢就业”现象是指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获得毕业证以后有就业意愿的情况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暂时不就业或延迟就业选择时间的现象[2],分为主动“慢就业”和被动“慢就业”[3]两种。主动“慢就业”是指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能力,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而暂时一段时间不就业,被动“慢就业”是指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而不能获得与大学生专业、学历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滁州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一直处于全省普通高校前列,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虽然如此,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就业。

二、“慢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考研二战[4]现象比较突出。滁州学院化工类毕业生考研比例较高,但并不是每个毕业时都能考上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有的毕业生因为达到了报考院校专业分数线后因为面试未能准备充分而落选;有的毕业生只是达到了国家线但未能达到报考院校分数线;除了少数一部分毕业生愿意接受院校调剂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毕业生却不愿意接受调剂,从而选择考研二战。也有一些毕业生在第一次考研过程中就未能达到国家线,继续进行考研二战。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5]不清晰。一些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到大四毕业时时还没有找到自己明确的目标,还在犹豫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少毕业生在临近快毕业时就抱着先报个研究生考试碰碰运气看看,如果考不上再试着找个差不多的工作的侥幸心理。

3.毕业生自身择业定位失准[6],就业期望值偏高。一些毕业生自我综合素质较高且能找到不错岗位,总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比较不错的就业岗位,把期望值定的较高,但最后因各种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但同时他们也不愿意投身到中小城市和民营企业。

4.存在“啃老”[7]思想。一些毕业生在毕业时存在不想就业的懒惰思想,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加之其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吃苦受累,其父母就慢慢认同了学生的暂不就业的态度,时间久了,毕业生也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最终成为“啃老”一族。

5.自我综合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一些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未能获得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择业过程中难以找到与大学生身份向匹配的就业岗位;有的毕业生简历制作不规范、简历展示内容空洞,还有的毕业生在投递简历时千篇一律的使用同一种简历,没有针对性,从而无法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有的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敷衍实验实习实践学习,毕业时没有真正掌握好实践能力,在应聘一些岗位时因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而错失就业机会;有的毕业生在择业面试过程中因为怯场等原因而错失就业机会,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因为生理、心理等原因导致不能顺利就业,等等。最终这些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只能成为“慢就业”群体中的一员。

6.部分毕业生存在不能顺利毕业问题。部分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存在无人监督和管理的状态,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更有甚者通宵熬夜以及在上课期间玩游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导致课程出现不及格,未能修满相应课程学分,最终毕业时未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导致不能正常毕业,从而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就业帮扶工作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据了解,目前有道学校还没有出台一项完善的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在日常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中,各个二级学院都是临时想办法,临时安排一些教师来联系困难毕业生,通过电话聊天,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式来督促毕业生尽早就业,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帮扶措施和制度,通过单打独斗而不能形成合力,只能“散兵游勇”似的单打独斗,同时也不能提高教师帮扶的积极性。

2.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历年来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只是毕业班辅导员的事,与普通老师无关。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有的与毕业生求职有关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毕业班辅导员一人完成,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时相关部门就催促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据了解,辅导员平均所带学生人数在200以上,就单从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说,由于人数较多,辅导员也不能逐一帮扶到每一个毕业生,从而不能达到预就业期帮扶效果。

3.信息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学院管理体制下,辅导员一般是思政系列教师,对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不甚了解,同时辅导员隶属于学工系统人员;普通教师隶属于教学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学科专业兴趣大致相同或相近,教师之间交流较多。辅导员与普通教师之间因为隶属关系不同、专业相差较大等原因,两者之间长期存在交流沟通较少,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传达与沟通,导致普通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了解教师,只能在形式上对“慢就业”毕业生进行帮扶,而无法在真正意义上进行精准的点对点帮扶措施。

4.就业岗位信息收集与发布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就业岗位信息收集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负责就业工作的就业秘书刚到化工学院不久,对企业不是太了解,主要是通过企业来主动联系学院就业部门,或者是有相关教师进行推荐企业招聘信息,主要是靠等企业主动上门来招聘相关人才,学院自己没有形成相关企业就业信息库。同时学院或学校就业部门在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的时候针对不同毕业生需求较低,只是单纯的转发一下用人企业招聘信息,而没有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挑选甄别与毕业生专业、兴趣爱好及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导致用人单位所需岗位与毕业生现实求职需求差距较大,无法很好地满足毕业生求职需求。双方面的原因造成“慢就业”现象进一步升级。

5.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只针对大一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学生开设,只是作为单纯的一门课程仅仅进行课堂讲解且没有实践环节,同时也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相关内容贯穿到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同时,经调查了解有很多一部分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验实践技能,造成在求职应聘时处于劣势。

(三)家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家校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一些家长一直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就是学校的事情了,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习生活情况、就业择业情况都不是太了解,也很少主动去联系辅导员班主任询问相关情况。辅导员所带学生也较多,与家长联系也很少,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联系家长。家校联动机制不顺畅,家长不能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最终导致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升级。

2.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在毕业季时不想很快进入社会为了谋生而找一份工作,同时家长也不需要学生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而让学生进入社会就业,从而给毕业生在思想上就造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以“慢就业”成了毕业生不想就业的“遮羞布”。

(四)用人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部分用人单位缺乏与高校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仅仅是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寻找高校就业部门招聘毕业生。当到了用工用人之际,招聘单位就简单地联系高校招聘部门进行就业宣讲会,临时对企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毕业生对企业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在相应企业进行过实习实训考察等过程,只是片面的了解企业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毕业生更深入的了解相关工作内容,导致毕业生签约率不高。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进校招聘时,出现无人参加宣讲会现象。

2.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高校招聘毕业生时,没有针对具体高校毕业生的特点来进行招聘。在滁州学院举办的各种大小型招聘会上,不难发现招聘的岗位有需要博士、硕士、专科生甚至是中职类毕业生的岗位,而滁州学院的生源都是本科毕业生;还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招聘岗位描述不明确、薪资福利待遇含糊其词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毕业生求职,从而进一步凸显了“慢就业”的趋势。

(五)党建工作对“慢就业”现象重视程度不够深入

1.学校党建工作没有很好地融入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中,党建工作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纯党建”思想,没有结合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开展相应的活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学校学工部门负责,也没有结合党建工作进行开展,只是单纯的执行毕业生就业的行政职能。

2.教师和学生两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8]。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党支部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来做。同时毕业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就业求职的各个环节上,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好先锋表率左右,跟普通学生的求职心态、求职技巧一样,未能真正发挥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有部分教师党员尤其是一些刚入职不久的教师党员,其自身求职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同时也很少关注毕业生求职,从而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生求职。

3.教师和学生两个党支部的共建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是同系不同支部,在各自的支部活动中一直处于两条“平行线”状态。教师党支部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关注较少;学生党支部主要关注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教师的相关工作不甚了解。两个支部相互联系较少。

三、解决上述“慢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构建“慢就业”帮扶机制,搭建相关平台,帮助毕业生缩短择业期,提高就业率。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工作相关制度

1.制定切实可行的“慢就业”帮扶工作相关激励制度。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就业秘书、系主任及畢业班班主任辅导员任成员的“慢就业”工作帮扶领导工作组,制定好相关工作责任人制度和包保责任人制度,对帮扶效果较好的教师可在年终考核方面加分或同等条件下评奖评优时优先予以考虑等措施,调动教师对就业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充分融入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好教师指导优势,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把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以制度为保障,以学院为载体,建立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协调机制。通过教师、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关系联系相关用人单位,积极调研、走访、考察相关行业和企业,寻找到与相关企业的切合点,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培育新的就业工作特色。例如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各方面需求,不断加深校企之间了解,把与企业相关的学校各级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由相关技术老师带领相关专业毕业生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提升企业科研、管理能力,让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高质量就业。

(二)搭建各级各类就业相关平台,促进各级各类平台相互融合

1.搭建好毕业生“慢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平台。要充分发挥好学生辅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辅导员掌握的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和梳理,筛选出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的详细信息后向分管就业工作领导汇报反馈,同时积极将信息传递给负责帮扶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择业观念、求职意愿等,从而辅助帮扶教师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2.搭建好用人单位信息收集平台。建立全校性的教职工QQ群和微信群,鼓励教职工及时发布用人单位岗位招聘信息,建立历届毕业生校友群,发动毕业校友等资源,收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建立相关专业的企业库数据信息,同时进行企业信息按主要行业进行分类。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并及时更新,及时向企业推荐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求职信息。

3.搭建好毕业生“慢就业”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QQ群和微信群,及时查看学校及学院就业网站岗位需求信息后,及时按照就业岗位要求进行分门别类,针对不同毕业生对岗位的不同需求,有选择性地提供并发布给相关毕业生,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其他途径搜集相关行业就业岗位信息并及时提供给毕业生。

4.搭建好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践平台。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交流互动、课后实践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就业模拟环境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寻找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竞赛等活动。在毕业生中积极开展简历制作比赛,由教师党员作为相关指导教师和评委,进行评分点评;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模拟面试场景活动,帮助毕业生找出在面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逐一指出,强化毕业生面试环境训练,提高面试成功概率。

5.搭好实验实训和实习平台。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大力开放各级各类实验室,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尤其是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指导和使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以创新创业训练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利用节假日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训实习。积极带领学生到周边企业进行生产见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相关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

6.加强平台相互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和促进毕业生就业。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践平台、实验实训和实习平台是校内教育教学平台,通过加强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学生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沟通机制平台、用人单位信息收集平台和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起桥梁作用,通过建立上述三个桥梁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三)积极发挥好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发挥毕业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毕业生党员就业工作信息小组,通过毕业生党员干部对毕业生进行摸底排查,找出有“慢就业”倾向的毕业生,并进行详细了解起思想动态及择业心理,并及时报告给辅导员。在毕业生党员中通过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相关案例,加强宣传,引导普通同学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意愿。

2.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全系教师党员积极性,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毕业班辅导员提供的“慢就业”学生信息,组织全系教师进行研讨,对“慢就业”学生进行相应分类,针对不同特点的毕业生,分配给相应的教师党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扶。

3.加强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融合,在共建和融合过程中要让教师充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做好“慢就业”指导帮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党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基层、企业等实地考察,切身了解相关企事业环境,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毕业生切身感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降低毕业生“慢就业”惰性思想概率。

(四)加强院系、部门、校际和政府之间交流

1.加强院系交流,充分利用学校各级各类资源,推动学校重视“慢就业”现象,并通过人、财、物全力支持基层推进就业相关工作。积极与兄弟院系加强联系,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为一个企业招聘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院系的毕业生,而是涉及各个学院的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联系,包括实习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等。

2.加强跨系、跨院甚至跨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取其他兄弟院校的有效做法,同时也可与专业类别相近的学院建立就业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企业招聘信息的共享,如化工学院与食品学院专业相似度较高,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两个学院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基本上符合招聘岗位要求。

3.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学校各部门都掌握着全校的相关资源,通过与部门加强联系,合理利用部门的相关资源,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调查来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意愿等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与滁州市当地政府交流,尤其是与政府招商引资的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滁州市引进的相关企业信息,了解滁州当地重点引进的企业,建立校企政协同合作机制,一方面与企业直接对接了解地方企业相关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相关单位了解企业相关需求,积极推进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可以跟着专业老师做企业的相关项目,提前接触企业产品研发工作,可以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慢就业”现象會越来越普遍,作为高校就业部门,要针对“慢就业”新形势的发展不断了解其内在变化,适应新问题,找准新方法,帮助毕业生缩短就业时间差,促进毕业生早日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朴丽莉.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建议——以延边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3):72-76.

〔2〕刘青青,李为民.缓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对策建议[J].重庆行政,2020,21(01):109-111.

〔3〕刘玉升,褚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慢就业”现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1):34-38.

〔4〕郏余晨.新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01):144-145.

〔5〕宋南.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和改善措施[J].就业与保障,2019(24):158-159.

〔6〕徐玉品,徐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探讨[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26-128.

〔7〕潘英,陈薇,刘玉锋.“慢就业”现象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思考[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1):157-160.

〔8〕张彦.党建促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目标——以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党建工作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3):116-117.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慢就业平台机制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